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淨土法門靠他力,就沒有自力的成分嗎
居士:臨終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說淨土法門是他力法門。但是從往生的條件——信、願、持名來看,雖然有佛力的加持,但每一個條件的實現卻主要是自力,特別是往生的品位及持名的深淺,這也是自力為主。如何分判才正確,請法師開示。
法師:
什麼是“感”,“感”是站在我們凡夫眾生念佛行人這個層面來說,以我們深信切願持名為“能感”,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四十八大願為“所應”。阿彌陀佛“所應”的核心是攝受一切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我們順應這個願,發懇切求往生的願,我們眾生的願和彌陀的願透過彌陀名號為中介,溝通、互動了,就“感應道交”了。
“道”就是清靜道,是佛與眾生同體的心性,它是可以交融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兩個珠子,這個珠子映在那個珠子上,那個珠子映這個珠子上。眾生的心跟佛心也是兩個珠子的關系,互相輝映,互相包攝。
“能感”和“所應”都要同時具備。談“能感”的時候,當然由你自身善根的發動,至少你要相信淨土法門,要厭離娑婆,要執持名號。雖然有自力在裡面,但在橫超三界帶業往生上,不是靠你單純自己持名的功夫,而是在於你信願持名感通到彌陀的願力,是願力的巨大力量把我們橫超出去了,從這點來看,是全靠他力。所以我們不要決然地分別是自力還是他力,自他二力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
蕅益大師說:淨土法門的特點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明了全體他力就是自性之力。這句話有些難理解,我們用天台“六即佛”的理論框架來幫助理解一下。
天台家所講的“六即佛”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一切眾生雖輪回六道,日處塵勞煩惱中,與覺體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眾生自性的力就是正因佛性,一切眾生都有這樣自性的正因佛性。
他力是“究竟即佛”階段的,通過修行已經成就的佛力。“究竟即佛”的佛性跟我們煩惱眾生的佛性,是同體的、不二的,所以阿彌陀佛全體已經成就的佛力,實際上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正因佛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