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1 00:00:00Catherine

2017年推薦書《大查帳:掌握帳簿就是掌握權力,會計制度與國家興衰的故事》

一、脫離舒適圈,走進寬闊的歷史洪流

從咖啡餘韻中出發,漫遊五大洲,尋找記憶中的芳醇;跟著聲音學家戈登聆聽天地間的呼喚;創作坊的年度推薦書不斷為生命添新色,2017年被華麗的封面與撼動人心的文字介紹吸引,隨著南加州大學歷史計會計系教授雅各.索爾(JACOB SOLL)一起捲入了自古至今,不曾停止迴旋的金權洪流之中;翻讀《大查帳》,從複雜的數字遊戲中,慢慢爬梳出更清晰的人生帳冊。

二、會計早已進入我們的人生

記憶中第一次得到零用錢之計,也得到了一本小筆記本,媽媽用最簡單的加減,告訴我如何計算自己的財富,瞬間得到成長的喜悅;隨著財富稍稍累積,卻無法清楚交代宛如外星符號的紀錄,於是人工管理被一本綠色小冊子取代,現金送進窗口,換來撞針列表機的嘶吼,得到一個經過蓋章保證的數字;人生中最早的會計從用錢帳簿進化到郵局存摺,孩提時期的我小心翼翼,一如西元前的美索不達米亞,透過極原始的帳目,記錄了穀物、倉庫、貿易紀錄與合約,為農業的文明留下證據。

不只是實質的金錢,小學記憶中不曾缺席的楚河漢界,你越過三次我就一定要超過四次,捍衛了管轄權,卻也記錄了你來我往的紛爭,正如古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會計模式。

不一定要擁有數學天才,我們在成長獨立,學會自主的過程中,都得到了初階會計認證。

 

三、不斷反覆的旋律中,如何唱出新調

1.教會與皇室的糾結

早期會計在皇室與教會的糾結中發展出了,商業行為、利潤等於不光彩,並違背了基本教義的概念;中世紀義大利富商佛朗西斯柯.達提尼,為羅馬教皇處理貿易與銀行業務賺進第一桶金,也留下中世紀最大個人財務檔案。

他秉持自己的座右銘「以上帝與利潤之名」,企圖在商業和教會間取得平衡,卻一輩子為利潤所生的罪惡感苦,直到過世前都還為了上帝與利潤之間的衝突感到為難,相信利潤會導致她和上帝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於是將財富留給教士並堅持執行遺囑,建造了專門醫治窮人的醫院。

比起他一生的心情擺盪,更吸引人的是他身上一襲象徵尊榮的紅色長袍,在女僕一年工資10佛羅倫斯金幣、一個女奴50~60佛羅倫斯金幣的年代,這一抹鮮紅值80佛羅倫斯金幣,上帝與利潤之間的確難以抉擇。

義大利財富累積更加廣為人知的另一個代表是同樣發跡於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家族,展現了良善財務力量而壯大,卻也因漠視會計而崩壞,當中的關鍵人物非柯西莫..梅迪奇莫屬了。


2.會計與國家政治

生在佛羅倫斯黃金年代,同時為基督教中心、世界貿易、金融、教育中心代世界,他是名符其實的富二代,也的確將家族銀行變成國際超級強權,成為當代最富有的歐洲人,更是文藝復興運動守護和贊助者。

透過會計專業坐擁鉅額財富,掌握政治上呼風喚雨的力量,在索爾眼中科西莫卻是個稱職的銀行經理人,他管理職員的個人行為、效率、語言技巧、個人關係,細瑣到穿著不得體、長得太帥都不行,因為負責管理金錢事務的人,須具備足夠的穩定性。但是他經常主動免除欠款,也利用龐大的家族資產為自己免除牢獄災禍,甚至在失敗之後重新崛起,最終醉心新柏拉圖哲學,不希望兒子沾染中世紀粗俗的商業氣息,認為他們應該參與文藝復興政治貴族運動,並未將會計技巧傳給所有兒子,這個決定傷害了梅迪奇銀行的根基,成為家族崩壞的起點。

