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6 22:47:51雲翁

梅湘:為時間終了的四重奏曲

               

梅湘「為時間終了的四重奏曲」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幾種翻譯名稱。如「時間結束四重奏」、「時間終結四重奏」、「末日四重奏」等。英文作「Quartet for the end of time」,日本的翻譯是「世の終わりのための四重奏曲」,本文直譯原題做「為時間終了的四重奏曲」。

有關作曲者梅湘(Olivier Messiaen19081992)請查閱維基百科「奧立佛•梅湘」條,也請參考本台「梅湘:圖蘭桂利拉交響曲」一文。

這首在1941年創作的「為時間終了的四重奏曲」,不但是梅湘的代表作,也可以説是20世紀的室內樂當中,最常演奏的作品之一。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梅湘從若望默示錄(示錄)得到靈感而創作的作品。曲中使用的樂器,有小提琴、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構成作品的8曲中,4曲為四重奏曲,其他4曲則由各樂器獨奏、二重奏或三重奏。這時候,梅湘已現出自己的理論與作風,並確立自己的音樂語法(節奏、調式、小鳥之歌),這是自由驅使這些素材或方法,用迷人的音色表現出來的傑作。在他的音樂理論書「我的音樂語法技藝」Technique de mon langage musical)中,有許多譜例取自此曲,可知他自己就很重視此作品。

在古典音樂當中,有許多作品的創作緣由或首演當時,留下引人的故事。例如莫札特的「安魂曲」、貝多芬的「第九」、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禮」都是。在這許多典故當中,有關梅湘這首作品的故事,大概算是獨特而有名的一段。

19398月梅湘應召入伍,成為法國士兵。在凡爾登的沃邦要塞遇到大提琴演奏家巴斯基耶Étienne Pasquier)與單簧管演奏家阿科卡Henri Akoka)。梅湘從要塞近郊的鳥聲得到靈感,為持有單簧管的阿科卡寫一首單簧管獨奏曲「小鳥們的深淵」。這首獨奏曲後來成為此四重奏曲的第3曲。19406月,梅湘與阿科卡被德軍俘虜,他們在營地渡3個禮拜。阿科卡在此地第1次演奏「小鳥們的深淵」。後來這3個人被移送到在德國哥利茲的「第8俘虜營」(Stalag VIII A)。當初梅湘計畫寫一首三重奏曲,後來再遇到小提琴家布雷爾Jean le Boulaire),才改寫四重奏曲。

饑餓,零下20度的冬天梅湘就在這種惡劣環境中譜寫此曲,並跟其他3人在俘虜營的破屋中首演。有數千個俘虜來聽這場演奏會,首演很成功。後來梅湘回顧當時的情形,説:

「他們給我一台鋼琴,但是天哪,這是什麼鋼琴!其鍵盤一押下去就彈不上來。如果我要彈震音,琴音馬上停止,要繼續彈就得把琴鍵拉上來。小提琴大致沒問題,但是大提琴只有3根弦。還好,最高弦與最低弦還在,因此我們勉強能夠演奏,但第2弦或第3弦(忘了哪一弦)就缺如。幸好巴斯基耶是個傑出的演奏家,因此我們還能演奏此曲。再説單簧管,也有另外的問題。知道單簧管上面有些按鈕吧。其中的一個,因放置在暖爐傍太久而溶化。可憐的單簧管手!我們就用這些破舊的樂器演奏,但我保證,沒有一個聽眾笑出來。我們就那麼不幸,但是那天的演奏真的很出色…」

梅湘的這些話,讓這首作品成為聞名全球的音樂。在有史以來最苛刻的戰爭時代,在俘虜營這種不把人當人的環境下,超越各種困難,歌頌音樂的力量與人類的精神的勝利,這首演的故事,給許多人強烈的感動。這就是這首作品在20世紀的音樂史上,佔有特別地位之所以。然而,這故事其實有一點誇張。

2003年出版一本追蹤此作品譜作原委的文章,抬頭是「為時間終了:梅湘四重奏曲的故事For the End of Time: The Story of the Messiaen Quartet)。作者是蕾貝嘉•李欣Rebecca Rischin),美國音樂學家,也是得過國際比賽獎項的傑出單簧管演奏家。她訪問與首演有關係的人物與演奏家,調龐大的資料,仔細描出作曲經緯、首演情形以及首演後作品與演奏者走下去的路。結果,為上述故事修改了幾個地方。

