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23:56:50雲翁

莫札特:交響曲第40號g小調,K550

                   


上篇文章說,有人認為布拉姆斯的第4號交響曲是男人在哭泣,那女人在哭泣的交響曲是哪一首呢?正是這首莫札特的交響曲第40g小調,K550

 

莫札特共有41首交響曲,而這一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後期三大交響曲(第39、4041號)之一,而且是少見的小調作品。莫札特的性格比較明朗,而且有一點輕佻(他喜歡說髒話是有名的),因此很少有小調的曲子。在41首有編號的交響曲中,小調作品只有兩首,一首是第25號(177317歲時的作品),另一首是這首第40號。有趣的是這兩首都是g小調,因此把前者稱「小g小調」,後者稱「大g小調」。兩首都是名曲。

 

除了交響曲以外,以小調譜寫的名曲還有:

鋼琴協奏曲第20d小調,K4661785

鋼琴協奏曲第24c小調,K4911786

弦樂五重奏曲第4g小調,K5161787

鋼琴四重奏曲第1g小調,K4781785

小提琴奏鳴曲e小調,K3041778

鋼琴奏鳴曲第8a小調,K3101778

鋼琴奏鳴曲第14c小調,K4571784

安息彌撒曲d小調,K6261791遺作)等等。

 

其中鋼琴協奏曲第20、24號是他27首鋼琴協奏曲中,僅有的兩首小調作品。「安息彌撒曲」則跟威爾第、佛瑞的作品並稱「三大安息彌撒曲」。莫札特的小調作品很少,但奇怪的是大多是名曲,而g小調更是有強烈的悲劇樣貌。

 

40號交響曲竟不使用定音鼓與小號而能表現出巨大的音樂性,初稿中更是連單簧管也沒使用。後來他親自加進單簧管,因而此曲有兩種版本。一有單簧管,另一則無。

 

這首交響曲於17887月在維也納完成。1786年「費加洛的婚禮」成功,1787年「唐‧喬凡尼(喬凡尼先生)」成功,這段時期,是莫札特正當作曲活動在頂峰的時期。然而,他的經濟狀況是在谷底,他為了要脫離窮困,規劃預約演奏會,為此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性格不同的最後三首交響曲(626完成第39號、72540號、810日第41號)備用。

 

1787年初,莫札特在布拉格接到寫歌劇「唐‧喬凡尼」的委託,他在1787年夏天脫稿,9月初離開維也納,旅行到布拉格。依莫札特的書函,「唐‧喬凡尼」當初預定在1014首演,但由於「當地劇場的樂團團員不像維也納的那麼熟練」,因此臨時由莫札特指揮,改演「費加洛的婚禮」,直到1029才首演「唐‧喬凡尼」。首演很成功,因此莫札特上演數次後,才很得意的回到維也納。

 

1787127,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任他為宮廷室內作曲家,年薪800盾。然而這些收入,都花費在妻子康絲坦翠的治病與溫泉療養,而預約演奏會的成績也不如理想。因此1788年前半,除2月完成的鋼琴協奏曲第26號「加冕」以外,其他都是為生活所寫的舞曲等輕鬆的音樂。直到夏天,才譜出傑作「三大交響曲」。這3首作品,像獵戶座的3顆星星在冬天燦然發光一樣,在音樂史上燦然發光。也很奇怪,3首之後,莫札特再也沒有寫交響曲。這時期莫札特多窮,看他連續幾封跟別人要錢的信函,以及為了節省房租搬到郊外住的事情就知道。在這種情形下,他能輕鬆寫出最高傑作,而且一點都不會有生活苦的影子,這是他的天才了。

 

17875月,他的父親雷歐博去世,當年年底誕生的大女兒特蕾西亞,在次年(1788629也就是他完成第39號交響曲後3天就夭折,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走了。莫札特在他女兒走後不到1個月就完成40號。第40號所以採用悲劇的g小調,或許跟這些不幸事件有關。

 

