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2 17:40:31雲翁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第15號a小調作品132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曲共有編號的16首與1首「大復格」,因此這首第15號弦樂四重奏曲應該是倒數第2首此類音樂。然而依作曲順序來説,此曲完成於第12號之後,因此該是他的第13首弦樂四重奏曲。只是樂譜出版時,依出版社的想法編為第15號而已。這首作品在第12號之後,成為充滿活力的音樂。這首也是他踏入後期多樂章弦樂四重奏曲的第1首,採5樂章形式。此曲譜於1825年,與第12號、第13號一樣,呈獻給俄國嘎里金(NicolasGalitzine)公爵。

在1824年,貝多芬已寫下此曲第1樂章與終樂章的草稿,那時,他好像要依通常的作法,寫成4樂章架構的作品。後來因病中斷作曲,病癒而重新開始時變更計畫,插入依利地安調式譜寫的第3樂章,成為5樂章架構的作品。此曲非但在後期作品中長度最長,還聚集許多作曲技法,並在所有樂章、所有樂音中蘊存深切的感動,因而有時被認為後期弦樂四重奏曲群中的最高傑作。尤其第3樂章,是在他得重病痊癒後所寫的音樂,因而附加曲題説,「痊癒者對神感謝之歌」,其中含有以深刻感謝為基礎的崇高意念,會讓聽者得到很強烈的感動。

第1樂章 很緩慢─快板(Assaisostenuto – Allegro) a小調,2/2─4/4拍子。附有導奏的奏鳴曲式。
(Takacs Quartet) https://youtu.be/1ieGs_I55Ec  
(Orion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z10mZ-vQ6Xs
與第14號相同,短而緩慢的導奏,成為此曲全體(以及在「大復格」中出現的)動機的基礎。美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羅傑·亨廷頓·塞欣斯(RogerHuntington Sessions,1896-1985)認為第1樂章異常的樂曲架構,與標準的奏鳴曲式不同,其呈示部形成三重構造。

大提琴靜靜的開始奏出導奏,和弦逐漸疊上去。這部分只有8小節,2/2拍子,是較弱奏的美麗和弦部分。這種純淨美麗的和弦,是弦音才能表現的特點。這是要集中精神理解内聲部與低聲部在和聲中的角色,方能奏出的聲音集合體。聆賞時,如果沒能感受到其美則太可惜了。這不是只在這段導奏,而是所有弦樂四重奏曲具有的基本特,也是很不容易感受到的聲響。這種極美麗的和聲與怕人的不協和聲,都是鋼琴不擅於表現的聲音。

導奏後進入快板4/4拍子部分,第1小提琴以16音符的急速過渡樂句,宣告呈示部開始。大提琴在高音域奏出憂愁而包括附點的第1主題後,立即由第1小提琴承接下去。強調附點音符節奏之後,有1小節轉為慢板喘一口氣。這1小節也像回想導奏,然後又經第1小提琴的16音符回到快板。第1主題是a小調,而第2主題則轉入F大調,並由小提琴奏出對比的旋律。這時,中提琴與大提琴交替奏出3連音符伴奏。這樂章給人的感覺是有力的音樂,但全章只有兩個強音,4個較強音,而且時間也很短暫。也就是,其高潮並不依賴音量,而是在音樂的自然流動中表現出來。例如最後的7個小節雖然會使音樂高潮,但音量也不過強音而已。

第2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ma non tanto) A大調,3/4拍子。3段體。
(Takacs Quartet) https://youtu.be/MVSGOJo-FN4  
(Orion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h6M_xPJB-ec
這個樂章相當於貝多芬自從交響曲第3號以來一直使用的詼諧曲樂章,但3拍子的齊奏一開始,卻會令人以為是莫札特的小歩舞曲。開頭是4小節3拍子的上升音型,然後在第1小提琴上出現只有兩小節的一小段旋律。這麼一小段旋律是否可稱為詼諧曲主題,實有點疑問。這時,第2小提琴以開頭的上升音型予以伴奏。這種兩件樂器一起演奏的型態反復幾次後,把兩小節旋律後半部的節奏強調好幾次,並流向終結。此間開頭那段上升音型,一直會在其中一件樂器上顯現。巧妙的轉調很美,到處聽到的8度齊奏,飄著古典的氣氛。

