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8 22:44:58雲翁

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鋼琴部門-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G大調」

 

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Genev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是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古典音樂演奏家比賽。其歷史悠久,於1939年舉行第1次比賽之後,除有幾年沒有舉辦外,差不多每年都有舉辦。今年(2010)是第65屆。比賽部門有許多,除各樂器的演奏以外,還比賽聲樂、室內樂、指揮。每年的比賽部門並不一樣,今年是鋼琴與雙簧管。

每年都有年輕的音樂家從這登龍門登上音樂舞台,而現在已成馳名全世界大師的,有Maurice André, Martha Argerich, Arturo Benedetti-Michelangeli, Maurice Bourgue, Victoria De Los Angeles, Alan Gilbert, Friedrich Gulda, Heinz Holliger, Maurizio Pollini, Georg Solti, Maria Stader, Tabea Zimmermann等人。他們都經此比賽得獎後,飛向世界舞台。這比賽的審查員,都是世界級大師。

今年鋼琴部門的優勝者,是3位女鋼琴家,第1名是誕生於日本廣島縣吳市的萩原麻未,23歲。


她在5歲時,師事田中美保子開始學鋼琴,7歲時移居廣島市後師事小嶋素子與Claudio?Soares。不久,她就贏得不少青少年音樂比賽的獎項,其中還包括大阪國家比賽的第1名。1996年在中國青年音樂比賽得金獎與最優秀獎;2000年13歲時,在義大利Palma?d'Oro國際比賽成為最年輕的優勝者。2005年3月,廣島音樂高等學校畢業,隨即單身赴法國,在巴黎國立高等音樂院受Jacques Rouvier 等教授的指導。2010年6月,以第1名畢業該校碩士班。目前在巴黎從事獨奏、室內樂等演奏活動。這次她在比賽中演奏的是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G大調」。

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G大調」(作品83)與「為左手的鋼琴協奏曲」(作品82)並行譜寫,是他最後一首有鋼琴參與的作品。1928年,拉威爾在美國演奏旅行,其演奏曲目都是他的作品。這次旅行很受歡迎,因此他規劃第2次演奏旅行,並於1929年著手譜寫鋼琴協奏曲備用。這時又接到譜寫「為左手的鋼琴協奏曲」的委託,他就同時並行寫兩首協奏曲,結果直到1931年才完成作品。首演時本來拉威爾自己要演奏鋼琴兼指揮,但自知體力不足(身體不適,醫生要他休養),乃經近兩個月的練習後,請法國女鋼琴家瑪格麗特朗(Marguerite Long)於1932年1月首演。協奏的是拉威爾指揮的拉慕爾管弦樂團(Concerts Lamoureux)。首演很成功。此曲的管樂部門雖然動用的人數不多,卻使用多彩的管樂器,還使用豎琴與多樣打擊樂器。

此曲常與「為左手的鋼琴協奏曲」比較,咸認「左手」一曲以非常高度的鋼琴演奏批判戰爭,釀出逼人的迫力與哀愁,而「兩手」一曲則管弦樂與鋼琴溶入在一起,漂浮出幽默與精緻的高雅美麗。拉威爾寫給其友人的信函裡提到這首協奏曲說:「此曲在跟莫札特、聖桑相同的美意識下譜寫,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最像協奏曲的協奏曲。」

全曲分為3個樂章:


第1樂章 快活而快的(Allegramente)
G大調,4/4拍子。此曲以拍一聲鞭子(有時以鐵琴代替)強力的衝擊聲開始。復調的鋼琴與長笛、法國號的協奏,會令人感覺爵士樂的藍調。採取典型的主題呈示、開展、再現三部構造,中間夾著稍呈傷感的部分,但始終給人律動而幽默的印象。

第2樂章 很慢板(Adagio assai)
E大調,3/4拍子。鋼琴提示的主題長達兩分鐘以上,之後各種木管樂器歌唱此旋律。此樂章被認為是拉威爾聽莫札特單簧管五重奏曲受感動而譜出。採用的是3/4拍子,但給人的印象是把6/8拍子區分成3拍。在弦樂纖細的和聲上,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持續不斷的唱出旋律,之後低音管與法國號也出來堆積高潮。英國管以獨奏再度演奏最初的主題。鋼琴擔任伴奏,演奏小2度與大7度不協和弦的弦樂器,加深傷感。英國管結束後,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又接一段旋律,鋼琴的震音,寂寞的結束樂章。鵝媽媽以後,拉威爾以簡樸但精緻而美麗的音色為目標,而這樂章在他的作品中特別出色,說明這首協奏曲之優異。

