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6 19:19:59理耘
安清哲學\ 囀
安親哲學,包括儒、釋、道三教精華的真諦。道學不紊,不與世俗同流,是其道義,正大光明,濟世救人,對國家、對民族,有百利而無一害,教化所及,實足以正人心。太初有道,道之於人,本為一體;無道無人,無人無道,是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安親之道,乃先賢痛國家淪於異族,察其亡國之由,是因人心邪惡,故藉幫傳道,以挽救人心,再圖匡復也!凡我安親同道,當奉為圭臬,實踐力行,以求吾道之發揚,庶幾振奮人心,復興中華
一、安親哲學略述如下:
(一)安親之四正;存正心、行正事、讀正書、親正人。
(二)安親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即以仁居心,以義治事,以禮持身,以智格物,以信交友。守此五字,希聖即聖,希賢即賢,不守五字,倫常儘失,天理毀滅,不為禽獸幾希矣!
一、安親哲學略述如下:
(一)安親之四正;存正心、行正事、讀正書、親正人。
(二)安親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即以仁居心,以義治事,以禮持身,以智格物,以信交友。守此五字,希聖即聖,希賢即賢,不守五字,倫常儘失,天理毀滅,不為禽獸幾希矣!
清門與民族及國家的關係
一、安親是保種復國的革命團體:
民族主義這個東西,是國家圖發達和種族圖生存的寶貝。自從滿清順治入主了中國之後,明朝的忠臣義士,在各處起來抵抗,當中一些富有民族思想的人,覺得大事去矣!再沒有能力可以和滿清抵抗了,便對於下流社會和江湖上的人,收羅起來,結成團體,把民族主義放到裡面去。
(節錄:孫中山著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三講)
到了明末清初,則顧亭林(炎武)、黃梨州(宗羲)、王船山(夫之)、李二曲(顒)、顏習齋(元)、傅青主(山)等大儒輩出,皆斥玄虛、重實用;以經世之學救民族,以性命之學導人心,中國的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思想,從此蘊植於民間,歷二百餘年,竟有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專制,建立共和民國。
(節錄; 蔣中正著中國之命運第六章第二節)
國父 孫中山先生不但參加了這個團體,並藉著這個團體的合作與支持,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民國。這些個團體就是我們所稱為「幫會」,也就是國父在「三民主義」中再三提到的「會黨」。
中國近三百年來,組織最龐大,存在最長久,對國家民族最有貢獻的兩個幫會,就是「清幫」與「洪幫」,也有人稱之為「清門」與「洪門」。而實在說起來,「清」「洪」兩幫是一體的兩面,而無所分野的,就如同我們的手心和手背一樣;惟因成幫之時,環境現實的原因,以及宗派的分衍,與獻身民族工作的限制,才分為兩個幫的,也就是兩門的,就像一個房屋的前門和後門一樣。惟其熱愛國家、愛民族以及尚忠義的精神,則完全一樣無分軒輊。再者兩門之規距儀注、宗旨規律亦頗有雷同,甚少差異之處。故江湖有諺:「只有金盆栽花,沒有清洪分家。」更足以證明兩幫其不分彼此,情同手足之密切關係了。
考其源流,清洪兩幫都是明亡之後,滿清入關,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一般愛國志士,矢志反清復明,不顧滅族及個人生死,而組成忠義精神的民族革命團體。在辛亥起義,革命成功以前。海內外會黨團體,對國父所領導的革命事業,都曾作過竭盡全力的參與,其毫無保留金錢的贊助及生命的犧牲,終於在九次失敗之後,最後在武昌起義才一舉而獲得成功,這一次一次起義,一頁頁血淚的史蹟,遍載在我們中華民國的開國文獻中,其史實斑斑可考,歷歷可數的記錄,在我們中國國民黨的黨史中更有詳確的記載。
