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22 10:30:32五分珠

《來認識台灣哦》 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名單

《來認識台灣哦》 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名單


在文建會、台北縣政府、新店市公所及新店市民代表會的指導之下,台北縣文史學會、自由時報與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同辦理的「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活動,順利地完成徵件及評選的作業。主辦單位台北縣文史學會一本地方文化傳播的創會宗旨,從今年五月緊鑼密鼓的安排31部紀錄片作品的評選工作,六月初決選出2004台灣地方志影展五部優選作品,及兩部特別獎。

這次評審團由世新大學廣電系主任齊隆壬擔任主席,並邀請政治大學廣電系陳清河老師、世新大學廣電系管中祥老師、第三工作室陳板老師,以及台灣社區重建協會金惠雯小姐共同組成。

在經過評審委員各自提出入圍的作品,並就每部作品的主題、表達形式與風格,和技術層面進行深入討論後,評審團未依名次決選出今年五部優良作品。

一、我們為土地而戰(潘朝成)
本紀錄片並不詳述原住民族與土地耕作的親密關係。而是強調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等幾股力量的運作下剝削太魯閣族人。

1970年代,是台灣政府強調經濟成長與開發台灣東部的年代,亞洲水泥公司利用此一政策的優勢,決定以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人的部份傳統領域作為製造水泥的廠址與礦區,不幸,這項政策卻造成太魯閣族人無法使用自己的土地長達25年到30年之久。

本片也試圖釐清30年來,太魯閣族人爭取土地權利以及土地流失過程,也呈現長期以來「還我土地」運動領袖,田春綢、鍾寶珠、田明正等人,爭取土地的挫折與勇敢過程。

二、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許麗善)
為何十萬餘的農漁民要走上街頭?為何台三線上掛滿了〝農地出售〞的招牌?為何村落中的紅磚瓦屋被鋼筋樓房取代了?為何母親的檸檬園消失了?

《尋找牛背上的翅膀 – 田園紀》是紀實影片,拍攝時間從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是由作者拍攝自己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依然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在自家的一落田園裡耕作與大地對話,但緊隨著外在結構的變化起伏,而使這落田園變曲。作者藉由這個田園變奏過程為例,來對映與呈現傳統農耕體系在資本經濟及商品市場法則的衝擊下瓦解的變遷,也藉以追溯並保留父母的年代、童年的時光。

三、家(陳文彬、古秀妃)
此片故事源起於五年前的九二一。這場地震不僅衝擊災區民眾,也直接間接地影響眾多人生。重建是繁複的、痛苦的,也是希望的。在劉家伙房重建的過程中,紛擾不斷,溝通從未停歇,工作站幾次面對衝突都細心地化解了。但當村長毫無理由,敵視地對工作站咆哮辱罵,甚至拳腳相向,工作站成員面臨重建以來最大難題,該怎麼走下去?

反覆地討論與對話,最後工作站轉型為更為在地化的組織-「石崗人家園再造協會」,不僅將石崗地區長期熱心於社區的人士集結起來,原先幾位協助重建的夥伴也呈現出不同的生命經驗,這就是「家」這部紀錄片的背景,也是這幾位朋友與石崗生命故事的開端。

四、咱兜在十四張(夏聖禮)
由於都市重劃,在新店十四張地區的傳統民居,幾乎都面臨了存廢的問題。困惑的是,這些劉氏的後代子孫,幾乎都對祖厝的拆除保持相當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保留下來沒啥大的意義!」,但是在這裡定居的劉氏家族,乃是十四張地區首要的四大姓之一,過去家業之興盛幾可媲美板橋林本源家族。

在祖先所留下的傳統房舍與土地即將分離之際,他們是否曾經自省人與土地的關係?或是在生活壓力與日增加,也無能為力了?我們希望透過影音,紀錄這些人們的生活,使觀者發現我們所共處的這片土地在文化保存與都市建設的角力下,如何訴說著他們看似唯一的將來。

五、誰的土地(林家安)
生命和時間的流逝就像昭文伯和這塊土地一樣,在工業社會發展下,昭文伯對於土地最原始的生存權力,似乎漸漸的不存在了。

對年輕的阿達來說海就像家一樣,必須不斷的回到那個位置,去尋找生活及生命的來源。
至於阿郎對工業的抗爭,就像他的生命一樣,堅韌不曾停止……

影片述說三個男人對於土地的認知與感情,而我們呢?

至於特別獎,評審團頒給了「把名字找回來」(馬躍‧比吼)以及「兒戲」(溫知儀)。

台北縣文史學會同時表示,此次獲得獎勵的七部作品將與去年地方志影展優選的作品一同進行全台各地的巡迴放映活動。今年地方志影展將於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新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行頒獎與首映,七月三十一日起巡迴高雄市、新竹市、沙鹿鎮、板橋市、台北市等地,歡迎各界人士觀賞。 詳細展演的時間及內容請至「台北縣文史學會」http://twlocalvoice.org/檔案區下載!



