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4 11:45:39雲翁

葛瑞茲基:交響曲第3號

               

交響曲第3號「悲歌交響曲」Symfonia pieśni żałosnych)作品36是波蘭作曲家亨里克·米科拉伊·葛瑞茲基Henryk Mikołaj Górecki19332010)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紀後半最成功的交響曲之一。

現代藝術在共產主義政權下,常被批評為「形式主義」而處於並不友善的政治環境中。但1950年開始,波蘭舉辦現代音樂慶典「華沙之秋天」Warsaw Autumn)之後,大戰後的波蘭作曲家就享受到空前的創作自由。葛瑞茲基在他初期創作實驗性不協和聲或序列音樂serial music)作品而廣為人知。他的作品Scontri1960年的「華沙之秋天」得到好評,交響曲第11961年巴黎青年雙年展(Biennale de Paris)得首獎。透過這些現代作品,葛瑞茲基得以在國際音樂場合上台。

1960年代裡,葛瑞茲基與皮耶•布萊茲(Pierre Boulez19252016)、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2007)等實驗作曲家與序列主義音樂作曲家交流。到了1970年代,葛瑞茲基逐漸離開初期作品中所看到的序列主義音樂以及極端的不協和聲等要素。在交響曲第3號,以及稍早發表的合唱曲euntes ibant et flebant(作品321972年)、Amen(作品351975年)都完全放棄以前所使用的技法。在交響曲第3號中沒有變奏段落,但有某個形式的一再反復。這是他進到在後來的作品中所表現的和聲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以及更進一步單純化的結構形式(Texture,有時譯為「織體」)的一個階段。

結構形式之單純化,是他在初期就有的特徵。這曲中,還加上3和弦與8度音程。在這時期,葛瑞茲基的作品常帶有宗教性格。當時的現代作曲家,常譜作從基本上就採用單純化結構形式的音樂,或追求調性、旋律且帶有宗教意義的作品。有些音評家與音樂學者,就想把葛瑞茲基與這些現代作曲家如佩爾特Arvo Pärt1935-)、約翰•塔文納(Sir John Kenneth Tavener19442013)等人連結在一起,稱他們為神聖簡約主義(Holy Minimalism)。然而這些作曲家們,誰都不認為互相有某種共通的影響。

所謂簡約音樂(Minimal Music),簡單來説是以「反復」與「移位而不齊」為中心,把素材限定在最少限度的音樂。這種音樂,如帶有宗教氣息,則稱為神聖簡約主義音樂。現代的「後古典主義」(Post Classical)作曲家們,都受簡約音樂的強烈影響,反復音型,使用循環等手法,成為後古典主義的重要特徵。

「悲歌交響曲」創作於1976年,197744日在法國首演。首演後有一段時間,一直是一首謎樣的作品,但唱片一出,不等以現代音樂為專門的音評家評論,就直接抓住聽眾的心。演奏此曲除管弦樂團外,還需要一位女高音獨唱。

此曲由3個樂章構成,而每個樂章的速度,都指定緩板(Lento)。就形式而言,已脫離古典的交響曲很遠。第1樂章的規模甚大,各樂章演奏時間的比例,大致為312。每個樂章都有女高音聲部,其音程幾乎沒有很大的跳躍,很像是以鄰接的音拉長的敘唱而不會有戲劇性表現,但很富有感情。所使用的歌詞有3首:第1樂章的歌詞取自15世紀後半,聖十字架修道院的聖母瑪麗亞悼歌(Lysagóra Songs);第2樂章的歌詞,是刻在納粹德國牢房牆壁上的語句。刻字的是布娃朱淑庫烏娜(Helena Wanda Blazusiakówna),當時18歲,1944925日關牢。第3樂章的歌詞,是波蘭西南部奧波萊(Opole)地區的民謠。這地區曾是一個繁榮的公國,後來先後被奧地利、普魯士、德國佔領將近300年之久。

管弦樂配器看似4管編制,但省去雙簧管、小號、低音管,而且管樂器不會單獨出現。但䜿琴與鋼琴,則常在重點加入效果音。

在樂譜上附有獻詞説「給我妻」(to my wife)。

1樂章 緩板-持續平靜但充滿感情(Lento—Sostenuto tranquillo ma cantabile

(未寫演奏者) https://youtu.be/k2_myiVxCqU

2低音提琴以最弱音奏出從E音開始的25小節主題,第1低音提琴在提高5度音程(開始於B音)的地方追趕此主題。這是卡農,也就是說,由弦樂演奏的卡農曲。再經過25小節,由第2大提琴在再提高5度音程(升F音)加入,此間,在音域與音量方面都擴大。這段卡農開始於沉重的低音,並依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之序,重疊奏出平靜而緩慢的旋律,並擴大音域與音量。經過約1314分鐘處,開頭的E音持續4小節,然後豎琴與鋼琴敲出很像吊鐘的聲音。音樂進入中間樂段,女高音獨唱開始。歌詞是聖母瑪麗亞悼歌。波蘭語歌詞原文,請參閱波蘭語維基百科「III symfonia Góreckiego」,英語翻譯請參閱「Words Accompanying Górecki's Symphony No. 3」,中文歌詞迻譯自英譯歌詞,但非嚴謹的翻譯。(以下各樂章的歌詞均同)