早些時候,一般都認為梅湘在「第8俘虜營」遇到其他3位音樂家,也就在俘虜營譜寫此曲的全部樂章。李欣指出梅湘在進第8俘虜營以前就遇到演奏單簧管的阿科卡與演奏大提琴的巴斯基耶,此曲也不是全部在此地譜作。關於這兩件事已在前面提起。除此之外,已知第5曲「為耶蘇之永恆性的讚歌」改寫馬特諾音波琴(Ondes Martenot)六重奏曲「美麗的水的祭禮」La Fête de belles eaux1937)的一部分而來,而第8曲「為耶蘇之不滅性的讚歌」則改寫風琴曲「對折畫」Diptyque1930)的一部分而來。

李欣還透過俘虜們的證言,修正在哥利茲「第8俘虜營」中所謂苛刻的俘虜生活的印象。據說俘虜營中設有劇場,有收藏一萬冊書的圖書館,以及大運動場等,也定期舉辦展覽會或由俘虜們組成的樂團、爵士樂隊的演奏會。有長遠德國音樂歷史的德國士兵們,常尊重音樂家們,食物或燃料的配發,也比其他俘虜優惠。當時梅湘在德國已經很有名,因此免除俘虜營中的所有勞動,德國士兵也細心讓梅湘在穩定的環境中專心作曲。

當然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俘虜們的生活,即使優惠一點,究竟不會好過。梅湘跟別的俘虜一樣,陷入營養不良的情形。對音樂家優惠的情形,也只是納粹用來宣傳他們對俘虜們很人道的工具而已。據說,每次紅十字會來視察,他們都帶到音樂家們的營舍參觀。

梅湘他所談的首演情形,其實有點誇張。梅湘使用的鋼琴,是平常劇場使用的一台,雖然不能説是完善,但是否像他所描述的那麼糟糕頗有問題。放置在暖爐邊受到高溫的單簧管,會只一個按鍵受損嗎?大提琴家巴斯基耶在哥利茲的樂器店購買琴弓時,同時也購買4條琴弦,梅湘説他也知道這件事。李欣還説,「如果梅湘拉過大提琴,應當知道只用3根弦演奏那首曲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至於梅湘説,「至少有5000人聽眾」云,從其他人的話與留下來的資料來看,事實只有400人左右。

那梅湘為什麼誇張陳述首演的情形?就像巴斯基耶所説,梅湘大概想要強調此曲的首演,是克服許多困難而實現,並獲得成功,更因此故事而增加其價值「為時間終了:梅湘四重奏曲的故事」的作者李欣,絲毫也沒有查明事實以貶低梅湘的意思,她的文章對此作品一貫表示深刻的愛情,對關係到此曲的所有人充滿敬意。在首演的4位音樂家,與故事裡登場的人物全都辭世的現在,本書是讓後代的人知道代表20世紀的室內樂曲的誕生,以及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苛苦時代的音樂家們,極為珍貴的證言資料。

儘管李欣在這本書裡説明了真實情況,大提琴家巴斯基耶證實大提琴的弦4條齊全,首演的「第27營舍」只能擺得下400個左右的坐位,但世人大多喜歡神奇的故事,因此現在還是流傳首演聽眾多達數千人,大提琴的弦只有3條,此曲在極為艱難中創作等等。可見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打破。

首演於19411156時,在第27營舍舉行,由布雷爾(小提琴),阿科卡(單簧管),巴斯基耶(大提琴),梅湘(鋼琴)演奏。戰後,這4人再也沒有會集過。俘虜營的營舍已拆除,現在遺址上只有紀念碑。2008年梅湘100年生誕時,在俘虜營遺址上演奏此以紀念他。

樂曲由8樂曲所構成。天地創造用了6天,第7天是安息日,然後不變而平穩的日子來臨,那就是第8天。曲數有8個,咸認其由來乃為此。第8天是從通常的1個禮拜溢出的一天,難道這就是「時間之終了」?在俘虜營所謂的「時間之終了」究竟是什麼?實在搞不懂其意。

把人引誘到天國的神秘又蠱惑音樂,似乎具有深淵的靜寂與給人安定的不可思議的精神作用。樂譜上,作曲者以法文寫有詳細的註記。

1曲 水晶的典禮Liturgie de cristal),非常溫和,和諧的煙霧Bien modéré, en poudroiement harmonieux)。四重奏。

