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26 14:07:53葉諼/bee/彭弼聲

快要到的十二月初


寫日記跟寫週記或月記的最大差別通常在於對於事務描述的連貫性,以及反省程度。一日一日的記述比較詳實但是很難會有深刻的醒悟,蓋任一事務可能都有不同的範疇,當所必須規劃或進行的事務的範圍大了,必須要常有一種歸結的精神,令每一階段都像是一個整體。在財務上有所謂的資產負債表 (存量),現金流量表(流量)的概念,如果我們將這樣的觀念看看一段期間內什麼是加項什麼是減項,也可以做出一些表來,但是顯然不會是每天做的,每天的日記像會計系統,時間的流過都是憑證,每個月報或年報就是對自己人生的規劃的決策方向。為什麼談這個?十二月初要考財務之故。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養成看英文新聞的習慣,有時候你知道她是一件重要的是可是要到了很後來才發現自己原來一點都沒有準備。這是很多人的通病了,特別是到了年底的時候,特別油然而生一種反省--所謂吾日三省吾身顯然是不大對的,為人謀而不忠乎?傳不習乎?現今社會還應該學點見風轉舵的本事,因為現在變動的可能性太快了,有哪些是非常日常不得不持之於胸的必得先圈選出來,哪些是不必要的活動,然後看看自己是屬於何種性格或類型的的人,再來是與所謂的標竿比較。這種反省不是每天做的,一定是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變了,只是什麼樣貌,攬鏡無法全觀。

十二月初,可以假定風雪已經滿布。而南國風吹之艷陽,直式對立。居於亞熱帶,既非北地,又不南國。所以乍暖冷還晴陰,不定之天氣。很難描述你不受這類天氣的冷熱的對應的影響,但是它練就你的絕不是對於長期的冷或熱的忍耐。相對於臨盆的陣痛,一路長期忍耐卻又不是最佳的方法,所以要用拉梅茲法。

十二月一號這一天也會使台灣的政壇陣痛得以結束,只是接下來是電視上常常沒拍出來的,新生所帶來的改變--由於新生所帶來的數個家庭相關人員,時間與金錢的選擇性的重新組合。偶在電視上看到心海羅盤葉教授說改變的本質是一種痛苦,雖然不是很贊同,因為變的定義與疇度不竟然人人皆同,但是絕大部分的改變的確不是一己心中想好就好了。所以既然重組是必然的,在重組背後的思維就應該拉高到語言對應之外,考慮一些整體性的改變,習慣用情境分析的方式去假設一些可能發生的方向而擬好對策,但是不是將其僅僅用作選擇的項,因為可能還會有其他的未知,但是一大群人都無法面對的總的事務可能性比一小撮人要來的較不可能,卻相對更危險(群眾往往盲從)。

十二月初要分享的話是,楊牧在星圖一書裡寫的--我想,假若春天還會回來若我歸來,有一天,叢書房裡抬頭外望,無論那一刻是執筆抑或打字,抑或端坐閱讀,抑或無事吸煙,我便看見一曙光採燦爛如最初,充滿姿態和表情的我們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