不夠嚴謹的會計作業,不僅發生在貴族世家,也成為皇室經濟崩壞的主因,索爾認為路易十四成為凡爾賽宮主人以及當代最偉大藝術贊助人,甚至有能力發動歐洲戰爭,皆可歸因於會計師謹慎監督,他繼承了教父紅衣主教儒勒.瑪薩林的財富以及私人會計師柯爾貝爾。

柯爾貝爾成為實質首相,將會計融入治國權術,教導路易學習會計概念引導國王將這些方法用在日常的皇家行政管理上,更詳盡地為路易十四設計了可以放進口袋的專屬會計帳冊。在當時崇尚華麗的年代,素樸的帳冊顯然有損國王的身分地位,於是柯爾貝爾開始訂製有著華麗色彩皮套的新筆記本,以花朵圖案裝飾,用金色與彩色顏料書寫,雖足以匹配皇室尊榮,卻也彰顯了虛有其表的膚淺與輕視財政心態;柯爾貝爾精心建立的財務規劃在他過世後,再度崩壞。

越過海峽,英國議會早在1644年就成立帳目委員會,主席威廉普萊茵曾利用小冊子批判皇家權力,結果惹惱查理一世導致雙耳被砍下,貴族與皇室的財務仍是不能說的秘密。

大英王國第一任也是在位最久的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完成了史上第一件紓困案,讓南海公司1720年初假造獲利報表主導的投機事件落幕,掌權21年被索爾封為是個有效率但是貪腐的政治人物。英國盡管走出了南海泡沫的災難,卻仍然無法建立當則且透明的政府。

3.企業型態建立

直到十八世紀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強權帝國,也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更縝密的思考和完善的會計作業,加上機器設備愈加精良,成就了大型企業的發展;至今仍活躍的經典瓷器品牌Wedgwood正是在此時創立,以「提供這世界想要且讓人感覺舒暢的產品」為目標,創建了企業王國。

更有系統地運用會計原理,讓企業制度得以穩固,似乎也建構了今日我們所見的雛型。直到19世紀鐵道興起,成為工業革命所有進展中最具革命性改變,鐵道發明不僅帶來工業創新,也讓財務複雜度快速上升,世界旋轉的速度彷彿也在一夜之間加速;會計的重要性終於被確立,一八五四年蘇格蘭宣布,合格會計師也就是必須負責在帳冊上蓋戳印的人,須通過適當訓練,還要擁有足以查核帳冊的道德聲望。

腦海中浮現人生第一次蓋下印章的畫面,不再是數字遊戲,強烈的責任賦予,權力與私慾的糾結,依然在現實世界中拉扯角力。

 

四、專業領域中的趣味拾遺

會計漫長的發展與成熟歷史中,還有許多數字之外的趣味碎片,為這不容許絲毫差池的世界,添了幾許諧趣;透過索爾專業的歷史考證,與事實高度吻合,卻也流露出他對專業領域的執著,更引領讀者一同走進更深層的思索境界。

1.關於盧卡.帕喬利,數學家、經濟學家與藝術家的三方觀點

盧卡.帕喬利身兼教士、數學家、會計學家等多重身分,索爾較為偏向經濟學領域的觀點也就引起了小小的漣漪;一幅帕喬利在書桌前的畫像,讓不同領域的擁護者,紛紛出聲,從身份、人物、書本各種細節切入,展現出捍衛專業的力量,也成了熱鬧的異業交流。

2.自由風氣背後的謹慎

十七世紀中葉,阿姆斯特丹市長成立威賽爾銀行,世界最早的初級股票交易所,各階層的商業活動快速成長,不但提高了人民財務知識,也讓荷蘭成為歐洲讀寫能力最強、最精通會計知識的地方。

踏上荷蘭,可以感受到強烈的自由奔放氣息,也能享受水道交錯的優閒,但也因為低地水患頻繁,自古以來就有嚴謹的水務管理,和會計一樣,不容許絲毫差池,在風車、鬱金香色彩繽紛的背後,一切開放皆來自嚴謹的民族天性,就不難明白他們曾經展現的高度精算能力。

3.暢銷書引爆法國大革命

引爆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是一場和數字精確度有關的鬥爭,欲降低法國政府負債,就必須向貴族地主課稅;貴族總人口占比低於3%卻擁有90%法國財產,此舉當然引起貴族間譁然;法國和以商立國的英國不同,攝政王也不是精通會計的荷蘭人,以致會計在法國發展的條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當時的財政官員埋怨:攝政王只看帳冊封面!

