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7 01:01:17雲翁

舒伯特:幻想曲C大調「流浪者幻想曲」與歌曲「流浪者」

          

先談「流浪者幻想曲」。

舒伯特(參閱維基百科「舒伯特」條)作曲,於1822年出版的鋼琴獨奏曲幻想曲C大調「流浪者幻想曲」D760, 作品15(Fantaisie 'Wandererfantasie' D.760 Op.15)常常只稱呼「流浪者幻想曲」。這首作品在許多地方有異於其他一般作品,因而似乎會引起音樂學者予以研究的興趣。下面所舉兩例,是在網路上能夠搜尋到的兩位研究生的碩士論文:

劉斐綾: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詮釋報告
李雅玟: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D.760之分析與演奏詮釋

以「流浪者幻想曲」搜尋,還會找到許多學術性探討的文章。一般愛樂者要欣賞此曲大概也不需要這麼深的學問,因此這次在這裡談的,是愛樂者欣賞此曲時需要的一般簡單知識。

有音樂學者認為「流浪者」是舒伯特一生的主題。這從他許多作品中看出來。不只這樣,甚至可以說舒伯特本人就是「流浪者」。這位學者說,舒伯特一家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維也納人。他祖父那一代還定居在南摩拉維亞地區,他父親遷居維也納當教師,在維也納生舒伯特。因此舒伯特生來就是「流浪者」。一般都認為舒伯特是在所有大作曲家當中,唯一誕生在維也納的作曲家,因此他是純粹的維也納人,也因此他的各作品都含有濃厚的維也納情緒。但是他還是有斯拉夫血統,所以上述這種一般認知,還得深思。

這首很特別的幻想曲,與那有名的「未完成交響曲」,幾乎在同一時期作曲(兩曲都在1822年作曲)。如果「未完成」是溫柔而不小心就會吹熄的燐光,那這首「幻想曲」是銳利而輝煌的光芒,揚溢在音樂內外的情熱,就在其他舒伯特全作品中也很難找到。只活31歲的舒伯特,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漸改變作風,趨向晚年的巔峰作品。這首C大調幻想曲,正是他青春時期最後的叫聲,更是凝視晚年的作品。

這首作品有「幻想曲」之名,但實質則依據有4個樂章的奏鳴曲樣式譜寫。只是音樂從頭到尾繼續不斷演奏下去,各章之間沒有休息間斷。全曲有4個段落,雖然演奏時從頭到尾繼續不斷,但各段落都以不同的速度記號、調性、拍子,並以雙縱線(但是兩條細縱線,而非代表樂章結束的一細一粗縱線)明確區分,因此可推測舒伯特本身意圖譜寫一首有奏鳴曲風格的幻想曲。這種形式自由,但有4個段落奏鳴曲風格的作品,也影響後來李斯特寫鋼琴奏鳴曲b小調(單一樂章幻想曲風格奏鳴曲)很大。此曲的4個段落有稱為樂章者、有稱為段落者,也有稱為部或部分者。本文則以其有4個樂章的奏鳴曲樣式,因而稱為樂章。

這首作品很有獨創性,其形式有如一首鋼琴奏鳴曲,但各部分又極為自由而有原創性,再加以全曲只用一個「流浪者」主題統一,因而只能稱呼此曲為幻想曲。舒伯特似乎很喜歡歌曲『流浪者』中的「長短短節奏(dactyl rhythm)」,因此三番兩次在作品中使用。(如『羅莎蒙德』的第3幕間奏曲、『樂興之時』第5)

舒伯特擅長於寫比較自由的音樂,但是在這首幻想曲中,他挑戰貝多芬式的作品結構。這是此曲第2個特別的地方。樂曲一開始就出現的「長短短節奏」音型來自他的歌曲『流浪者』的伴奏音型。這個音型絕不能算是優美的旋律,但其很有特徵的節奏卻統一全曲。

再說,大家都知道舒伯特並不善於對位法,但在此曲的第4樂章特地採用復格形式。在終樂章使用復格是貝多芬的作品常有的特徵,也許舒伯特在這裡對同時代的前輩表示敬意。而這也是此曲第3個特別的地方。

最後一點,舒伯特的音樂較多溫和的曲趣,而這首幻想曲在他的作品當中,屬於較激烈的一首,也需要較高的演奏技術。舒伯特本來對演奏鋼琴並不怎麼拿手,以致他本身就無法好好演奏此曲,焦急之餘還大叫「這種曲子拿給魔鬼去彈吧」。用得最多的技法是琶音(分散和弦),舒伯特在其他作品中,從來沒有使用這麼多樣的琶音。

雖然在舒伯特來說這是很特別的作品,但到處可以聽到他特有的可愛旋律,他最拿手的和聲變化也用得很有魅力,散發出他的風格。整首曲子雖然有奏鳴曲風格,但其主題自由而即興發展,因而絕對是幻想曲而不是奏鳴曲。

後來李斯特把此曲改編為管弦樂伴奏的鋼琴協奏曲,還改編為雙鋼琴曲。

 

