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2 20:42:57尚未設定
社會篇----態度與風度
態度與風度
有一天,筆者參加一個技職考試的監考,參加考試的都是高職在學生,一個教室裡應考人數是四十四人,扣除缺考剩下三十三人,我監考的是會計事務科目,我細細地觀察這群學生,有不少是根本沒準備就來應考的,一進考場就開始發呆,等到四十五分就立刻交卷,而那些有唸書的則是振筆疾書,寫到終場才交卷,明顯地可以看出他們對讀書和考試態度上的截然不同。
我看著交卷的學生一個個走出考場,卻很少有人會把坐椅歸位,我開始留意這樣的現象,發現這三十三人裡才只有三個人會將坐椅歸位,算算才占十一分之一。和朋友談起此事,大家都感慨,其實有很多事都是家庭教育中的生活規矩,可惜太多的家長已經失去了這樣的家庭教育功能,舉例來說:
在公共場所不宜喧嘩吵鬧,看看我們的公車、火車上-----要見到熱鬧場面還真容易呢!尤其在餐廳,在台灣的任何一家餐廳只要有人帶小孩,裡面一定有跑來跑去和尖叫的場面,筆者見過太多的外國家庭,在用餐的公共場所一定是安靜的,而且不管大孩子、還是小娃兒都是自己用自己的餐,且是坐在餐桌前的,這一點可能和國人端著飯碗追著孩子跑的習慣有很大的差異,放縱和自由是很不一樣的。
還有一回在最有文化氣息的中正文化中心視聽圖書室親身經歷,有位媽媽帶二個小孩去看視聽帶,三母女就在圖書室內蹦蹦蹦地跑來跑去,還大聲說話,我請她們腳步輕一點,卻惹來怒罵,連圖書室的管理員都大嘆管理困難,任由那三母女囂張,最後是她先生把她們拉出去的。
在國外出入公共場所,遇有推拉門時,不管是男生還是女士,只要他們走在你前面,在過門之後總會有一隻手為你擋著門,等你安全通過後才會鬆手,像這樣的生活習慣國人卻很少有,因為家庭教育沒有教,而學校課程這一科不考試。
日本人教小孩,遇見長輩鞠躬要先後退三步,那是一種基本禮貌,退三步的理由是保持一定距離才不會碰觸到對方的身體,不當碰處身體已是不敬,更何況如果把長輩撞倒了,還可能發生意外等等;在臺灣每到雨季,不管在路上還是在市場,經常有人把傘夾在掖下,動不動就被別人的傘戳到;還有一種現象是下大雨走到公共場所屋簷下,那把傘就濕答答地提進室內,我的習慣是先在屋外把雨傘用力抖幾下,將水份減到最低才進門,如果有人想觀察此現象,只要下雨天在任何一棟辦公大樓門口站一會兒,即可明瞭。
經常可以在圖書館或國家音樂廳看到許多孩子跑來跑去,筆者最討厭在台灣看任何展覽,因為裡面一定是鬧哄哄,【美索不達米亞展】【達文西展】【黃金印象展】------看道一群群人塞滿展場,眾多學生團體在裡面遊戲打鬧的都有,筆者在國外的藝術展場或博物館遇過很多學生,人數都超過三十人以上,他們的現場教學或寫生都是非常安靜的,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孩子素質比人差,而是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欠缺教養,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有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當時有部白色汽車跟在我後面,只知道那是一部有著L型標誌的進口車,就緊跟著我的車前進,這時,遠遠瞧見一位老人家,擰著一個購物袋緩緩地走在山坡路上,車行超過她之後,從後照鏡瞥見是社區一位八十六歲的老奶奶,我立刻停車等她,由於老人家動作遲緩,我很耐心的等她走近,後照鏡中那部白色汽車竟也遠遠地停著,直到老奶奶坐上我的車,他才又慢慢地跟我進了社區的大門,在老奶奶家門口等她下車之後,那白色轎車才超越我的車,直到山上,他的車要迴轉時,我終於看到他的臉,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一看就知道是個非常紳士的一位男士。
這件事雖然很小,卻讓我的心情起伏很大,我可以深刻體會這位紳士有一顆柔軟的心,他知道如果他的車靠太近,會引起老奶奶緊張,這樣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所以他的車會停得遠遠地,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看出當事人是多麼體貼和細心,不管他是將心比心與否,其實這就是一種蘊於內而形於外的風度。
我們的教育目的注重考試,歐美人的教育注重生活,不管讀再多的書,最終不就是要好好過生活嗎?生活教育和生活態度的秩序已經荒腔走板,誰能扭轉乾坤?走向國際化是政客的口號?還是真的要落實地球村的理想?我們的人民在懵懂無知的時候,誰能引領?憂心啊!