「被選又被寵愛的我兒,
 
讓你媽媽分擔你的傷痛吧。
 
因為,親愛的兒啊,我一直把你掛在心裡
 
忠誠地服侍你。
 
跟你媽媽說話,讓她開心,
 
雖然你已經要離開我。我親愛的希望。」

女高音唱出聖母瑪麗亞悲痛的悼歌,並把音樂帶到高潮。歌聲一結束,管弦樂達到最高潮,先前由全弦樂演奏的主題以最強音以及卡農形式回來,與前半段相反,樂器數逐漸減少,音量漸小,強度轉到最弱,最後只剩下低音提琴演奏旋律,並以鋼琴的悼鐘結束樂章。這像送葬行列從遠處接近,又走到遠處。

2樂章 緩板與廣板-很平靜的(Lento e largo—Tranquillissimo)
(Dawn Upshaw女高音,David Zinman 指揮倫敦小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NPgbk7HiSPo

這個樂章,完全以歌聲為主體。女高音支配全樂章,唱出悲傷的祈禱歌曲。歌詞是納粹德國蓋世太保,在波蘭扎科帕內的集中營第3獨房第3壁上所刻的禱詞。刻詞的是18歳的少女已如前述。

豎琴與鋼琴,在持續的弦樂上響起鐘聲似的聲音,管樂加入後,女高音開始獨唱。

「不,媽媽,不要哭泣,
 
天上最純潔的女王,
 
永遠幫助我。
 
聖母瑪麗亞。」

曾經有一家英國的廣播電台播放這一樂章,使這段音樂大為聞名,是極為美麗,又哀傷的樂章。這段音樂,在任何時候都會打動聽者的心。把祈禱的感情這麼直接表現出來的音樂,怕也很少。

3樂章 緩板-單純而如歌的(Lento—Cantabile-semplice
(Joanna Koslowska
女高音, Kazimierz Kord指揮華沙愛樂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pF3zzi2lseQ

這也是一首悲傷的歌曲。這次是波蘭奧波萊(Opole)地區的民謠。母親唱出對逝去的兒子的悲哀與祈福之情。這麼悲傷的民謠會流傳下來,應當是當地民眾有其心情根據,總顯得此地是很悲痛的土地。

中低音域的弦樂,刻出一拍一拍像是腳步的伴奏。持續的第1小提琴,以及間隔著點出重點的竪琴與鋼琴加入後,女高音唱出一個女人呼叫不在此的兒子,並敘述兒子不在後,現在的情形。女高音的音程幅度,比第1樂章與第2樂章寬闊了一點。女高音的旋律,有時與長笛,有時與單簧管齊奏。歌聲與管樂器的旋律,大部分是重疊在一起,但在極少地方,因附點音符而有稍微前後。歌聲由弦樂合奏與具有類似敲擊樂器效果的鋼琴與竪琴陪伴,幾次高昂,最後溫柔而美麗的結束。

  「他到哪裡去了,我最親愛的兒子?
   
也許在起義的時候,殘酷的敵人殺了他。

      啊,你這些壞人,告訴我,
      
你們為什麼要殺我兒子?

    我再也得不到他幫助了,
   
即使我哭壞這老眼睛。

      即使我痛哭的眼淚形成另一條奧得河,
     
也不能讓我兒子復生。

    他躺在他的墳墓裡,但我不知道在哪裡,
   
雖然我一直到處問人。

      也許這可憐的孩子躺在一個粗糙的溝裡
      而他本來可以躺在溫暖的床上的。

  哦,為他唱歌,神的小鳥兒,
   
因為他的母親找不到他。

    而你,上帝的小花朵,請你四處開花,
     
這樣,我的兒子可以睡得愉快。」

有整曲都悲痛的音樂,如安息彌撒曲,但很少有像這首表現這麼深刻的民族悲痛的民謠。深刻的悲痛有安撫人心的力量,這首「悲歌交響曲」所以廣受喜愛,或許是這個緣故。

(Zofia Kilanowicz女高音,Antoni Wit指揮 波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mEWlGLkjIw
(Dawn Upshaw
女高音,David Zinman 指揮倫敦小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Mcfy3Umny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