在北伐期間,幫會更是風起雲湧,在各地區直接地間接地為全國的統一在努力著,同時亦配合革命軍的清黨作了偉大的貢獻。抗日期間,會黨領袖張樹聲、杜月笙、李福林、潘子欣等人,又組織「國民動員委員會」,全面發動民間力量,協助政府抗戰的任務。進而配合戴雨農將軍籌組,純幫會人士組成的「忠義救國軍」,在淪陷地區從事對偽軍策反與聯絡,及對日軍攻擊及破壞的工作,以及諜報等敵後工作,直到抗戰勝利,其間犧牲之大,事蹟之慘烈,使日寇胆畏心驚而戰志頹然,非但卻除了亡華之念,更由然而生怯退之想。而今中共竊據大陸以後,吾人深信「忠義秉性」「俠胆熱血」的在家人士,必然更忠勇奮發,義氣千秋的從事反抗共黨的暴政,及默默的作復國的準備工作。
凡在家者,亦是性情中人。大家講義氣,重然諾,行仁結義;而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與慷慨就義,捨身成仁,不講功利現實,無視功名富貴,皎然志節的俠義行徑,實在值得吾人欽羨仰慕。再因在家的人,做人行事,向來看重埋首踐履,鼎力而為,且有功不居,功成身退,絕不宣揚標榜,以致諸多仗義行俠之事,雖鮮為人知曉,卻更使吾人佩服景仰。「幫會」產生於異族侵凌之際,往昔以「反清復明」為已任;而今更以國家復興推翻共產暴政為依歸,念念以「三民主義」的實行為心願,時時以「禮義廉恥」四維的發揚為目標在努力的奮鬥著。
個人興趣所至,對這古今中外未有的如此龐大,而又有崇高理想之民間秘密結社,油然而生探幽搜秘的好奇心;雖稍有涉獵卻感觸良多,甚覺有正本清源,作一番系統研究之必要。但由於從前「幫會」是一種民族革命秘密的結社,先天有保密之本能,而其「上不稟父母,下不傳妻子」的家規,更遑及朋友與外人了。如欲有所瞭解,誠非易事。雖然多年以來,網羅收集資料,諸多考證研究,再加上道聽塗說,而所知仍是一鱗半爪,點點滴滴而已。直到數年前,真可謂瑞雲天降,及精誠所至,一個千載難逢的機緣下,由一位長者的引見,進謁了一位在清洪兩門都有崇高地位與聲望的老先生,承他老人家不棄,見我暗裡摸索,事倍功半,難有所獲,於是網開一面,准我就有關「幫會」探討所發生的疑惑,只要可以告知者,他老人家都不厭其詳,一一作答。此實乃我生平罕有之快事,因問答之間,每有撥雲霧而見青天之感,與入迷途而重回大道之情形。並且徵得老人家同意,可以傳述他人,使會中之隱秘可以曉然於世。惟天不假年,老人家數年前以八四高齡辭世。而今將他老人家所述之事不敢私藏於己,縱使掛一漏萬的披露出來,亦聊表對他老人家些微紀念的心意,并願因而拋磚引玉就教於高明賢者。
明末清初,先賢大儒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朱舜水、傅青主等有感於國破家亡,漢人受盡亡國之痛。檢討亡國之病源,在人心入邪,而一般士大夫降志辱身,爭取富貴,毫無氣節;遠不如下層社會之販夫走卒,屠狗賣漿者流,倒多忠義之輩,惜無組織,散漫如沙,乃想起墨家的方法,摻合民族精神,以先賢先聖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為中心加以整理與擴充;再貫以中國歷史上,仁義、俠義、忠義精神典型的代表人物,與佛教禪宗鼻祖達摩祖師普渡眾生的慈悲精神;以不同的形式與組織方法去組幫結會,分任直接、間接反清復明的任務,於是近代的「幫會」因而產生。讀者但觀王船山之「讀通鑑論」所述:「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異類間之。」又說:「即使桓溫輩成功而纂,猶賢於戴異族以為中國主。」是何等沉痛的話。