直到1777年瑞士新教徒銀行家雅客.內克爾擔任法國財政總監,許多做法威脅到舊體制下獨立的財務階級,引起了許多爭端。

一七八一年內克爾發表了《上呈國王的財務報告》,揭露皇室優先的狀況,更進一步交給百科全書出版商潘克伍基發行,在一個月內6萬本銷售一空,1781年間又售出10萬本,成為史上最成功著作之一;除了八卦人人愛的心態,眼見權益被剝削的人民心中積怨無處發洩,成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

有趣的是,法國大革命成為歐洲轉向現代的關鍵,也因此眾家學說,若能和這場戰役沾上邊,彷彿地位也相對提升了;因此前兩年在追尋咖啡旅程之際,也讀過革命導火線為咖啡的說法,縱然沒有史實根據,倒也充滿了專業認同的趣味。

4.美國開國元老的會計觀

富蘭克林善於以會計為中心,妥善安排大小事務,強烈建議女性應該接受會計訓練,讓自己具備經營事業的能力,帶來持久性的利益,更能讓家庭變得更富裕。

全球知名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於1947年由魯伯特・強生先生於紐約創立,便是以班傑明・富蘭克林先生的名字命名,期待以他穩健的理財態度,累計財富。

傑佛遜則是一直保有紀錄會計帳的習慣,生活瑣事與價值觀都透過帳冊紀錄,從其中兩本封面寫著「不可或缺」的帳冊,分別記錄了他的書籍與葡萄酒,不難一窺他的日常生活。

其中描寫的最有畫面的便是華盛頓了,我們記憶中砍了櫻桃樹並向父親坦承錯的小男孩,長大之後,加入了美國獨立運動,負責管理戰爭費用,戰爭是高風險行動,華盛頓應沒料到會打贏這場戰爭;如果戰敗英國可能吊死他,基於承擔了非常高的風險,他花起錢來也毫不手軟,每一場宴會的支出幾乎都是手下將軍的五倍月薪,沒想到最後打贏了戰爭並建立國家,這非凡的成就讓一擲千金的帳簿顯得不那麼刺眼,不過毫不意外地在戰爭期間華盛頓整整胖了20磅。

7.當文學遇上會計

亨利.大衛.梭羅的《湖濱散記》是閱讀記憶中,很動人的篇章,當感性的文學遇見了理性的數字邏輯,索爾口中的梭羅是為了做一個家庭經濟學的實驗,說明並記錄生活的絕對必需品,並以單式分錄來概述帳目,脫離了利用會計賺取更多利潤的邏輯,只計算在大自然中過著禁慾與崇尚精神的生活最低所需;閱讀至此,瞬間領悟不再是領域或觀點的歧異,而是文字重新排列組合產生的魔力,不同的個人觀點與思考模式,反而激盪出強烈的趣味。

伍、莫忘初衷

最初翻讀《大查帳》,一度震懾於雅各.索爾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與會計專業;他僅用了三百多頁的篇幅,卻洋洋灑灑從西元前談到很貼近我們的21世紀,分量充足的史料以及不斷需要延伸閱讀之際,一度讓尾牙演講大綱難產。

直到高階班和進階精修班孩子們完成〈元曲新編〉,打破歲月的框架,用充滿文學味的小標題,為古典開啟了新視野,充滿個人風格的編排主題,留下動人的思索,也瞬間燃起了新的想法,將龐雜的歷史巨流暫時移除,放入平日課堂裡不斷迴旋的背景、細節、變化、結論中,推翻再重組,簡單清晰的架構,卻保留了這本專業論述的精華,豁然開朗之際,彷彿也為這年度文學盛宴添加了一番新情調,從理性轉彎回歸到感性,更明白執著於自己所醉心的世界,就能留下撼動人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