舒曼:鋼琴五重奏曲
1823年左右,還在文理中学(Gymnasium)唸書時,舒曼就在朋友或熟人家演奏莫札特或韋伯等人含有鋼琴的室内樂曲,自己彈奏鋼琴聲部。他在作曲初期就嘗試寫室内樂曲。在1828年到1829年之間,寫c小調鋼琴四重奏曲與由小提琴與鋼琴演奏的奏鳴曲等作品。1839年6月也曾想寫兩首弦樂四重奏曲,但只寫開頭部分就頓挫。1840年與克拉拉結婚後,舒曼熱衷於研究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曲。到1842年就認真開始寫室内樂曲,並完成3首弦樂四重奏曲、鋼琴五重奏曲與鋼琴三重奏曲等作品。這一年被稱為舒曼的「室内樂曲之年」。德勒斯登時期(1844─1850)以後創作的作品,則有3首鋼琴三重奏曲、3首小提琴奏鳴曲等。
舒曼的室内樂曲内藏他獨特的幻夢味。其結構遵守古典的傳統,卻有其自由,交織進去的巧妙對位法,不會阻礙舒曼擴展其幻夢味。除3首弦樂四重奏曲外,配器方面都使用鋼琴,但也愛用大提琴。這是其特徵。
除了古典主義多樂章形式為基礎的作品外,還可以看到他在鋼琴曲方面喜歡用小品集與組曲形式,他還想出很有趣的樂器組合。例如單簧管與鋼琴演奏的「幻想小曲集」(作品73),圓號與鋼琴演奏的「慢板與快板」(作品70),雙簧管與鋼琴演奏的「3首浪漫曲」(作品94)等。這些就是讓本來屬於羅可可風格的管樂器,與浪漫的鋼琴對話,很巧妙的融合18世紀與浪漫主義的例子。
這首鋼琴五重奏降E大調作品44是舒曼的代表性室内樂曲作品,跟許多鋼琴五重奏曲一樣,由鋼琴與弦樂四重奏演奏。此曲創作於1842年9月到10月之間,僅在數週內就完成,並呈獻給妻子克拉拉。首演是1843年1月8日在萊比錫舉行,克拉拉‧舒曼擔任鋼琴演奏。此曲在舒曼的室内樂曲當中,出現在演奏會的機會較多,也很受歡迎的一首。李斯特在舒曼家聽到此曲,但好像一點都不喜歡,説:「太有萊比錫味」。從這次評語開始,舒曼對李斯特就保持距離。
此曲有典型的4樂章架構:
第1樂章 華麗的快板(Allegro brillante),降E大調,2/2拍子,奏鳴曲式。
(Arthur Rubinstein鋼琴,Guarneri Quartet) https://youtu.be/XI0_13JTXcE
有很有力而輝煌的第1主題與柔和優雅的第2主題,兩個主題處理得極為巧妙。
第2樂章 以進行曲風格。稍微寬大的(In modo d'una marcia. Un poco largamente),c小調,2/2拍子。
(Arthur Rubinstein鋼琴,Guarneri Quartet) https://youtu.be/zh__fSU3ABY
是送葬進行曲風格的樂章。送葬進行曲主題步伐沉重而蹣跚,之後是一段平順像在安慰悲傷的送葬者的旋律,然後又回到進行曲主題。中間樂段是激動的(agitato)音樂,回到送葬進行曲後結束樂章。
第3樂章 詼諧曲:很活潑的(Scherzo: Molto vivace),降E大調,6/8拍子,有兩段中間樂段。
(Arthur Rubinstein鋼琴,Guarneri Quartet) https://youtu.be/5COIJHnm060
詼諧曲主題在音階上活潑的跑上跑下,第1中間樂段較為平靜,第2中間樂段則像是火車在平地奔馳。第2中間樂段的旋律與第1樂章的第2主題有關聯。
第4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降E大調,2/2拍子,自由的奏鳴曲式。
(Arthur Rubinstein鋼琴,Guarneri Quartet) https://youtu.be/iLWXOjMJgLk
接近尾聲部分,終樂章的主題與第1樂章的主題巧妙的形成雙重復格。
(Martha Argerich鋼琴,Renaud Capuçon, Mischa Maisky, Gabriele Shek and Lyda Chen)
https://youtu.be/PU97k1_K3SE
(王羽佳 鋼琴,上海弦樂四重奏團) https://youtu.be/Vt2sEKomm9E
上一篇:卡斯特瑞德:長笛的假期
下一篇:玻凱利尼:吉他五重奏曲第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