朱舜水在「陽九述略」「滅虜之策」,起句即謂:「滅虜之策,不在他奇,但在事事與之相反,彼以殘,我以仁,彼以貪,我以義,解其倒懸,便已登之衽席,出之湯火,斯為沃以清涼,則天下之赤子,與天下英雄豪傑,皆我襁褓之子,同氣之弟,安有不合群策畢群力,以報刺骨之深仇哉。」其語氣之雄壯悲憤,豈非創始革命幫會之訓詞乎?又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來惕勉吾人的顧亭林先生,亦感國家淪於異族,十年策馬,往來邊塞,而目的在聯絡各地志士,再五上思陵,更表現對故國之忠,至於隱闡種族大義,暗佈革命學說,組織民間團體,以待有為,更著「日知錄」一書,其目的是想保存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作為將來復興民族精神之用。在在表現了當年志士潛跡謀國之不懈,努力奮鬥之不怠。三百年來這一保種復國的「幫會」團體,亦因而茁壯成長。
考近代幫會之產生,乃以民族革命為主旨。以忠義為行誼,凡參與的志士皆忠胆義氣,性情中人。惟觀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情流露,古道熱腸,無畏無私之表現,與純摯坦爽之秉性,實「俠者」之所為也。誠願吾等有志之士,瞭解「幫會」是以忠義救國為夙願的革命精神團體,其以民族至上,國家第一,與踐履實行三民主義的心情與志向,是何等的崇高,何等的偉大。而今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大前提下,吾人深信在家子弟,在海外、在大陸,必然潛滋暗長的日漸茁壯,一俟時機到來,必然全力投入,慷慨輸將,義無返顧的把一切貢獻出來,爭取復國的最後勝利,與三民主義實行的成功。
一、安親是保種復國的革命團體:
民族主義這個東西,是國家圖發達和種族圖生存的寶貝。自從滿清順治入主了中國之後,明朝的忠臣義士,在各處起來抵抗,當中一些富有民族思想的人,覺得大事去矣!再沒有能力可以和滿清抵抗了,便對於下流社會和江湖上的人,收羅起來,結成團體,把民族主義放到裡面去。
(節錄:孫中山著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三講)
到了明末清初,則顧亭林(炎武)、黃梨州(宗羲)、王船山(夫之)、李二曲(顒)、顏習齋(元)、傅青主(山)等大儒輩出,皆斥玄虛、重實用;以經世之學救民族,以性命之學導人心,中國的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思想,從此蘊植於民間,歷二百餘年,竟有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專制,建立共和民國。
(節錄; 蔣中正著中國之命運第六章第二節)
國父 孫中山先生不但參加了這個團體,並藉著這個團體的合作與支持,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民國。這些個團體就是我們所稱為「幫會」,也就是國父在「三民主義」中再三提到的「會黨」。
中國近三百年來,組織最龐大,存在最長久,對國家民族最有貢獻的兩個幫會,就是「清幫」與「洪幫」,也有人稱之為「清門」與「洪門」。而實在說起來,「清」「洪」兩幫是一體的兩面,而無所分野的,就如同我們的手心和手背一樣;惟因成幫之時,環境現實的原因,以及宗派的分衍,與獻身民族工作的限制,才分為兩個幫的,也就是兩門的,就像一個房屋的前門和後門一樣。惟其熱愛國家、愛民族以及尚忠義的精神,則完全一樣無分軒輊。再者兩門之規距儀注、宗旨規律亦頗有雷同,甚少差異之處。故江湖有諺:「只有金盆栽花,沒有清洪分家。」更足以證明兩幫其不分彼此,情同手足之密切關係了。
