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0 21:08:45bestlife1118

為什麼很多人買基金會賠錢 ?

為很多人以為買基金像股票,便宜就好,喜歡追逐明星基金,名氣大的基金就一窩蜂的買,而不研究基金的基本面,難怪會賠錢。

錯誤1:買便宜的基金
或許是因為大家對投資股票的觀念太深根蒂固,因此,在第一次買共同基金時,希望買到最便宜的基金,如果你抱持著這樣的態度買基金,你就很容易掉入到陷阱中。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買股票時,看到股價處於低點,你會有預期跌深反彈的行情。共同基金的淨值也會有起起落落,但不一定淨值越低的基金,未來就可以跌深反彈。

對策:
投資共同基金千萬不可套用買股票的跌深反彈邏輯,而選擇便宜的基金。買共同基金,價格不重要,能不能讓你賺錢才是重點。

錯誤2:買高報酬的基金
當投資人看到某某基金漲了30%、50%,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挑選這些基金,假使你購買基金的理由是這樣,八成以上的人都是現買現套,為什麼?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當媒體報導這些基金多風光時,往往就是這些基金的表現在某一段時間內的最高峰,假如你那個時候進場買基金,就會買到相對高點。

對策:
高報酬的基金表示它的操作績效的確很優異,但買基金還是要會看時機,不要看到它已經有超高報酬後再買進,這樣就很容易成為套房一族。


錯誤3:偏愛新基金
在台灣,共同基金投資人狂愛新基金,每當有基金公司推出新基金時,就有不少人捧著鈔票去搶購,而且還不一定搶得到。

對策:
新基金不是不好,但新基金沒有任何投資紀錄可循,如果新基金的經理人過去有超盤紀錄,還可以有個參考依據,但如果碰到是一個新人,那投資人往往就要碰運氣了。如果新基金募集期間剛好是行情特好,處在相對高點,等基金進場操作後,投資成本相對也在高點,對於基金的表現是不利的。
此外,新基金進場後,在計算淨值時,都會先扣除一些行政成本。假使不是有較好的行情,可以推升淨值往上走,淨值初期都會先往下掉,如果你真的很信賴新基金,也真的很想買它,可以等它進場後看操盤成績如何,再決定要不要把錢砸下也不遲。

錯誤4:追逐明星基金
一檔共同基金會成為眾所皆知的明星基金,可能是因為它的績效太好了,於是大家口耳相傳,如果是因為這樣,你買了這明星基金,風險可能會小一點,但是如果一檔共同基金是因為基金公司的宣傳而成為明星基金的話,那麼投資人去追逐這樣的基金,風險就相對提高了。
有些基金公司的名氣大,投資人想要買基金時,第一個就會想到這些公,但是名氣的的甲公司旗下的A基金,因為是該公司旗下的招牌基金,所以,成了甲公司的強打商品,投資人因為高知名度而買了它。
但投資人可能不知道,與A基金同類型的B基金,績效優於A基金,卻因為B基金所屬的乙公司名氣不夠響亮,使得B基金的銷售遠遠不如A基金。在台灣,這樣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人們買基金是在買名氣,而不是買實力。

對策:
買基金,不是要買明星基金,能不能讓你的荷包愈來愈滿才最重要,因為績效好而名氣大的基金,你可以買得很安心,但因為造勢成功而成就的明星基金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追根究底一句話,買基金前,請做好功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


錯誤5:第一次買基金就重押
有些投資人第一次買共同基因,就把手邊的閒錢重押在一個或少數標的上,如果真的押對寶還無所謂,但人有失神、馬有亂蹄,沒有人保證你買得每一檔基金都一定會賺錢,所以,把多數的資金都投入,並不是明智之舉。

對策: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投資共同基金也一樣。就算一個基金再好,也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押在上面,共同基金只是眾多投資工具的一種,雖然它有很多優點,但也不能把錢都往共同基金裡面丟,還是要有一些彈性運用,這樣才是正確的投資觀。

錯誤6:死守單一標的
有人第一次買共同基金後,就會習慣死守一個標的,通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這檔基金讓投資人賺了錢,於是就只投資這一個標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投資的共同基金賠了錢,心有不甘,決定繼續拗下去,認為總有一天等到你。

對策:
若是前一種狀況,死守一檔基金也就算了,至少還有獲利落袋,但如果是後者,那就真的是奉勸大家,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支花,基金有千百種,何必偏偏就要抱著一檔不會賺錢的基金。

錯誤7:一切交給上帝,不聞不問
雖然共同基金是有專業人士代替投資人操盤,但不代表可以不聞不問,這樣就失去了投資的意義,要關心你的基金,才知道市場發生了什麼事,也才明瞭基金是賺是賠,是否要進行調整,更重要是有了關心,才能一步一步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

對策:
有些人誤認為共同基金既是長期投資,那麼就可以等個3、5年再來看看投資績效如何,有著這樣『一切交給上帝』想法的人,勸你還是別投資基金,因為當你現了投資5年、10年的基金,居然是個賠錢貨,才知道共同基金也有好壞,也會有虧損的一天時,已經來不及了!