(Sarah Johnson小提琴,Richard von Foerster大提琴,Brian Ebert單簧管,Heidi Leathwood鋼琴--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FPNkg6CNKI4

頭的單簧管旋律很有特徵而留給人印象。從這裡不太看得見的世界,奇異的世界。好像到處鳥鳴,或者在吵。鳥的歌聲與鋼琴的和弦,一下就把聽者拖入奇異的世界。梅湘異於貝多芬或馬勒,不把鳥聲轉變為協和音,而是把用樂譜記錄的實音高度抽象化來表現出來。

使用轉調受限的調式與節奏音列,把不同周期的時間重疊,鋼琴奏出透明的水晶般合聲,與大提琴的高音滑奏形成多次元的層次,在此煙霧中,會聽到小提琴的烏鶇,單簧管的夜鶯即興鳴囀。這些音樂在光芒中高揚到頂點後,這首負有前奏曲角色的樂曲,在寂靜中結束。鳥鳴與和音的調和真可以說是天才之作,聽者不須考慮太多,只要傾聽就可以了。

2曲 為宣告時間終了的天使的無詞歌Vocalise, pour l'Ange qui annonce la fin du Temps),強力的,中板(Robuste, modéré)。四重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u2ON4ruqFxA

A-b-a3段體構成。這首樂曲隱藏著一股莫名的恐懼,但找不到在哪裡。中間樂段的無詞歌也有點怕人。樂曲會忽然結束,這也怕人。時間的終了,是否就像這樣,忽然來臨。

A部分的表現強有力,似乎在喚起使者的力量。鋼琴奏出帶有減8度、増8度、7音程的大膽又有節奏感的和音,小提琴與大提琴在此畏懼中,表現時間終了的迫切感,而單簧管則反復奏出鳥聲。A部分的尾聲,在弦樂器的齊奏奏出轉調受限的調式第2式的上行旋律後,依次由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奏出引起恐怖的震音。鋼琴奏出上行複調和弦的琶音之後,以下行和弦結束A部分。

中間的B樂段相當於天使的無詞歌,弦樂的美麗齊奏上,流著梅湘自己說是「藍橙色」的和弦描出水流,遠處鐘樓的聲音擁抱水流。最後的a部分,是反行A部分的尾聲,下行的弦樂器齊奏轉調受限的調式第2式之後,4件樂器依大提琴、小提琴、單簧管的次序奏出震音,鋼琴奏出複調和弦的琶音後,以上行和弦結束此章。

3曲 小鳥們的深淵Abîme des oiseaux),緩板,富有表情與悲傷(Lent, expressif et triste)。單簧管獨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QBDc4YrK9rA

是使用小鳥歌聲的單簧管獨奏曲,速度記號是緩板。曲中把休止符使用得很有效果,作曲者在其中充滿很深的精神空間。延長的漸增強度記號,充分活用單簧管的表現力。此曲有時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奏,當「安可」曲,表現出寂靜與緊張所支配的世界,其樂聲會讓人想起洞簫。

此曲是稍早時候,為阿科卡所些的獨奏曲已如前述。

4曲 間奏曲Intermède),決,中板,有點活潑(Décidé, modéré, un peu vif)。小提琴、單簧管、大提琴的三重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_c9rygVCZEU

在此曲中,缺少鋼琴。在這裡出現的3和弦進行,放射另一種色彩。單簧管提出烏鶇,詹姆士·保羅·麥卡尼(Sir James Paul McCartney)的黑鳥(Blackbird),指的是這種小鳥。3件樂器,有時以齊奏協調,有時互相對話,兩個部分構築得很有效果。這3者有時候接力模仿,有時兩件與一件互相對應,在短暫的音樂中,凝集三重奏的各種姿態。

5曲 對耶穌永恆性之讚歌Louange à l'Éternité de Jésus),無限緩慢,欣喜若狂(Infiniment lent, extatique)。大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ARF7Kyhb9so

1937年,梅湘寫了一首為馬特諾音波琴(Ondes Martenot,也做「馬特諾電子琴」或「電音琴」)六重奏的組曲「美麗的水的祭典」Fête des belles eaux)。這首「對耶穌永恆性之讚歌」是引用其中一曲改編而成。大提琴在鋼琴彈奏的和弦上獨言獨語,不得解決的非和弦音強力推動音樂。音樂在歌唱讚歌之候,消失在遙遠的地方。這是異常的美麗讚歌,是最高的大提琴獨奏曲之一。