考其源流,清洪兩幫都是明亡之後,滿清入關,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一般愛國志士,矢志反清復明,不顧滅族及個人生死,而組成忠義精神的民族革命團體。在辛亥起義,革命成功以前。海內外會黨團體,對國父所領導的革命事業,都曾作過竭盡全力的參與,其毫無保留金錢的贊助及生命的犧牲,終於在九次失敗之後,最後在武昌起義才一舉而獲得成功,這一次一次起義,一頁頁血淚的史蹟,遍載在我們中華民國的開國文獻中,其史實斑斑可考,歷歷可數的記錄,在我們中國國民黨的黨史中更有詳確的記載。
在北伐期間,幫會更是風起雲湧,在各地區直接地間接地為全國的統一在努力著,同時亦配合革命軍的清黨作了偉大的貢獻。抗日期間,會黨領袖張樹聲、杜月笙、李福林、潘子欣等人,又組織「國民動員委員會」,全面發動民間力量,協助政府抗戰的任務。進而配合戴雨農將軍籌組,純幫會人士組成的「忠義救國軍」,在淪陷地區從事對偽軍策反與聯絡,及對日軍攻擊及破壞的工作,以及諜報等敵後工作,直到抗戰勝利,其間犧牲之大,事蹟之慘烈,使日寇胆畏心驚而戰志頹然,非但卻除了亡華之念,更由然而生怯退之想。而今中共竊據大陸以後,吾人深信「忠義秉性」「俠胆熱血」的在家人士,必然更忠勇奮發,義氣千秋的從事反抗共黨的暴政,及默默的作復國的準備工作。
凡在家者,亦是性情中人。大家講義氣,重然諾,行仁結義;而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與慷慨就義,捨身成仁,不講功利現實,無視功名富貴,皎然志節的俠義行徑,實在值得吾人欽羨仰慕。再因在家的人,做人行事,向來看重埋首踐履,鼎力而為,且有功不居,功成身退,絕不宣揚標榜,以致諸多仗義行俠之事,雖鮮為人知曉,卻更使吾人佩服景仰。「幫會」產生於異族侵凌之際,往昔以「反清復明」為已任;而今更以國家復興推翻共產暴政為依歸,念念以「三民主義」的實行為心願,時時以「禮義廉恥」四維的發揚為目標在努力的奮鬥著。
個人興趣所至,對這古今中外未有的如此龐大,而又有崇高理想之民間秘密結社,油然而生探幽搜秘的好奇心;雖稍有涉獵卻感觸良多,甚覺有正本清源,作一番系統研究之必要。但由於從前「幫會」是一種民族革命秘密的結社,先天有保密之本能,而其「上不稟父母,下不傳妻子」的家規,更遑及朋友與外人了。如欲有所瞭解,誠非易事。雖然多年以來,網羅收集資料,諸多考證研究,再加上道聽塗說,而所知仍是一鱗半爪,點點滴滴而已。直到數年前,真可謂瑞雲天降,及精誠所至,一個千載難逢的機緣下,由一位長者的引見,進謁了一位在清洪兩門都有崇高地位與聲望的老先生,承他老人家不棄,見我暗裡摸索,事倍功半,難有所獲,於是網開一面,准我就有關「幫會」探討所發生的疑惑,只要可以告知者,他老人家都不厭其詳,一一作答。此實乃我生平罕有之快事,因問答之間,每有撥雲霧而見青天之感,與入迷途而重回大道之情形。並且徵得老人家同意,可以傳述他人,使會中之隱秘可以曉然於世。惟天不假年,老人家數年前以八四高齡辭世。而今將他老人家所述之事不敢私藏於己,縱使掛一漏萬的披露出來,亦聊表對他老人家些微紀念的心意,并願因而拋磚引玉就教於高明賢者。
明末清初,先賢大儒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朱舜水、傅青主等有感於國破家亡,漢人受盡亡國之痛。檢討亡國之病源,在人心入邪,而一般士大夫降志辱身,爭取富貴,毫無氣節;遠不如下層社會之販夫走卒,屠狗賣漿者流,倒多忠義之輩,惜無組織,散漫如沙,乃想起墨家的方法,摻合民族精神,以先賢先聖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為中心加以整理與擴充;再貫以中國歷史上,仁義、俠義、忠義精神典型的代表人物,與佛教禪宗鼻祖達摩祖師普渡眾生的慈悲精神;以不同的形式與組織方法去組幫結會,分任直接、間接反清復明的任務,於是近代的「幫會」因而產生。讀者但觀王船山之「讀通鑑論」所述:「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異類間之。」又說:「即使桓溫輩成功而纂,猶賢於戴異族以為中國主。」是何等沉痛的話。
