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9 02:20:26小安
影痴筆記本﹝二﹞
第二篇影痴筆記本的整理時間有點delay了,
金馬影展已在這個禮拜四展開,
但我困在成堆的作業之中,無法自拔。
只好趁著寫好下禮拜二符號學導讀的報告之後,
將我在上個月10/24晚上六點多離開遙遠東湖之後,
冒雨驅車前往重慶南路的Starbucks聆聽的另一場專題講座的內容給po上來。
這場專題講座的主題是:熱浪來襲-東南亞電影新勢力。
演講者是兩位影評人塗翔文和楊元鈴。
和前一場講座不同的是,這次是由兩位影評人講解近期興起的東南亞電影,
兩人用自身的觀影經驗以及對多部影片的深入剖析,
穿插著描述關於菲律賓、印度、泰國、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等東南亞或是南亞國家的新電影浪潮。
對我們這一代的台灣電影閱聽眾而言,
從最早期八零年代初期曾經曇花一現的國片興盛時期
(或說限制外片入侵的時期),
到後來經歷了港片的大量輸入,
各種武俠片、鬼片、殭屍片、賭王賭聖賭俠賭后片
開始以VHS或是第四台的形式在大街小巷中播送著。
港片沒落之後,日片、韓片也都在台灣電影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但跟國片和港片一樣,始終不敵好萊塢電影挾帶全球化經驗下的強力衝擊,
台灣的電影市場依舊充斥著以美語和英文為主的
制式化劇情片、動作片、特效片、商業片。
可是,
我們好像很少很少對跟我們應該在地理位置或是文化背景更有相關性的國家,
諸如菲律賓、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電影有所接觸,
直到最近幾年,某些泰國人妖片開始以搞笑、喜劇的方式進入台灣市場,
或是某些新加坡的電影也藉由台灣電影人的引介,
開始讓我們發現星國不一樣的風情,
但這些好像都還不足以清楚描述出東南亞國家的真正面貌。
而今年的金馬影展延續去年影壇新映象-來自海上的聲音,東南亞新勢力,
在今年也有著東南亞視窗的相關主題的播送,
讓影痴們可以更加貼近南方國家的熱浪,
即使現在的台北已是深秋多雨的十一月。
可是,
我們好像很少很少對跟我們應該在地理位置或是文化背景更有相關性的國家,
諸如菲律賓、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電影有所接觸,
直到最近幾年,某些泰國人妖片開始以搞笑、喜劇的方式進入台灣市場,
或是某些新加坡的電影也藉由台灣電影人的引介,
開始讓我們發現星國不一樣的風情,
但這些好像都還不足以清楚描述出東南亞國家的真正面貌。
而今年的金馬影展延續去年影壇新映象-來自海上的聲音,東南亞新勢力,
在今年也有著東南亞視窗的相關主題的播送,
讓影痴們可以更加貼近南方國家的熱浪,
即使現在的台北已是深秋多雨的十一月。
「駭速霹靂火」:可說是寶萊塢電影的新突破,
也顯示了印度電影有著朝向好萊塢看齊的趨勢,
全片強調影像畫面的極速感,
具備了帥哥美女、特效動作、勁歌熱舞的十足娛樂性。
「心中的小星星」:以特殊教育為主的議題,
跟上部比較起來本片是屬於印度獨立製作的電影,
但是片中依舊不缺乏歌舞的部分。
此外,導演還藉由動畫、幻想的方式呈現小男孩心中的想像,
而片中的歌舞算是用肢體表現的歌唱舞蹈,
跟「帝國玫瑰」那種大場面式的歌舞不同,
本片融合了非常多不同的元素,也藉此呼應小男孩的想像世界。
泰國電影:泰國的電影工業相當發達,
他們一直都是好萊塢的後製大本營,
因此本身的電影體系非常完整,
各種類型電影、商業電影都包含在其中,
最近也興起了講述青春、認同的新興電影趨勢,ex:「愛在暹邏」。
「海上的女皇」:算是一部泰國宣揚國威的電影,
有著各種電影視覺上的奇觀。
泰國人可能想要藉此證明自己可以媲美好萊塢的製片能力。
這部片算是全泰國人民一起傾力推銷的電影,
在拍攝之時就已經非常有名了。
整部片有種像是神鬼奇航+英雄+黃金甲的感覺
(整個就是非常不合我的tone!哈!)
