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2 23:54:38mary

台灣的食品科技

曾經看過一則「愛國笑話」──
美國觀光客搭乘計程車遊市區,看到水果攤賣的橘子
他問:「在台灣,你們吃完橘子之後,橘子皮怎麼處理呢?」
司機說:「丟掉啊!」
「No, No, No,在美國,我們把橘子皮回收製成果汁,賣到台灣。」
走了一段路,美國人又看見路旁的廢棄輪胎
又問:「在台灣,廢棄的輪胎你們怎麼處理?」
司機沒好氣的說:「既然廢棄了,還能怎麼處理?」
美國人得意的回答::「在美國,我們將廢輪胎回收製成保險套,賣到台灣。」
司機又問:「那你們用過的保險套怎麼處理呢?」
美國人答:「用過的保險套,當然是丟掉啊!」
「No, No, No,在台灣,我們把用過保險套回收製成口香糖賣到美國。」

我一直以為這只是笑話,直到最近看到幾則消費新聞──
發霉的黑色麵粉可以變成剔透的水晶餃、QQ的珍珠粉圓;
餿水可以提煉出綠藻糖,變成製作蛋糕的原料;
清潔劑裡的酒精,可以釀製梅子酒……
台灣的食品科技,未免「太進步」了吧?
原來,資源回收再利用,做得最好的,是食品加工業
這些黑心廠商所創造出來的台灣奇蹟算不算「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