朱舜水在「陽九述略」「滅虜之策」,起句即謂:「滅虜之策,不在他奇,但在事事與之相反,彼以殘,我以仁,彼以貪,我以義,解其倒懸,便已登之衽席,出之湯火,斯為沃以清涼,則天下之赤子,與天下英雄豪傑,皆我襁褓之子,同氣之弟,安有不合群策畢群力,以報刺骨之深仇哉。」其語氣之雄壯悲憤,豈非創始革命幫會之訓詞乎?又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來惕勉吾人的顧亭林先生,亦感國家淪於異族,十年策馬,往來邊塞,而目的在聯絡各地志士,再五上思陵,更表現對故國之忠,至於隱闡種族大義,暗佈革命學說,組織民間團體,以待有為,更著「日知錄」一書,其目的是想保存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作為將來復興民族精神之用。在在表現了當年志士潛跡謀國之不懈,努力奮鬥之不怠。三百年來這一保種復國的「幫會」團體,亦因而茁壯成長。
考近代幫會之產生,乃以民族革命為主旨。以忠義為行誼,凡參與的志士皆忠胆義氣,性情中人。惟觀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情流露,古道熱腸,無畏無私之表現,與純摯坦爽之秉性,實「俠者」之所為也。誠願吾等有志之士,瞭解「幫會」是以忠義救國為夙願的革命精神團體,其以民族至上,國家第一,與踐履實行三民主義的心情與志向,是何等的崇高,何等的偉大。而今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大前提下,吾人深信在家子弟,在海外、在大陸,必然潛滋暗長的日漸茁壯,一俟時機到來,必然全力投入,慷慨輸將,義無返顧的把一切貢獻出來,爭取復國的最後勝利,與三民主義實行的成功。
當前的使命及社會存在價值
一個組織、一個團體,因為時代的需要而產生而發展;同時,或亦因時代的變遷而沒落而式微。如何使一個有三百多年悠久光榮歷史的團體「安親」,不被時代潮流淘汰、湮滅,研究符合時代需要的任務目標,策擬中心思想,而齊全力以赴;如此,這個組織這個團體才有存在的價值,亦才獲得持續的新生命。
安親之最初的目的,在於反清復明,現滿清早已覆亡,而反清復明之意識,仍留存於一般家人腦中而不自覺,此亟應糾正者。現中華民國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構成的五族平等,並無軒輊,若仍因襲其反清復明之舊觀念,有失時代之認識。我國已成民主國家,主權在民,議會由國民推舉所產生,其政府治權之行使,凡屬國民,均應信賴、遵守、支持與合作,切不可有敵視、漠然之態度。當此共黨猖狂胡為,馬列荼毒國脈生機之時,全國國民亦應以消滅共產暴政,摒棄馬列主義於中國為目標,不分男女老幼、黨派幫別、種族宗族、精誠團結,出錢出力,去奮力完成。安親子弟應知三民主義為復國建國之最高準則,當一致信仰奉行,以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觀念為依歸,順從政令,接受任務,集中意志力量,努力本位工作,以達成當前反共復國必勝必成的時代使命,及奠定三民主義實行,成功保證其社會存在價值。在共同篤守「忠義」的原則下,安親每一份子在思想上,行為上對國家民族盡忠。對同仁講義氣,發揚真誠的關切,與互助互信的誼情。在志切興旺家門,不計個人私利,舍我其誰?熱忱奉獻誠懇服務的氣慨與擔當的前提下,以「忠義」為依歸,皈依安親,與各行業各階層的家人,在祖師靈光下結善緣。
吾人只要秉持「忠義」的準則,立身行事,將處處都得到安親家人的關顧庇佑。謹記「前人」的慈悲,恪遵祖師的訓戒,則必然知友處處,任何困危皆得臂助。如此吾人能契合志同道合之士於各方,一經連繫倍感親切,即無親得親,無友得友;交友滿天下,更遑論無衣得衣,無食得食,一宿三餐的家門義氣,即任何「三災八難」,艱危困頓,亦莫不得到助益。異地不陌生。國外更親切,如此契交知友到處是,豈不是海內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吾安親家人,至性純情,且摯誠熱忱。彼此關切乃本份,克盡己責,義風遠播,人人欽仰;如此推己及人,己立立人,互助困危於當急,共拯災禍於頃刻。故安親家人之所在,亦義氣充沛之處;一處講義氣,處處得回報。有諺:「一根草一滴露,每人頭上一片天,片片相連走萬里。」
