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3 08:30:0600

他們台北人

陳水扁當選了,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不管選舉過程斧鑿斑斑,疑雲重重,他的得票率大幅成長是不爭的事實。從實證論的觀點來看,他終究是贏家,他的風格被接受,他的訴求獲得贊同,甚至他為了勝選而耍弄的手段或手腕,也得到選民的認可。

許多政治評論者都注意到:「北藍南綠」的選票切割現象在這一次選舉當中更為凸顯。陳水扁在濁水溪以南全面領先,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等農業大縣,甚至都超過60%。

農業縣境的居民畢竟是台灣社會最傳統、最深層的結構,阿扁能夠在這些地方大獲全勝,顯然他已緊緊抓到深層台灣最民粹的品味。

許多人習慣以「族群分裂」來詮釋「北藍南綠」的現象,以致囿於所謂「本省人」與「外省人」(或「甘藷」與「芋頭」)的區隔。然而,由於國共內戰之後來台的大陸人士已日漸凋零,第二代對原鄉的記憶日愈淡薄,「本省」與「外省」在面貌上既無從區隔,在生活環境上也早已高度疊合,因此,以族群二分來解釋投票傾向的南北分裂,違背現實。

這次選舉綠營在南部的造勢場上,「他們台北人」、「他們的台北觀點」動輒成為被批判的對象,這其中蘊含的其實是某種「品味」的區隔,真正有效切割選票的是對某種生活品味的厭惡或堅持。

阿扁真正抓到的是深層台灣的品味,而不必然是特定族群。這種對於特定品味的諂媚、投其所好,才是真正「民粹」的要義。

阿扁、汪笨湖等人營造認同的方法,即在於確切掌握到群眾的品味,並以最媚俗的語言去餵養他們,從而區隔出「咱們」與「他者」:

阿扁是「咱的人」,而他者則是那些每天閱讀「統派媒體」,講標準國語,喝咖啡,口吐英文,子女在國外受教育、購屋、就業……的台北人。

因此,連戰即使祖籍台南,陳文茜即使是本省河洛人,管你有什麼國際觀、說來說去,反正就是「台北觀點」,也就是「他們的觀點」!

品味的區隔,也許反智,但是確實有效,因為文化菁英畢竟是招妒的少數。

小布希在競選美國總統時,使用的也無非是這一套民粹的招數。深層美國熱愛德州大牛排,眷戀鄉野生活(布希出身德州,擁有大農場),討厭濱海大城市居民的賣弄知識,讀New York Times,一天到晚跑歐洲。

因此,小布希對歷史的無知和缺乏國際觀,在競選時,反而變成選民認同的標的。

深層美國的選民厭惡都會文化菁英自以為是的品味,喜歡小布希簡單的、甚至帶點愚昧的語言。畢竟,貼合深層美國調性的小布希當選了,掌握深層台灣口味的陳水扁也贏了,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