布拉姆斯第4號交響曲的重點在「孤獨」與「紮實」,這首第40號交響曲的重點則在「哀戚」與「慰藉與斷念」的糾葛。第1樂章開頭,弦樂器奏出嗚咽似的帶有哀戚的第1主題,這是令人難忘的旋律。第2主題像是嘆息與斷念,兩種感情糾纏不已。同樣是g小調,17歲年輕時所寫的第25號交響曲,與歷盡滄桑到晚年所寫的第40號交響曲,所傳出來的情緒,竟然有這麼大的差異。

 

三大交響曲都沒有留下有關首演的記錄。後人推測,除第40號外,莫札特應該沒有聽過3941號兩曲的首演。第40號除初版外,還有加入單簧管的修訂版,其第2樂章又有抽換用的譜頁,這些都讓人推測應該是演奏過後,才會有這種改動。第2樂章的抽換頁已知是17892月以前所寫,可能是為1788年的演奏會所寫。1789年的柏林行與1790年法蘭克福行,莫札特都帶著他自己的交響曲樂譜走,應毋庸置疑。1791416、17兩日,安東尼奧·薩里耶利在維也納音樂家協會的音樂會上指揮演奏莫札特的新大交響曲。後人推測這是第40號交響曲。

 

全曲有4個樂章:

 

1樂章 甚快板Molto allegro

g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小提琴在中提琴的伴奏上,以8度音奏出有名的第1主題。這嗚咽似的帶有哀戚的旋律,令人很難忘記。旋律開頭兩個小2度下降音型,有人稱為是「嘆息的動機」。這動機在全曲中隨時出現,加進陰影。2主題是大調,這旋律會讓人喘口氣,但這也是半音又半音下降的音型,因此還是有點陰影。開展部就以這兩段旋律為基礎,頻頻轉調,戲劇性的開展。再現部也很有戲劇性。

 

Karl Böhm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HKJQdB_Ng

 

2樂章 行板Andante

E大調,6/8拍子,奏鳴曲式。與第1樂章成對比,是一個緩慢的樂章。然而由於旋律的節奏不明瞭,附有32音符令人不耐煩的樂句連續不斷,以致音樂顯得不安定而欠缺流暢。第1主題從低音部到高音部,依序反復同一音累積而成。那「嘆息」的半音移動也在這裡出現,並逐漸顯示出陰影。這個陰影在開展部更顯得有力。這樂章的「慰藉」會讓情緒稍為穩定,但還不能完全消除「哀戚」。

 

Karl Böhm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d-He4q83uA

 

3樂章 小步舞曲(稍快板)MenuettoAllegretto))

g小調,中段G大調,3/4拍子,複合三段體。這不是快樂的舞曲,而是具有g小調深刻悲哀表情的音樂。主旋律不像一般端端正正的8小節樂段,而一下3小節一段,一下2小節一段,以致給人有變化節拍的印象,也令人覺得悲慟情緒使得無法卒語。中段是與兩端樂段成對比的大調旋律,弦樂器奏出滑潤的主題,法國號等管樂器予以回應。這樂章雖有小步舞曲之名,卻完全沒有舞曲節奏的異數樂章。於是在2樂章略獲疏解的悲楚,又沉入深淵。

 

Karl Böhm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Hx4j6cYQw

 

4樂章 終曲(甚快板)Finale (Allegro assai)

g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這樂章第1主題開頭處的旋律,很像第25號交響曲第1樂章第1主題,兩者都是決然的分散和弦。始終以強音呈現的第1主題,不斷有激烈的旋律。第2主題雖然轉為大調,但有許多半音的移動,因此聽來也不是很明朗。開展部動蕩的很厲害,不斷轉調,最後達到升c小調,反復轉調到下屬調而回到主調。到再現部,第2主題也成為小調,完全呈現悲劇氣氛。音樂乘勢一口氣衝到結束。在這終樂章,音樂又把哀戚表面化(第1主題),雖然有第2主題的慰藉,仍然糾葛不已。最後達到悲劇性的高潮而結束。

 

Karl Böhm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vJPjUqWjjg

 

參考莫札特:交響曲第25g小調

Karl Böhm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VD1SqWQXrE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oevJmNqdO0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9njKAHIy-4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pSggQoAt5I

 

 

Scott Lin 2020-04-03 17:18: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wJu_J6fEw
古樂的版本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20-04-04 12: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