也有東南亞的一些怪力亂神的現象,像是“神力”這種東西流竄在電影裡面。
「一路上有手」:泰國電影的另一個方向,屬於比較獨立製片的風格,
相對而言也算是較為寫實的呈現方式。
這是一部相當有想像力的電影,但是第三隻手的表現手法有點略為笨拙,
整體情調類似「大狗民」,但是節奏較慢,其電影語言也較貼近日常生活。
這兩部泰國電影展現了泰片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
泰國電影除了前幾年在台灣上映過的多部恐怖片之外,
還有一些是屬於較深沉、較作者式創作的類型電影,ex:「傷心蔚藍海」,
這些類型電影的製作成本普遍不高,但會有荒謬、有趣的故事情節,
也顯示了泰國電影不是只有鬼片的喔!
「十二蓮花」:新加坡的數字導演-陳子謙的作品。
延續去年的「881」,今年陳子謙以「十二蓮花」做為「881」的續集,
延續以新加坡歌台文化為主的故事情節,
但是「881」其實比「十二蓮花」還要好看。
在「881」裡面就唱過「十二蓮花」了,也因此新加坡現在非常盛行「881」,
去年新加坡的「881」就像是今年台灣的「海角七號」。
而「十二蓮花」則像是歌台版的「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那在壓抑之後的奔放完全呈現在星國的特殊歌台文化之上。
「我的魔法阿爸」:新加坡藝術電影的代表。
有人將導演邱金海借指為新加坡的蔡明亮,
但這可能是因為這位導演身在新加坡之故,
不見得片子就會以“悶”的形式呈現。
這部影片是屬於越到後面越有感情的電影,
新加坡總給我們一種既定的刻板印象:
街道乾淨→不能吃口香糖→否則處以極刑,
其實在這背後還是有另外不為人熟悉的另一面,
導演也試圖讓世人看到這層不為人知的星國文化。
「第一誡」:新加坡+香港跨國合資拍攝的電影,導演是唐永健。
本片在敘事、人物的塑造上都有著驚悚的感覺,
導演的手法比上一部片要成熟許多。
故事背景也在香港發生,所以會讓觀眾誤以為這是一部香港電影,
喜歡見鬼系列的人可以去看一看(講成這樣可能很少影痴會動心吧!?)。
「B級恐怖小鎮」:離開了新加坡我們前往隔壁的馬來西亞。
今年的幾部馬來西亞電影都滿有趣的,這部算是較商業性質的類型電影;
之前的馬來西亞片較屬作者系電影,今年的片子則可看出另一種不同的風貌。
「B級恐怖小鎮」值得一看的原因,
在於它用了黑白、反諷、50年代好萊塢黑色電影的鏡位與拍攝手法,
因此在色調上、運鏡上都拉高了其反差,藉由陰影來表現恐怖的氛圍;
也可從中看出其製作成本其實並不高,但有運用特殊的寫仿手法去做補足。
「死了都要賣」:這也是一部諷刺電影。
劇情充斥非常變態的內容,
描述一位過氣女主播藉由拍攝即將過世的人而翻紅的故事。
一開始會讓人覺得片中的演員太過刻意,非常老套的表現方式,
但是在後面會發現,其實這是導演刻意安排的情節,
只看到前面的劇情會讓人誤以為在亂搞,但其實是有其目的的。
導演藉著電影內容反諷現今的媒體環境,
(你說這是不是每個台灣媒體人都要一看!)
媒體的亂象+企業的迷思,
可說是一部台北人最容易親近的電影,也是一部充滿宣洩的好片!
(聽到此沒買到預售票的我心中真的覺得有點幹)
「最後的時光」:一部具有東方哲理的印尼電影。
片中有著溫柔、同情的觀點,
男主角看待照片的態度,有一種互相救贖的感情。
導演藉由演員的表現說明了我們肉眼看到的不見得為真,
透過照片反而能夠看到更多的真實,
很多當下不能發現的情緒,其實都隱藏在照片之中了。
結語:我們千萬不可以再小看這些東南亞國家,
今年的坎城影展只挑了兩個東南亞國家的電影參展,
(似乎是新加坡跟馬來西亞?)
人家已經不是第三世界國家,東南亞的熱潮確定將要開始燃燒了,
而藉由不同地區的種族問題,也是一個可讓我們反思的借鏡。
台灣的新電影創作者已經開始拍攝較為貼近群眾生命經驗的電影內容(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