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24 15:42:57尚未設定
社會篇----發展觀光,別小看一張紙
發展觀光,別小看一張紙
-----社會觀察員:郭哲言 筆名:逸楓
走遍很多文明國家的觀光地區,幾乎到處有人賣明信片,而且種類多到不知如何選擇,明信片是觀光特色、地方文化和美的的視覺,所以很多人出國旅遊幾乎都有購買明信片的習慣。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在台灣口口聲聲喊喊嚷嚷發展觀光之際,有誰買得到當地明信片的?台灣的觀光幾乎是地方政府各搞各的,所辦的活動只見到辦大型的吃吃喝喝活動,觀光的層次還只是停留在用【嘴】旅行。
在電視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很不錯的觀光景點,但真的除非看到媒體播放,誰也不知,再說,影像能留住多久?整個台灣政府在【觀光格局】的規劃上,實在是雜亂無章,經濟部所做的也只是一條觀光街;反觀世界其它國家,國家的觀光主題都很清晰,只要一聽到地名,腦海的印象立即浮現,諸如:日本春天的櫻花之美、北海道冬季可以賞雪、瑞士以大自然風光引人入勝、奧地利以音樂家和名勝為訴求、德國南方以黑森林為著、英法以藝術人文和歌劇吸引遊客的情懷…….,美國以地大物博和進步聞名…….,台灣呢?
我們的媒體每天上演悲情故事,搶劫勒索、政客騷動、官商利益和人民示威……,視覺和心靈都在暴力中強行灌輸,所以人民漸漸失去赤子之心、失去柔軟心,每天只會抱怨和打架的政治生態,培養出只會抱怨和抗議的人民;每天憤世嫉俗的父母,只會培養出愛抱怨的孩子,如此的環環相扣,惡性循環,造成大環境的失序,這樣的整體國家形象,談甚麼發展國際觀光事業?
很多地方政府好大喜功,辦一些所謂的國際性活動,花很多錢請一些外國團體來表演,這樣的活動是賺誰的錢?獲利在那裡?友誼嗎?幾個人的友誼?
筆者常說,在臺灣旅行比出國旅行貴,相信很多人都認同,第一、交通不方便,除非自己有交通工具,因為很多觀光景點交通不能聯結,也沒有其他優惠的交通運輸聯票或期票;第二、觀光地區的特色只憑印象,當地居民對地方觀光文化欠缺導覽素養;第三、飲食色彩超越主題特色;第四、觀光區內充斥著全臺灣混亂的飲食色彩(很多觀光景點都吃得到也買得到全省各地的名產);第五、當地生意人互搶客人的惡行惡狀;第六、地方人民不團結的氣息太濃厚(只顧自己的螢頭小利),造成觀光客有被剝削壓乍的感覺。
其實,台灣有很多很美,而且令人很有情懷的地方,但是觀光文化如果只停留在用【嘴】旅行的層次,那麼好山好水的地方,終將因開發而滅亡,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發展觀光不能只靠地方政府亂搞一通,國家應有整體性規劃,包括對外的國際形象和印象的廣告和宣傳;對內的除了筆者所提六項外,應該還要有更多的規劃和教育。同時,發展觀光也不要忽略一張小小的明信片,它可以傳千里、也很可能會引發世界不同角落的某一個人旅行的情壞。
可惜,在台灣的風景區,甚至在商店或書局,幾乎沒人賣明信片,甚至連要買一張貼明信片的單張郵票都有困難,這當然和供需有很直接的關係,我曾懷疑是國人已經沒有寫信的習慣,所以沒有商人印製這種商品,不過,出國旅遊的國人卻也會購買這樣東西寄給親友啊!我見過野柳國家風景區的明信片竟是三十年前日本人拍攝的,看起已經昏黃的一套明信片,看起來已經失去現代感,當然遊客沒有購買慾,不知道這樣的風氣是不是代表著我們的國人在【心靈旅遊】的層次尚未形成?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政府每年花很多錢在辦各種活動,殊不知對於提昇觀光文化的考量涵蓋了哪些?為甚麼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圖片不能在商店或書局到處看得見?雖然明信片只是一張小小的紙,但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忽視它重大的貢獻,希望真心要發展臺灣觀光產業的【有心人士】一個不一樣的思考方向,也許可以透過公開徵求相片,透過票選(絕不能以幾個評審做依據,那是不能迎合市場需求的),也許小小一張紙的力量,可以開拓潛力無窮的市場,小人物的異想天開,不知有沒有影響力?真心希望台灣加油!