1樂章 熱烈但不太急的快板(Allegro confuoco, ma non troppoC大調,4/4拍子。

雖然是奏鳴曲式,但省略再現部。主題是以歌曲『流浪者』伴奏部分的「長短短節奏」為基礎的旋律。

2樂章 慢板(Adagioc小調,2/2拍子。變奏曲式。

主題是歌曲『流浪者』的悲痛旋律。全篇覆蓋著很豐富的表情,聽者已不會注意變奏的形式,沉醉於舒伯特準備的片刻夢幻世界。這是一段很魅惑聽者的音樂。基本上變奏以細分音價的方式進行,各變奏表現出寂靜、優美、激情、夢想、傷感、悲痛等如萬華筒似的變化,讓人不會厭煩。尤其39小節以後出現的音階,美麗得無法形容,只能陶醉在樂聲之中。音樂最後只剩細碎音符的伴奏,消失在雲霞之中。
這樂章需要相當高的演奏技巧,最富於變化。

3樂章 急板(PrestoA大調,3/4拍子。3段體。

這一樂章擔任詼諧曲角色。琶音與和弦交替出現成為對比的主題,也是從『流浪者』的主題衍生出來。3段體的主部很是熱鬧,蘊藏著一種粗野的迫力。接著,使用同一素材奏出可愛的圓舞曲。到了中間樂段後好像出現新素材,其實這是在第1樂章出現過的動機的變形。舒伯特抑制新素材的引入,想辦法以單一主題統一全曲。

4樂章 快板(AllegroC大調,4/4拍子。
展現鋼琴特色的華麗樂章。第1樂章的主題以復格風格重現,是全曲中左手的琶音最難的地方。第1樂章的力量再現,形成很有力的終曲。主題源自
『流浪者』,因而聽來有如1樂章的發展部。主題以8度旋律出現於低音域,移到右手後,巧妙的加進配對旋律的要素進行。最後以最強音結束全曲。


(
A. Brende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XycS_0w_pU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8PDRvF6i5g  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WPLx0-4h9Q  3/3

(Maurizio Pollini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KCh1HPwVxw

(Wilhelm Kempff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Hr4CPpde7o

(彩色按鍵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aKAnxsrIrw  (1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M8x8-l93yc  (2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NzPvDFM5g  (3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l7CcCVgXjc  (4樂章)

 

樂譜:

http://conquest.imslp.info/files/imglnks/usimg/d/da/IMSLP00886-Schubert_D760_Wanderer-Fantasy.pdf

 

再談歌曲『流浪者』(Der WandererD493

歌詞是盧貝克(Georg Philipp Schmidt von Lübeck)所寫,內容是唱出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幸福的流浪者之心情。是舒伯特年輕時的作品。最初出版時,其曲名是「不幸的男人」。歌詞第2段是主角追求理想國土途中所唱。引用在『流浪者幻想曲』中的,就是其主題旋律。

舒伯特另外有一首曲名『流浪者』之歌曲D649,歌詞是舒列格爾(KarlWilhelm Friedrich von Schlegel)所寫的詩,這首歌曲與『流浪者幻想曲』無關。

歌曲『流浪者』c小調,4/4拍子。

音樂開始於沉重的3連音符前奏,然後開始唱出「我越過眾山來到這裡。」然後繼續唱出「我寂靜地流浪,少有歡樂,然後嘆息著尋問:哪兒?」歌聲進入第2段「在這裡,太陽總是對我寒冷,」這一部分的旋律,後來引用在『流浪者幻想曲』裡。之後轉為E大調,以較快的速度唱「你在哪兒,我所愛的地方?」的一段。須臾,回到開頭的氣氛,幽靈似的細語回答,「你不在的地方,就有歡樂!」。

原歌詞與中文翻譯如下:

Der Wanderer                                                    流浪者

Georg PhilippSchmidt von Lübeck                                    盧貝克 詞

Ich komme vomGebirge her,                      我越過眾山來到這裡,
es dampft das Tal,es braust das Meer          雲霧瀰漫山谷,海上狂嘯
ich wandle still,bin wenig froh,                    我寂靜地流浪,少有歡樂,
und immer fragtder Seufzer: wo?                然後嘆息著尋問:哪兒?

 

Die Sonne dünktmich hier so kalt,            在這裡,太陽總是對我寒冷,     
die Blüte welk, das Leben alt,                   花兒枯萎,人世衰老,     
und was sie reden,leerer Schall,                而他們所說的只是空話,
ich bin einFremdling überall.                    我到什麼地方,都是陌生人。

 

Wo bist du, mein geliebtes Land?            你在哪兒,我所愛的地方?
Gesucht, geahnt und niegekannt!             尋找著,想像著,但從來找不到!   
Das Land, dasLand, so hoffnunsgrün,     那地方,那地方,希望在萌生,
das Land, wo meineRosen blühn,             那地方,我的玫瑰在綻放,

 

Wo meine Freundewandeln gehn,               在那裡我的朋友們在徘徊,
wo meine Totenauferstehn,                         在那裡我去世的朋友們也復活,
das Land, dasmeine Sprache spricht,           那地方所講的是我的言語,
O Land, wo bistdu?                                     噢,那地方,你在哪兒?

 

Ich wandle still,bin wenig froh,                     我寂靜地流浪,少有歡樂,
und immer fargt derSeufzer: wo?                  然後嘆息著尋問:哪兒?
m Geisterhauchtönt's mir zurück:                 幽靈似的細語回答我,
"Dort, wo du nicht bist, dort ist das Glück!  「你不在的地方,就有歡樂!」

( Fischer-Dieskau男中音, Moore鋼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8_n-B8qu0

樂譜:http://conquest.imslp.info/files/imglnks/usimg/f/fe/IMSLP16171-SchubertD493_Der_Wander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