有一天,筆者參加一個技職考試的監考,參加考試的都是高職在學生,一個教室裡應考人數是四十四人,扣除缺考剩下三十三人,我監考的是會計事務科目,我細細地觀察這群學生,有不少是根本沒準備就來應考的,一進考場就開始發呆,等到四十五分就立刻交卷,而那些有唸書的則是振筆疾書,寫到終場才交卷,明顯地可以看出他們對讀書和考試態度上的截然不同。
我看著交卷的學生一個個走出考場,卻很少有人會把坐椅歸位,我開始留意這樣的現象,發現這三十三人裡才只有三個人會將坐椅歸位,算算才占十一分之一。和朋友談起此事,大家都感慨,其實有很多事都是家庭教育中的生活規矩,可惜太多的家長已經失去了這樣的家庭教育功能,舉例來說:
在公共場所不宜喧嘩吵鬧,看看我們的公車、火車上-----要見到熱鬧場面還真容易呢!尤其在餐廳,在台灣的任何一家餐廳只要有人帶小孩,裡面一定有跑來跑去和尖叫的場面,筆者見過太多的外國家庭,在用餐的公共場所一定是安靜的,而且不管大孩子、還是小娃兒都是自己用自己的餐,且是坐在餐桌前的,這一點可能和國人端著飯碗追著孩子跑的習慣有很大的差異,放縱和自由是很不一樣的。
還有一回在最有文化氣息的中正文化中心視聽圖書室親身經歷,有位媽媽帶二個小孩去看視聽帶,三母女就在圖書室內蹦蹦蹦地跑來跑去,還大聲說話,我請她們腳步輕一點,卻惹來怒罵,連圖書室的管理員都大嘆管理困難,任由那三母女囂張,最後是她先生把她們拉出去的。
在國外出入公共場所,遇有推拉門時,不管是男生還是女士,只要他們走在你前面,在過門之後總會有一隻手為你擋著門,等你安全通過後才會鬆手,像這樣的生活習慣國人卻很少有,因為家庭教育沒有教,而學校課程這一科不考試。
日本人教小孩,遇見長輩鞠躬要先後退三步,那是一種基本禮貌,退三步的理由是保持一定距離才不會碰觸到對方的身體,不當碰處身體已是不敬,更何況如果把長輩撞倒了,還可能發生意外等等;在臺灣每到雨季,不管在路上還是在市場,經常有人把傘夾在掖下,動不動就被別人的傘戳到;還有一種現象是下大雨走到公共場所屋簷下,那把傘就濕答答地提進室內,我的習慣是先在屋外把雨傘用力抖幾下,將水份減到最低才進門,如果有人想觀察此現象,只要下雨天在任何一棟辦公大樓門口站一會兒,即可明瞭。
經常可以在圖書館或國家音樂廳看到許多孩子跑來跑去,筆者最討厭在台灣看任何展覽,因為裡面一定是鬧哄哄,【美索不達米亞展】【達文西展】【黃金印象展】------看道一群群人塞滿展場,眾多學生團體在裡面遊戲打鬧的都有,筆者在國外的藝術展場或博物館遇過很多學生,人數都超過三十人以上,他們的現場教學或寫生都是非常安靜的,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孩子素質比人差,而是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欠缺教養,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有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當時有部白色汽車跟在我後面,只知道那是一部有著L型標誌的進口車,就緊跟著我的車前進,這時,遠遠瞧見一位老人家,擰著一個購物袋緩緩地走在山坡路上,車行超過她之後,從後照鏡瞥見是社區一位八十六歲的老奶奶,我立刻停車等她,由於老人家動作遲緩,我很耐心的等她走近,後照鏡中那部白色汽車竟也遠遠地停著,直到老奶奶坐上我的車,他才又慢慢地跟我進了社區的大門,在老奶奶家門口等她下車之後,那白色轎車才超越我的車,直到山上,他的車要迴轉時,我終於看到他的臉,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一看就知道是個非常紳士的一位男士。
這件事雖然很小,卻讓我的心情起伏很大,我可以深刻體會這位紳士有一顆柔軟的心,他知道如果他的車靠太近,會引起老奶奶緊張,這樣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所以他的車會停得遠遠地,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看出當事人是多麼體貼和細心,不管他是將心比心與否,其實這就是一種蘊於內而形於外的風度。
我們的教育目的注重考試,歐美人的教育注重生活,不管讀再多的書,最終不就是要好好過生活嗎?生活教育和生活態度的秩序已經荒腔走板,誰能扭轉乾坤?走向國際化是政客的口號?還是真的要落實地球村的理想?我們的人民在懵懂無知的時候,誰能引領?憂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