-----社會觀察員:郭哲言 筆名:逸楓
走遍很多文明國家的觀光地區,幾乎到處有人賣明信片,而且種類多到不知如何選擇,明信片是觀光特色、地方文化和美的的視覺,所以很多人出國旅遊幾乎都有購買明信片的習慣。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在台灣口口聲聲喊喊嚷嚷發展觀光之際,有誰買得到當地明信片的?台灣的觀光幾乎是地方政府各搞各的,所辦的活動只見到辦大型的吃吃喝喝活動,觀光的層次還只是停留在用【嘴】旅行。
在電視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很不錯的觀光景點,但真的除非看到媒體播放,誰也不知,再說,影像能留住多久?整個台灣政府在【觀光格局】的規劃上,實在是雜亂無章,經濟部所做的也只是一條觀光街;反觀世界其它國家,國家的觀光主題都很清晰,只要一聽到地名,腦海的印象立即浮現,諸如:日本春天的櫻花之美、北海道冬季可以賞雪、瑞士以大自然風光引人入勝、奧地利以音樂家和名勝為訴求、德國南方以黑森林為著、英法以藝術人文和歌劇吸引遊客的情懷…….,美國以地大物博和進步聞名…….,台灣呢?
我們的媒體每天上演悲情故事,搶劫勒索、政客騷動、官商利益和人民示威……,視覺和心靈都在暴力中強行灌輸,所以人民漸漸失去赤子之心、失去柔軟心,每天只會抱怨和打架的政治生態,培養出只會抱怨和抗議的人民;每天憤世嫉俗的父母,只會培養出愛抱怨的孩子,如此的環環相扣,惡性循環,造成大環境的失序,這樣的整體國家形象,談甚麼發展國際觀光事業?
很多地方政府好大喜功,辦一些所謂的國際性活動,花很多錢請一些外國團體來表演,這樣的活動是賺誰的錢?獲利在那裡?友誼嗎?幾個人的友誼?
筆者常說,在臺灣旅行比出國旅行貴,相信很多人都認同,第一、交通不方便,除非自己有交通工具,因為很多觀光景點交通不能聯結,也沒有其他優惠的交通運輸聯票或期票;第二、觀光地區的特色只憑印象,當地居民對地方觀光文化欠缺導覽素養;第三、飲食色彩超越主題特色;第四、觀光區內充斥著全臺灣混亂的飲食色彩(很多觀光景點都吃得到也買得到全省各地的名產);第五、當地生意人互搶客人的惡行惡狀;第六、地方人民不團結的氣息太濃厚(只顧自己的螢頭小利),造成觀光客有被剝削壓乍的感覺。
其實,台灣有很多很美,而且令人很有情懷的地方,但是觀光文化如果只停留在用【嘴】旅行的層次,那麼好山好水的地方,終將因開發而滅亡,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發展觀光不能只靠地方政府亂搞一通,國家應有整體性規劃,包括對外的國際形象和印象的廣告和宣傳;對內的除了筆者所提六項外,應該還要有更多的規劃和教育。同時,發展觀光也不要忽略一張小小的明信片,它可以傳千里、也很可能會引發世界不同角落的某一個人旅行的情壞。
可惜,在台灣的風景區,甚至在商店或書局,幾乎沒人賣明信片,甚至連要買一張貼明信片的單張郵票都有困難,這當然和供需有很直接的關係,我曾懷疑是國人已經沒有寫信的習慣,所以沒有商人印製這種商品,不過,出國旅遊的國人卻也會購買這樣東西寄給親友啊!我見過野柳國家風景區的明信片竟是三十年前日本人拍攝的,看起已經昏黃的一套明信片,看起來已經失去現代感,當然遊客沒有購買慾,不知道這樣的風氣是不是代表著我們的國人在【心靈旅遊】的層次尚未形成?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政府每年花很多錢在辦各種活動,殊不知對於提昇觀光文化的考量涵蓋了哪些?為甚麼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圖片不能在商店或書局到處看得見?雖然明信片只是一張小小的紙,但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忽視它重大的貢獻,希望真心要發展臺灣觀光產業的【有心人士】一個不一樣的思考方向,也許可以透過公開徵求相片,透過票選(絕不能以幾個評審做依據,那是不能迎合市場需求的),也許小小一張紙的力量,可以開拓潛力無窮的市場,小人物的異想天開,不知有沒有影響力?真心希望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