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2 12:39:14靈
內心...指引...?
「享受每一天」、「忠於自己的感受」、「享受生活」、「聆聽內在的聲音」…等等,這類的思想與價值觀似乎透過電視節目、網路文章、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彌漫在四周,開始時只是一種習慣,習慣用這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去思考人生的方向。
相信大家會發現一個不變的規則,當遇到迷茫的處境,跟人傾訴不知如何去作決定時,總會聽到一句,「你感覺如何呀?」彷彿我的感覺就是最好的決策指標,而「聆聽內在的聲音」從社會習慣、人云亦云逐漸成為真理。
讀心理學的我更習慣於此種思維方法,自覺「反省智能」比一般人高,這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只要長年慮月無時無刻傾聽內心的想法,感覺此時此刻的感受就可以做到了,當然少不了閱讀對人類感情有細緻刻劃的文學著作。
但反省智能高又如何?內心想法能作準嗎?
推廣這種思維方式最有力的人是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在他所著的《成為一個人》一書中,強調要接納自己,強調要用同理心,避免價值判斷,這些輔導方法成為當今輔導界的寵兒。無可否認,它也讓很多受助者得到幫助,能夠傾聽內心的想法的確讓心靈有缺憾者更傾向成為一個人。
我們卻要問一個問題,Carl Rogers的哲學背景是甚麼?
Carl Rogers是人本心理學的大師,人本心理學主張自我實現,主張人性本善,只要後天環境適當,他就會自然地成長。基於這種假設,人只要忠於內心,邁向美麗的人生是理所當然的。
問題來了,人性本善嗎?
這是大問題,歷史上有太多哲學家討論了,但在我的感受中,人性的深處似乎埋藏著某種的惡,且內心不是常常有如湖水般清澈,要尋找指引還是另覓高明吧!
相信大家會發現一個不變的規則,當遇到迷茫的處境,跟人傾訴不知如何去作決定時,總會聽到一句,「你感覺如何呀?」彷彿我的感覺就是最好的決策指標,而「聆聽內在的聲音」從社會習慣、人云亦云逐漸成為真理。
讀心理學的我更習慣於此種思維方法,自覺「反省智能」比一般人高,這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只要長年慮月無時無刻傾聽內心的想法,感覺此時此刻的感受就可以做到了,當然少不了閱讀對人類感情有細緻刻劃的文學著作。
但反省智能高又如何?內心想法能作準嗎?
推廣這種思維方式最有力的人是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在他所著的《成為一個人》一書中,強調要接納自己,強調要用同理心,避免價值判斷,這些輔導方法成為當今輔導界的寵兒。無可否認,它也讓很多受助者得到幫助,能夠傾聽內心的想法的確讓心靈有缺憾者更傾向成為一個人。
我們卻要問一個問題,Carl Rogers的哲學背景是甚麼?
Carl Rogers是人本心理學的大師,人本心理學主張自我實現,主張人性本善,只要後天環境適當,他就會自然地成長。基於這種假設,人只要忠於內心,邁向美麗的人生是理所當然的。
問題來了,人性本善嗎?
這是大問題,歷史上有太多哲學家討論了,但在我的感受中,人性的深處似乎埋藏著某種的惡,且內心不是常常有如湖水般清澈,要尋找指引還是另覓高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