錯誤8:賺了手續費賠了淨值
第一次申購共同基金的人,往往會貨比三家,但比的不是基金的績效,也不是基金公司的好壞,而是比一比,到底哪一家公司、哪一檔基金的手續費比較低,甚至可以免費。

對策:
其實買共同基金斤斤計較,如果能省一點手續費,減少一些成本,也不是壞事,但假使把手續費高低當成了買基金的首要標準,那就點本末倒置了。
投資共同基金看的是它的淨值成長,所以,應該是先挑選操作成績還不差的某些共同基金,再到各基金代銷機構詢問,看看哪一家可以給予較優惠的手續費折扣,而不是先看手續費高低,再決定買哪一檔基金。

錯誤9:長期投資就能成為億萬富翁
基金公司在宣傳時往往都會說,共同基金是屬於中、長期的投資工具,如果每個月能夠投資多少,幾年之後,你就是千萬、甚至億萬富翁。這樣說法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對策:
要達到這樣的情況,前提是你找到一檔好基金,而這檔好基金的年報酬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照過去共同基金的表現來看,一檔基金長期的平均年報酬率在15%以上,就已經算是報酬率不錯的基金,當然也有基金一年賺個100%報酬率,但實在是可遇不可求,所以還是從平均年報酬率還看,比較不會失真。

錯誤10:誤認基金投資沒風險
在國內,共同基金的投資風氣漸開,愈來愈多人認同基金投資,不過,許多人會投資共同基金,不知是否被基金公司的宣傳所誤導,好像覺得共同基金是零風險的投資工具。千萬要記的一句話,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只是風險程度有大小之別罷了。

對策:
投資共同基金是有風險的,並不是想買就買、想賣就賣,還是要評量一下買賣的時機,比較妥當。

piano10122078 2008-06-23 00:00:43

巴菲特與Protege Partners這場賭局時間從今年起至2017年底,雙方目前為這項賭注分別下注32萬美元(972萬元台幣),總計64萬美元(1945萬元台幣)賭金先投資於美國零息債,預計至2017年底賭局結果揭曉時,賭金加上投資效益總計可達到100萬美元(3040萬元台幣)。




避險基金手續費遭批
巴菲特打賭同時也不忘愛心行善,不論是自己還是對手贏錢,會將總賭金全部捐給兒童慈善基金作公益。
《財星》(Fortune)雜誌報導指出,典型的避險基金一開始就向投資人收取手續費,如果避險基金賺錢,基金經理人會抽取獲益的20%放進自己口袋,避險基金公司還要扣剩下收益的5%,東扣西扣剩下的才是投資人真正賺到的錢。




賽德斯挑戰股神求名
巴菲特對此項現象感到不滿,也為投資人抱屈,他在2006年於擔任董事長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公開嗆聲:「要用100萬美元賭任何一支股票指數型基金的10年績效表現,會比任何10支的避險基金扣除手續費後的投資收益還要更高。」
巴菲特言論惹毛不少避險基金公司,不過,避險基金公司多半敢怒不敢言,賽德斯勇於出面挑戰股神巴菲特,也希望一戰成名。




10年後賭金全作公益
賽德斯是在華爾街力爭上游的避險基金經理人之一,他必需在未來10年證明自家獨到的投資功力,也要證明避險基金被人詬病相對偏高的手續費,對照高報酬的投資效益可是收得合情合理,而不是把投資人當作冤大頭。
不過,先姑且不論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避險基金未來10年究竟誰的表現比較優,現在先屈指算一算,1930年出生巴菲特今年已經78歲,算是半隻腳已踏進棺材裡,能不能再活10年還是個未知數,等到2017年謎底揭曉,看來到時候真正的贏家,只有被指定捐款的兒童慈善基金。



這是個有趣的賭注

巴菲特挑出基金的缺點 說得很有道理

不過 要基金公司不先收取手續費

基金公司就會會成為艱困行業

另外 基金的報酬率是否能夠戰勝大盤 這不重要

如果大盤的報酬率為負 基金的報酬率也為負 戰勝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這個賭注改為巴菲特v.s 避險基金 兩者的操盤績效

這樣更值得我們長期關注 基金是很貴的東西 這就是我不投資基金的原因^^&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