中間樂段是很有特的音樂。第1小提琴一直以A音空弦奏出主音A,並使用相鄰的D弦奏出旋律。這種情形會讓人想起繆賽特舞曲。第2小提琴以8分音符加進有規則的曲曲折折的伴奏。由於A音空弦一直作響,因而會釀出獨特的色彩。因為是空弦,因此不會有抖音,是一種像是直線的聲音。一段只有兩把小提琴的演奏過後,中提琴與大提琴以與第2小提琴同樣的形式進來,馬上持續奏出A音。不久持續音結束,伴奏音型成為附加斷奏記號的4分音符,旋律則交替出現在第1小提琴與中提琴上。

第3樂章 「以利地安調式譜寫的痊癒者對神感謝之歌」(Heiliger Dankgesangeines Genesenen an die Gottheit, in der lydischen Tonart),充分的慢板-行板(Molto Adagio– Andante) F調利地安調式,4/4-3/8拍子。A-B-A’-B’-A”形式。
(Takacs Quartet)
https://youtu.be/m9gdlRyaeGM    (1/2)
https://youtu.be/vRBH4xt4k9A    (2/2)
(Orion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TI4xhQVwzSg   (第3樂章 1/2)
https://youtu.be/Z7chjLuulvg     (第3樂章 2/2, 第4、5樂章)
(Tokyo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PiZRq6sJKeg
這樂章是全曲中最長的樂章,而且可能是喜愛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者最喜歡的樂章之一。
1824年寫完此曲第1樂章之後,貝多芬得了很嚴重的腸炎,既發高燒,肚子又激烈疼痛。有一個月時間,他瀕臨死亡邊
。病癒後繼續作曲,並增加這個處於全曲最高潮的樂章。樂章中有緩慢的(Molto Adagio)F調利地安調式4/4拍子部分,與稍快的(Andante)D大調「得到新力量」(Neue Kraftfühlend) 3/8拍子部分。這兩部分交替出現。

樂章以感謝的慢板開始。第1小提琴像祈禱似的,以C-A兩個音構成的上升音型輕聲進入後,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依序同樣以C-A上升音型進來,並接以聖詠似的和弦,使這段音樂名副其實的成為祈禱的慢板。然後第1小提琴以A-D下降音型進來,第2小提琴在低8度的音域,也以A-D下降音型進入。這與旋律重疊,釀成很平靜的氣氛。這種形式反復5次之後,從慢板轉入行板,氣氛變得活潑躍動,表現出從死亡邊回來的感恩之情。音樂再次進入慢板,而行板,最後以慢板結束。利地安調式的部分,從開頭祈禱的慢板,經過行板而逐漸得到活力,最後成為雄辯的慢板。
第4樂章 進行曲風格,很活潑的(Alla Marcia, assaivivace) A大調,4/4拍子。
(Takacs Quartet) https://youtu.be/gqDljJYScsY
很短的間奏曲。前半部是進行曲風格的音樂,後半部有敘唱風格的樂句。最後直接進入終樂章。

這首進行曲風格而很活潑樂章接在祈禱與感謝的第3樂章之後,情緒上有很美妙的對比。在進行曲之後,突然顯出變化,在顫音伴奏上,第1小提琴以敘唱風格自由歌唱,然後接到終樂章。

第5樂章 熱情的快板-急板(Allegroappasionata – Presto) a小調,3/4拍子,輪旋曲式。
(Takacs Quartet) https://youtu.be/z7vHbhY7OEQ
接在敘唱風格樂段之後,是終樂章悲傷之歌。在貝多芬的筆記本上,有一段很像a小調輪旋主題的旋律,這旋律當初好像是要用在交響曲第9號的器樂終樂章。交響曲第9號的終樂章後來使用聲樂,器樂終樂章則被廢棄了。

第1小提琴奏出的輪旋主題表現悲傷的心情,而為之伴奏的其他3聲部也隱藏這種情緒,而且愈到後面愈顯著。途中還會出現激烈的不協和音。最後在尾聲中以A大調結束全曲。

 

(AlbanBerg Quartet) https://youtu.be/ZD5sSDARNqk
( Lindsay String Quartet 彩色分析) https://youtu.be/QEjqSKzMNC0
(Végh Quartet) https://youtu.be/NjXi4mwCGhc 
(Budapest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muBDFoQabwc 
(Borodin Quartet) https://youtu.be/SK75WCcUDkM 

空間音樂 2015-08-13 16:26:47

音樂教父啊!看他的成長史確實有點奮鬥的意思啊!看著我都覺得有點傷心啊!真不知道他是在什麼環境下創作出來的啊!贊一個!
酒店經紀 http://www.3-6-8.com.tw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15-08-14 1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