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10 12:08:23葉諼/bee/彭弼聲

【導茫磚】宇宙的六個神奇數字(天下)20020610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進行一題數學題目的運算,明明公式對了,但計算過程中,一不小心進位的運算錯了,結果整個題目的分數都沒有拿到。(當然就教育的本質來說,雖然計算是一種必要的能力,但是理應對原理與推導過程給分。)芮斯(Martin Rees)是英國籍的宇宙學家,他在這本新書中說明如何以六個數字來勾勒出宇宙學是什麼,包括數字的由來以及推算這些數字的有趣歷史。同時芮斯也試著說明,每一個數字的背後對宇宙學的意義,進而解釋每一個數字如果不是那個樣子,那麼這個我們現在所在的宇宙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宇宙學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敘述宇宙如何發生。

說實在的,科普的書本來就不是在訓練每一個讀者都成為科學家,多多少少是要滿足一般人的好奇心,就像你我都對恐龍的滅絕,或者什麼是溫室效應都有過興趣一樣。科普書籍透過引導讀者的興趣,將各種不同的科學,解釋出研究的歷史與動力,以及這種動力往往來自於對未來世界的展望。於是乎,面對科學,我們必然要有一種基本的態度,就是研讀科學並不全然是目的論,因而常常問科學有什麼用,反而是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於事物的觀察、假設、建立或援引學說、驗證、包含相異(差異甚至於是對立)的技巧,是使得人類好奇心出發,探索對應的自然世界時,一種值得一再強調的必要態度。

如芮斯所說,這六個數字,”立足點是真實的科學假設,因為它能被否定,如果我們發現這些數字比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更為特殊,就必須去尋找不同的解釋”,他的意思是對於宇宙學的研究還有更多的可能性,這本書不是一個終點站,從極大(宇宙之大)到極小(原子世界)以及極複雜(搞不懂的就是複雜),還是得由簡單這樣的特性出發。芮斯給的方法很簡單,用六個數字描述宇宙學,數字的更進一步意義,是因為可以不斷發現其意義。

芮斯在布羅克曼(John Brockman)於1995年所出版的書”The Third Culture”(中譯為第三種文化)曾敘述自己不是出色的數學家,研究工作大半不涉及理論系統的建立,只是嘗試解釋既有的現象。但是讀者千萬不要以為這樣謙虛的自述,會使得你在閱讀他的書時,看到的是一個雜燴大拼盤,沒有一貫的想法。相反的,由於”高水準的嚴謹與誠實”,”極大的自由和寬容度來發展個人的想法(這是稱讚英國科學教育的優點)”(以上皆為Lee Smolin 的用語),使得芮斯在處理宇宙學這樣一個跟實際生活似乎不大相關的主題時,廣泛地使用了經他”調整”過的語言(簡潔以及親和的比喻),試圖將宇宙數字的存在和”是不是可調整”展示在一般人面前,其目的是將宇宙學--這個你對恐龍也會發生相同”它的起源以及後來怎麼樣了”這樣疑問的學門做了一種平實的介紹。

大抵現今宇宙學所使用的證據,並不是由人類的實驗設計所創造出來,而是對現存”化石”的詮釋--宇宙背景輻射以及其他可能的遺跡(如猜測有單磁體及小黑洞的存在)。這也使得芮斯提出以下的想法,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宇宙系綜(ensemble),或多元宇宙(multivers)之一。芮斯並不是期盼一種重新的定義,或要透過新名詞,而彰顯自己的成就。他對於宇宙演化(照我看,芮斯有那個意思同時將這個觀念推及至生命演化)爭議的一種包納式宏觀。談到宇宙學,當然不免涉及到宗教性的討論,芮斯用人擇推論 ( Anthropic reasoning)這樣的說法替代人擇演化,指出宇宙必須具備某些特徵才會產生觀察者,但是大自然的定理並不是因為這些觀察者才出現,正是現在這個宇宙適合發展這樣的複雜度,所以我們要尊重這樣的複雜度。

當然除了對簡潔的數字感到驚奇之外,我們並不能對這些數字有任何的人為控制,因為這些數字”只是”一些我們還在理解中的特性,就已將廿世紀的幾個重大物理學領域涵括了。目前宇宙學並沒有像e iπ+1=0(e ,i,π,1,0是五個重要的數字)這樣簡潔充滿驚奇的數學式,且未來不一定會有最終理論出現,但芮斯期望仍然有一批一批研究者願意挑戰這些棘手的問題。

在這本書裡也表達出芮斯對一些學說被誤解的解釋,如相對論談的不是相對,而是光速的絕對(這是 L. Krauss 也提過的觀念)。一般社會上廣為流傳的誤解觀念,已經透過語言的力量深深附著在每一件對立事務上,以為這就是科學應用的態度。芮斯同時認為我們不要存有科學萬歲主義的想法,不能過分誇大的宣稱,我們有多了解大自然的微妙。

總之,這本書不僅僅是純粹地談什麼是宇宙學,還包括了芮斯對科學研究的一些獨有的觀點。

註--關於第三種文化一書,您可以參酌免費的線上版http://www.edge.org/documents/ThirdCulture/a-TC.Cover.html,中譯本是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科學人文系列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