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31 08:10:1100

一場攻擊對岸的比賽

大選投票的結果,藍陣營從連、宋宣布合作時大幅領先而節節敗退,不可否認地,兩岸問題發揮了微妙的作用。「320公投」、「228牽手」以及「319槍擊」是改變選票最關鍵的3個事件,其中,前二者都直指兩岸問題。因此,兩岸問題已超越族群議題,而成為大選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選舉中,不少人擔心族群關係破裂,將造成台灣內部難以癒合的創傷,而發出各種呼籲。在這許多具遠見人士的呼籲下,雖然潛在的族群動員在不同角落發揮無聲的作用,族群議題還是受到節制。

但兩岸問題,則始終得不到任何的節制!

長期的反共教育宣傳,加上本土意識沸騰,使得選民對海峽對岸充滿對立情緒。

在這氣氛下,兩岸牌幾乎是政客們可以恣意炒作、毫無制衡力、無副作用的議題,因此,兩岸議題通常是政客們最樂於利用的議題,只要對岸的言行有任何可資炒作的地方,撻伐之聲馬上出現。

而且,從李登輝開始,這類撻伐總帶來選票的鉅大收益,而成為政客們最廉價的宣傳品。

不僅如此,政客們恣意炒作兩岸議題,還可以得到媒體以及學者們最慷慨的聲援。

台灣的媒體為了展現民主社會「第四權」的權威,對政客們的各種言論往往也會加以針砭,甚至把她/他們形容為「人民公害」,唯獨挑剔對岸的言論,卻得到這些媒體與學者們分外的寬容,並且不吝給予巨大的篇幅與聳動的標題。於是政客們發現一個改善媒體形象的捷徑:以一副凜然愛台灣的姿態,大力抨擊對岸言行中所可能出現的任何紕漏。

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要素在於制衡,政黨政治的主要作用便在於制衡,這幾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識。

台灣實施民主政治,的確也發揮了政黨間的相互制衡作用。這次大選中,藍、綠雙方都盡力在揭對方的瘡疤,的確也暴露了一些平時隱而未見的骯髒事,自由主義者更藉此宣揚政黨政治的重大價值,但唯獨兩岸問題沒有制衡作用。

政客們可以毫不負責地攻擊對岸,不用擔心會受到任何制衡。任何人如果膽敢出來指出攻擊的根據不足或過份誇大,就要準備承受「不愛台」、「中共同路人」的指責。

台灣的選舉正是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由於擅於攻擊對岸的候選人,往往能獲得選票的甜頭;於是,攻擊對岸幾乎成了選戰最有力的武器。

台灣選舉將成為一場攻擊對岸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