第3樂章 急板(Presto)
G大調,2/2拍子。一變第2樂章的情趣,這個樂章有類似第1樂章的諧謔性。這個樂章更為活潑,更為輕快。小號與小鼓響起出其不意的聲音,表現出這樂章的性格。也有人說,這受當時最流行的爵士樂的影響。鋼琴有觸技曲(toccata)風格,鋼琴也使用得獨特,譬如把普通的半音階,錯開出現在左右手。又如在管弦樂部分,低音管奏出很長的主題,顯出復調效果,以表現管弦樂魔術師的超級技巧本領。最後,管弦樂與鋼琴一起敲出樂章開頭的音,以結束全曲。

第2名有兩位。1位是俄羅斯的Maria Masycheva,27歲,另1位是韓國的Hyo Joo Lee,25歲。

Maria Masycheva誕生於莫斯科音樂家庭,初學鋼琴於Tatiana與 Vera Rakova Khoroshina,最後進柴可夫斯基音樂院隨Elisso Virsaladze學習。


她在俄國獲得許多獎項,而到柏林Kaus Hellwig藝術大學時還在繼續獲獎。她贏過許多為年輕音樂家所設比賽的獎項,2008年得Andorra鋼琴比賽首獎,2009年法國蓬圖瓦茲(Pontoise)鋼琴比賽的一些特別獎與銀獎,更重要的是同一年獲得巴黎MargueriteLong-Jacques Thibaud比賽的第2大獎。她曾經在世界各地舉行演奏會,其曲目廣及巴洛克到現代音樂全域,至少有27個管弦樂團跟她合作過。

她在這次比賽中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第2號c小調」(請參閱本台07-3-23「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2號c小調」一文)。

Hyo Joo Lee誕生於韓國大邱,在首爾Ye Won藝術學校隨Mi Kyung Kim與Jin Woo Chung學鋼琴。2002年繼續在巴黎國立高級音樂舞蹈學校進修,並跟Theodor Paraskivesco、Jacques Rouvier 、Itamar Golan 學室內樂曲。然後在巴黎音樂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 )師事Françoise Thinat,在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師事Matti Raekallio 。

                                      

13歲時得辛辛那提國際比賽首獎,次年獲得莫斯科青年蕭邦比賽首獎。2003年得蓬圖瓦茲國際鋼琴比賽金獎,2007年得法國埃皮納勒國際比賽第2名。她曾在義大利、捷克、波蘭、奧地利、法國、日本等地舉行演奏會,並與韓國主要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她在這次比賽中演奏的是普羅高菲夫的「鋼琴協奏曲第3號C大調」(請參閱本台10-9-30「普羅高菲夫:鋼琴協奏曲第3號」一文)。

http://www.rsr.ch/espace-2/sites-speciaux/concoursgeneve/
http://liveweb.arte.tv/fr/video/Finale_de_piano_du_concours_de_Geneve/
兩網頁中,可以看到2010年11月18日舉行的第65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鋼琴部門決賽的全部現場錄影與發表結果的情形。

前者是瑞士公共廣播公司旗下的法語廣播機構RSR(Radio Suisse Romande )的文化與古典音樂頻道Espace 2的網頁,這段錄影會維持兩個月之久,供愛樂者欣賞與下載。這網頁還可以欣賞與下載雙簧管部門兩位得獎者的錄音(均為第2名,今年沒有第1名)。

後者是專門刊載各種音樂會(包括古典音樂、通俗音樂、戲劇、舞蹈等)現場錄影的網站ARTE live web,這網站的內容定期更新,以介紹最新的音樂會。不過這次比賽的錄影網頁,目前還會留在網站上80幾天。這個網站的網頁有一特點,就是在滑桿上標明幾個點入點,可以直接點入右側寫明的各段。

兩網頁都講法語,又沒有字幕,因此不知道主持人在講什麼,還好音樂不需語言,各位讀者該不難參與比賽現場當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