吾安親家人,時以「忠義」為念,師徒如父子,兄弟如手足。一切以「義」為準,不羨富貴不嫌貧,只重義氣千秋人。千金難進安親門,萬金不卻師生緣;真情厚誼家中有,豪俠義行安親門。時聞人言:「進家為何?結仁結義也。」
http://tw.myblog.yahoo.com/anchin-319414/article?mid=270&prev=271&next=269&l=a&fid=5
一個組織、一個團體,因為時代的需要而產生而發展;同時,或亦因時代的變遷而沒落而式微。如何使一個有三百多年悠久光榮歷史的團體「安親」,不被時代潮流淘汰、湮滅,研究符合時代需要的任務目標,策擬中心思想,而齊全力以赴;如此,這個組織這個團體才有存在的價值,亦才獲得持續的新生命。
安親之最初的目的,在於反清復明,現滿清早已覆亡,而反清復明之意識,仍留存於一般家人腦中而不自覺,此亟應糾正者。現中華民國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構成的五族平等,並無軒輊,若仍因襲其反清復明之舊觀念,有失時代之認識。我國已成民主國家,主權在民,議會由國民推舉所產生,其政府治權之行使,凡屬國民,均應信賴、遵守、支持與合作,切不可有敵視、漠然之態度。當此共黨猖狂胡為,馬列荼毒國脈生機之時,全國國民亦應以消滅共產暴政,摒棄馬列主義於中國為目標,不分男女老幼、黨派幫別、種族宗族、精誠團結,出錢出力,去奮力完成。安親子弟應知三民主義為復國建國之最高準則,當一致信仰奉行,以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觀念為依歸,順從政令,接受任務,集中意志力量,努力本位工作,以達成當前反共復國必勝必成的時代使命,及奠定三民主義實行,成功保證其社會存在價值。在共同篤守「忠義」的原則下,安親每一份子在思想上,行為上對國家民族盡忠。對同仁講義氣,發揚真誠的關切,與互助互信的誼情。在志切興旺家門,不計個人私利,舍我其誰?熱忱奉獻誠懇服務的氣慨與擔當的前提下,以「忠義」為依歸,皈依安親,與各行業各階層的家人,在祖師靈光下結善緣。
吾人只要秉持「忠義」的準則,立身行事,將處處都得到安親家人的關顧庇佑。謹記「前人」的慈悲,恪遵祖師的訓戒,則必然知友處處,任何困危皆得臂助。如此吾人能契合志同道合之士於各方,一經連繫倍感親切,即無親得親,無友得友;交友滿天下,更遑論無衣得衣,無食得食,一宿三餐的家門義氣,即任何「三災八難」,艱危困頓,亦莫不得到助益。異地不陌生。國外更親切,如此契交知友到處是,豈不是海內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吾安親家人,至性純情,且摯誠熱忱。彼此關切乃本份,克盡己責,義風遠播,人人欽仰;如此推己及人,己立立人,互助困危於當急,共拯災禍於頃刻。故安親家人之所在,亦義氣充沛之處;一處講義氣,處處得回報。有諺:「一根草一滴露,每人頭上一片天,片片相連走萬里。」
吾安親家人,時以「忠義」為念,師徒如父子,兄弟如手足。一切以「義」為準,不羨富貴不嫌貧,只重義氣千秋人。千金難進安親門,萬金不卻師生緣;真情厚誼家中有,豪俠義行安親門。時聞人言:「進家為何?結仁結義也。」
http://tw.myblog.yahoo.com/anchin-319414/article?mid=270&prev=271&next=269&l=a&f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