67把小號的狂舞Danse de la fureur, pour les sept trompettes),堅決的,有力的,堅毅,有點活潑的(Décidé, vigoureux, grantique, un peu vif)。四重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jn644mhstUs

整曲都是以齊奏演奏。曲題中所含的「小號」一詞,只是暗示色彩的記號。此曲的節拍看起來是變形的4/4拍子,但增加一些節拍,以擴大或縮小一個小節。主題即興擴大,形成大規模的高潮後,使用不可逆節奏象徵神的奇美成就。此曲顯現梅湘調式的特色。不同的樂器搭配,變化音樂的色彩。是很出色的變容技術。

此曲在首演時的曲題時「號曲」。

7曲 為宣告時間終了的天使的混亂彩虹Fouillis d'arcs-en-ciel, pour l'Ange qui annonce la fin du Temps),夢幻的,幾乎是緩板(Rêverur, presque lent)。四重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aq_N6DAViT8

一開始,又是大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在鋼琴伴奏上,展開奇異色彩的很長的旋律。之後小提琴與單簧管進來,一起形成激烈的合奏,中斷大提琴的旋律。中間樂段有激烈的曲趣,大提琴的滑奏描出奇異的世界。然後由單簧管奏出平靜的彩虹色的奇異世界。小鳥與混亂。最後以激烈的合奏結束此曲。

8曲 為耶蘇之不滅性的讚歌Louange à l'Immortalité de Jésus),非常緩慢和極為緩慢,溫柔而欣喜若狂(Extrêmement lent et tendre, extatique)。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
Playground Ensemble) https://youtu.be/sfYfa82GrBg   

最後一首是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1930年,梅湘譜寫由兩部構成的風琴曲「對折畫」Diptyque - Essai sur la vie terrestre et l'Éternité bienheureuse),他把這作品的第2部加以編曲,寫成這首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對折畫」的這部分,後來加上副題「天國」Le Paradis)。以極為緩慢的速度,仔細唱出讚歌。

此曲在首演時的曲題是「為耶蘇之永恆性的第2讚歌」。最後的小提琴獨奏,非常傑出。

(Matthew Schellhorn鋼琴,James Clark小提琴,Barnaby Robson單簧管,David Cohen大提琴) https://youtu.be/UeSVu1zbF94
(Antje Weithaas
小提琴,Sol Gabetta大提琴,Sabine Meyer單簧管,Bertrand Chamayou鋼琴) https://youtu.be/QAQmZvxVffY
(P.Serkin
鋼琴, I.Kavafian小提琴,F.Shelly大提琴, R.Stoltzman單簧管) https://youtu.be/VPybcMxz3AM



Scott Lin 2019-12-04 13:20:36

我曾教過我的小孩,如何分辨一首曲子是否傑出?
兩個方法:
1.亂改譜也聽不出異常,一定不是名曲,例如梅湘的譜給我亂改,我相信您也聽不出異常,相反的,蕭邦的和弦只要彈錯一個音,馬上整個走味....
2.去唱片行逛,只要是名曲,就有各式各樣樂器的版本,例如愛的禮讚,幽默曲,G弦之歌,卡農,宮崎駿等等,都有很多種樂器的CD版本,梅湘的東西有嗎?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亂改譜也聽不出異常。但這已不是原作者的作品,而是您「改編」的作品,這有許多例子,只是改編者不是亂改譜,而是有他一套理論與語法。
2019-12-04 15:04:19
Scott Lin 2019-12-04 12:54:24

梅湘算20世紀作曲家有點知名度的.....一般太前衛的都混的不好......曲高和寡.......普通人(像我程度太差)不會買這種CD......因為聽也聽不懂.......還不如聽陳一郎......21世紀如果充斥這種作曲家.......古典音樂將成ㄧ灘死水........走向滅亡......年輕人也不會進音樂廳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作曲家創作作品,有他自己的理論,自己的語法,聽眾是否喜歡聽,也有自己的自由選擇。
不過,古典的作品聽多了會膩,就像您聽海頓的交響曲聽來都一樣,想換點別的。
作曲家也想換點別的。至於聽眾跟不跟得上,不是最優先要考慮的了。
多聽幾次,或許會聽出味道。
2019-12-04 14:55:07
熊爸 2018-10-13 02:12:09

梅湘的戰時俘虜營故事第一次聽到,受教了!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18-10-13 1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