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06 15:06:08大雄

公投不是特效藥

公投不是特效藥,請執政黨小心服用。

臺灣的民主政治多年來已逐漸紮根,一九九六年總統已直接民選,二000年時還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臺灣人民不民主嗎?覺得自主性被剝奪了嗎?我想倒未必。臺灣的選舉從基層民代到國家領袖,多得數不清,每次選舉總是帶來人與人的對立,以及傷口的掀起又癒合,社會成本已經難以量化…。如今公投議題在執政黨的「一意孤行」下,已經引爆了國內非理性的激戰。環保署郝署長的下台,也許只是一段序曲,一個更嚴重災難的引子。

民主,有人說是自作自受的政治,自己的選擇,自己要去承擔其後果。但民主的實踐那麼多年了,人類歷經千辛萬苦,方才找到代議政治、多數決等運作原則,以有效避開直接民主之害,使民主得以順利運行。但多數決必須有尊重少數基本權利的共識文化,甚至必須特別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代議政治仍有直接選舉,但人民是委由專業的代理人去表達意志,並協商決定。人民主權的道理大家都懂,這也本是民主最本質性的內涵,但是公投的實踐,卻是國家的大事,是重要的議題,是慎重的決策,而不是隨隨便便一小撮人感到不爽,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要訴諸公決…。

公投涉及的層面太廣,其制度設計如何避開直接民主的弊害與無效率,其制度建構裡如何有效區分何項議題可公投、何項議題保留給代議政治的管道作處理,都必須審慎以對。民主與法治是不可分的,公投的實踐,並不僅在於最後投票正反比例所代表的民意趨向,而是在於公投結果的法律效力,以及政府據以執行或改變政策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別忘了我們是民主的法治國家,沒有了法的運作秩序與規範,民主僅會是一種無效率的彼此折磨。民意瞬息萬變,其無法提供國家一個長遠的願景,其無力去擘劃完善的施政藍圖。

太多的事情,不是簡單的「要」與「不要」,簡單的51%比49%,就可以解決的。

公民投票的落實,需要社會裡一定成熟條件的配合,方能使制度初始的良意得以落實,並有效保障人民的基本權益。當前朝野理性問政的政治文化尚未建立,公共論壇的討論並能普及,人民尚欠缺理性論辯政策議題的完整資訊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倉促推行公投,又無經過國會的立法過程,是很具爭議性的政治炸彈,將嚴重影響台灣未來的政經發展。

執政黨對公投的渴盼,很大一部分是導源於對岸的跋扈,對岸對我獨立主權的蔑視與否定。阿扁身為總統,總是需要以全國人民的意志相抗衡,以全民的意向,作為彼此不相隸屬的最佳支持後盾。所以說我們需要公投,需要全民意志明顯地展現,告訴對岸這是「我們自己」的國家…。

身處台灣悲劇性的政治氛圍,面對中國大陸的角力與阻撓,國內的政治人物、執政首長、學術菁英,更是需要多一點的政治智慧,更多的妥協藝術與誠意,更多的合法性的、體制內的爭辯與協商…,去為台灣遭逢的內外難題,找到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希望公投只是一個選舉的策略運用,而是一個法案的專業辯論、認真立法。專業與民意之間本就有難以化解的對立,但政治事務的實踐,有必要在民意的最終決定之前,讓專業的評斷,有清楚的揭露,有利害得失的完整剖析。多麼希望民主政治在台灣的實踐,能夠免去太多無謂的爭鬥、權謀,能讓更多的能量與智慧,指引國家往一個更好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