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1 11:34:58葉諼/bee/彭弼聲

【馬洛斯克】摘要之一20100401

這是大概七年前我在寫的一篇小說,後來沒有完成,今天突然想起,把摘要貼上。小說就是這樣,要嘛短,要嘛長。寫這些東西的目的是在理解自己的了解與熱情的程度。並非賣錢。

“M生物消失廿年後,沒想到又再一次出現。
但是這一次,我們對它更無知卻更期待。“
B. P., March 2030

“If the bee disappeared off the surface of the globe then man would only have four years of life left. No more bees, no more pollination, no more plants, no more animals, no more man.”

後人假托 Albert Einstein 之語

The theory says a lot, but does not really bring us any closer to the secret of the ’old one’. I, at any rate, am convinced that He does not throw dice.
Albert Einstein

西元xxxx年,還居住在被稱作地球這個星球的少數人類,試圖再一次重建2011年-2031年間相關於M生態圈研究計畫的一切條件,此時被稱作高等生物的是已經擁有從人類思考運作,自主管理能力的“良性“機器人,與人類並存的條件並非是這些機器人所設定,但是在人類大崩滅之後,地球上剩下的人類,以及具有良性—不製造任何危險與開發自然資源—機器人種就從人類所留存的“改善“活動中執行“愛地球“的工作。

關於人類大崩滅,是非常複雜的飽和點理論加上簡單異常的結果論...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在那之前,人類預計以冷凍技術以及以及其他食物供應開發技術, 讓為數不少挑選過的菁英份子離開地球,雖然大多數的宇宙飛行計畫自從離開火星運行軌道之後就不再能夠與地球上的基地聯繫,當時最期望的是距離150年飛行旅程外的w星)企圖能夠延續人類在宇宙間的生存年限的問題並不能確定。

良性機器人與在能夠生存的小區域所僅存的人類,由於無法接續所謂高度文明的持續開發工作,(工具文明的開發需要不同階層的知識與勞動力), 於是從一份作者署名B. P. 歷史文件的記錄,(事實上是2031 當時的一篇技術實作文獻,意外的是它所收載的是一份科技社會變遷的論文集中,而並不是在生物學或其他科學專業期刊裡),試圖重建生態圈計畫,其摘要如下:

馬洛斯克在X島的出現使得人們恐慌,這種不知名的類生物,取名Mollusk,是由於它具有軟體動物的特性,但是它又不是全然已知的生物類型,它成長,以一種極其平穩的速度掠過地面,與其說是佔據所通過的領域,不如說是,它不斷地擴展,似乎所有的物體都無法逃過,它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地表的黑洞。它的出現,引起廣泛的討論,人類社會的各種成員,如科學家,社會學家,生物學家從各種觀點提出論述,以及從歷史上的資料判斷,後來專研纖毛蟲基因研究的D博士團隊,提出觀點認為這是一次基因實驗的誤殖,人類可能發明了自己沒辦法消滅的新物種或突變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恐慌,人們發現無法對抗馬洛斯克,企圖透過種種方式消滅之但都失敗,或有識者認為該放棄X島之時,馬洛斯克突然消失,也沒人知道它究竟是死了還是以另一種方式潛隱,沒有人知道X島上是否前藏著未公開的生物技術,但馬洛斯克所經過的地方,又恢復至所謂烏扥邦級的淨土,此時又有人疾呼應該找出如何重現馬洛斯克。這篇文章將以20年間所經歷的M生態圈研究計畫說明馬洛斯克的出現以及相關文獻,希望能夠更明確理解自然界賦予的究竟是災難還是救星。2031年,成功複製了馬洛斯克,但是這才是另一個大問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