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0 22:48:34亞洲時代

你動用“性資本”了嗎?



風景




“色誘”,常常是作為貶義的手段出現在大眾面前的,而且一般攜帶著傷風敗俗的道德反面教材標籤。

 如今有學者提出該為“色誘”平反了,或者至少該用更加公正的態度看待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學家Catherine Hakim博士Hakim在《歐洲社會學評論》上發表的論文中,建議把美貌、性吸引力和魅力等“性資本”增加為第四種個人資產。

 另三種已經用於評估的是:經濟資本(貨幣和土地)、

文化資本(藝術、音樂和文學知識)

和社會資本(你認識些什麼人,而不是你知道些什麼)。

其實在沒有“性資本”的概念之前,就已經有人堂而皇之或遮遮掩掩地利用這種資本了。

用帥哥對付難搞定的師奶客戶,用美女銷售去賣房子和洋酒,很多行業和公司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操作的,不過由於道德底線的高低有別,有的人願意承認,有的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而長得好看的人,就是比長得不好看的人有先天優勢,這也是公認的事實。

但是用“性資本”把這種狀況陽光化,對那些一直猶疑著要不要利用性別優勢的人不是壞事。

 如果“性資本”成為公認的元素,其實有助於心態的平衡:既然我的“性資本”不如人家,那他拿的薪水比我高我也認了。

 或者,既然我的“性資本”太少,所以得比別人加倍努力才行。

對自己的“性資本”是否評價客觀,以及會不會有效使用,無論是對職業前途還是對人生方向都有很大的影響。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帥哥最終都不是落在美女手裡的,而是被長得不那麼好看的女人搞定了下半輩子。
 
原因就在於後者對自己的“性資本”評估準確,並因此制定了合適的戰略方案:既然咱的“性資本”欠火候,就在別的方面下點功夫唄,比如多忍耐一點啊,多投入一點啊等等。
於是在“性資本”落後的情況下,以綜合實力取勝。 而美女就容易因為“我們都太驕傲,太在乎誰重要”,最終成為帥哥的一段插曲。

我很欣賞有學者提出這樣的觀點,幫助做實務的人為自己已經在做的或者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正本清源。

當然知道有“性資本”是一回事,會不會用這個資本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明明大家都知道走關係很有用,有的人就擅用人際關係,有的人卻不擅用一樣,用Hakim博士的話說,就是擅不擅用“社會資本”的問題。

前不久遇到一位老同學帶著女兒出來玩。 在提到女兒的個性時,老同學面帶慍色、實則自豪地說:“我家女兒長得太漂亮,不喜歡理人”。

 當時我只是覺得聽起來有點奇怪,把它歸結於家長過於寵愛。 現在想來,也許做為家長,他有著過度開採女兒的“性資本”的危險。

 從小給孩子暗示“你的'性資本'很高……”很可能會造成後者洋洋自得,從而過分依賴這項資本的負效應。 以平常心對等女兒的“美貌”,然後讓這項“資本”成為錦上添花的因素,或許他的漂亮女兒將來會更感激他吧。

(作者電子郵箱:from9to5@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