一、頒獎首映場-新店市立圖書館五樓演藝聽(新店市民族路七號,電話:29183181)
●七月二十四日(週六)
10:30~12:00把名字找回來(特別獎)(馬躍‧比吼)/56分鐘
13:30~15:00咱兜在十四張(優選)(夏聖禮)/68分鐘
15:30~17:30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許麗善)/55分鐘(優選)(座談:齊隆壬教授主持)
18:30~20:00誰的土地(優選)(林家安)/60分鐘
●七月二十五日(週日)
13:30~14:30致詞與頒獎
14:30~16:00我們為土地而戰(優選)(潘朝成)/56分鐘
16:00~17:30家(優選)(陳文彬、古秀妃)/62分鐘
18:30~20:00兒戲(特別獎)(溫知儀)/54分鐘

二、高雄場-高雄電影圖書館(鹽埕區河西路10號,電話:07-5511211)
●七月三十一(週六)
14:00~15:30把名字找回來(特別獎)(馬躍‧比吼)/56分鐘
16:00~18:00咱兜在十四張(優選)(夏聖禮)/68分鐘(座談:管中祥教授主持)
19:00~21:00家(優選)(陳文彬、古秀妃)/62分鐘
●八月一日(週日)
14:00~15:30我們為土地而戰(優選)(潘朝成)/56分鐘
16:00~18:00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優選)(許麗善)/55分鐘
19:00~21:00誰的土地(優選)(林家安)/60分鐘

三、新竹場-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新竹市中正路65號,電話:03-5285840~2)
●八月七日(週六)
14:00~16:00把名字找回來(特別獎)(馬躍‧比吼)/56分鐘
19:10~21:00兒戲(特別獎)(溫知儀)/54分鐘
●八月十四日(週六)
10:00~12:00咱兜在十四張(優選)(夏聖禮)/68分鐘
14:00~17:00我們為土地而戰(優選)(潘朝成)/56分鐘(座談:陳板老師主持)
19:10~21:00家(優選)(陳文彬、古秀妃)/62分鐘
●八月十五日(週日)
10:00~12:00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優選)(許麗善)/55分鐘
13:30~15:30誰的土地(優選)(林家安)/60分鐘
16:00~17:30尋找1946年消失的日本飛機(邀展)(郭亮吟)/33分鐘
19:10~21:00鹿港苦力(邀展)(紀文章)/60分鐘

四、沙鹿場-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台中縣沙鹿鎮鎮南路二段488號,電話:04-26634603)
●八月二十一(週六)
10:00~12:00咱兜在十四張(優選)(夏聖禮)/68分鐘
14:00~16:00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優選)(許麗善)/55分鐘
18:00~20:00家(優選)(陳文彬、古秀妃)/62分鐘(座談:金惠雯小姐主持)
●八月二十二日(週日)
14:00~16:30我們為土地而戰(優選)(潘朝成)/56分鐘
18:00~20:00誰的土地(優選)(林家安)/60分鐘

五、板橋場-板橋市藝文中心(台北縣板橋市莊敬路62號,電話︰2253-4412)
●八月二十八(週六)
18:00~19:30湖(邀展)(陸孝文)/53分鐘
19:30~21:00家(優選)(陳文彬、古秀妃)/62分鐘
●八月二十九日(週日)
10:00~11:40一九三五年墩仔腳大地震(邀展)(李立劭)/60分鐘
13:00~14:30我們為土地而戰(優選)(潘朝成)/56分鐘
15:00~16:30咱兜在十四張(優選)(夏聖禮)/68分鐘
17:00~18:30兒戲(特別獎)(溫知儀)/54分鐘
19:00~21:00誰的土地(優選)(林家安)/60分鐘(座談:陳清河教授主持)

六、台北場-世新大學廣電系小劇場(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電話:22368225)
●九月十一(週六)
13:00~14:30我們為土地而戰(優選)(潘朝成)/56分鐘
15:00~16:30誰的土地(優選)(林家安)/60分鐘
17:00~18:30湖(邀展)(陸孝文)/53分鐘
19:00~20:30 一九三五年墩仔腳大地震(邀展)(李立劭)/60分鐘
●九月十二日(週日)
13:00~14:30兒戲(特別獎)(溫知儀)/54分鐘
15:00~16:30尋找牛背上的翅膀-田園紀(優選)(許麗善)/55分鐘
17:00~18:30沒有糖廠的副廠長(邀展)(曾吉賢)/55分鐘
19:00~21:00把名字找回來(特別獎)(馬躍‧比吼)/56分鐘(座談:齊隆壬教授主持)
(以上各場場次時間以巡迴地底定時間為準,各作品導演將出席與談,不收門票,自由進場,歡迎大家踴躍出席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