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19 01:21:56mary
牽手或跑步?
228那天,要同百萬人牽手?還是跑步?
我想參與「牽手」活動,無關乎政黨色彩,只因我不喜歡跑步
再者,牽手活動的現場台一線,距離我工作的地方、住的地方都近
也是我平常最愛開車兜風的大馬路,若是閒來無事,湊個熱鬧也無妨。
但我聽說有些人很擔心,說什麼「撕裂傷口」「破壞族群和諧」
也不能說那是「杞人憂天」,群眾是盲目的,再加上有心人的操作
誰知道會發展成什麼狀況。這些人的擔憂亦有理路可循。
不過,話又說回來,台灣是民智未開的化外之地嗎?台灣人民有那麼愚蠢嗎?
幾次預演,參與的人都「玩」得滿開心的,也沒聽到多少激情的政治語言
也許大部分的人都和我一樣,沒什麼政黨色彩,純粹為了好玩
為了締造一個新的世界記錄。
出面喊話又被扣帽子亂罵,鬧得滿城風雨、漫天口水的,是侯孝賢,
他可是響譽國際的知名大導演,
曾經以二二八為題材拍攝電影悲情城市,還得了大獎,揚名國際
當年我也進電影院「朝聖」──很多人在電影院裡睡著(我努力ㄍㄧㄥ住)
侯導演有他獨特的美學風格,也許我太過年輕,看不懂電影深層的悲憫。
另有一部也是以二二八為背景的電影,在我看來就有趣多了──
林強主演的天馬茶房,時代背景是大戰末期到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天
穿插著動聽的歌曲、活潑的話劇,還有小人物的愛情故事
去年,學生問我二二八是怎麼回事,我給他們看了這部電影
今年,應該會再給學生看這部電影吧!
看過「天馬茶房」,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愛情的力量」
說實話,我不喜歡時下各類型的愛情悲喜劇,這些戲劇詮釋愛情的方式
或浪漫、或煽情、或誇張、或悲情……都很不實際。
但「天馬茶房」裡的愛情,卻有一種平淡的力量,特別是在那樣的背景時局
那是非常苦悶的年代,大戰的末期直至二二八事件發生
好像看不到未來,每個人都很苦悶,不知該何去何從,
只有兩個年輕人(一對小愛侶)他們的愛情成為唯一的小小的幸福
愛情是苦悶年代裡唯一的期待,是創作的泉源,也是面對未來的勇氣
就是這部影片讓我對「愛情」有新的體悟。
也是這部影片,讓我重新省思:為什麼古往今來,愛情是文學常見的主題
為什麼除志摩以追求愛情來表現他對自由的企望
為什麼在紅樓夢裡寶黛的自由戀愛被當作是對封建社會的反抗力量
牡丹亭裡的愛情讓人歌頌至今,是因為兩個年輕人因愛而克服重重險阻
原來,愛情不只是愛情,不只是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轟轟烈烈、纏綿悱惻
愛情更是一種力量,一種面對各種艱難險惡苦悶無望的力量
是一種讓人勇敢的活著的力量。
而,那些讓我討厭的通俗愛情劇(愛情故事)都缺乏這種深刻的力量。
大戰末期的天馬茶房,名為「茶房」,其實是咖啡廳,
也是一個新劇團的練習場所,當皇民化推行得如火如荼
他們仍用各種方法掩護,只為了演出自己的(本土的)戲劇
演出時得有人在門外把風,日警一來立刻換戲碼。
劇中的新話劇和整體劇情是相呼應的,
男女私奔戲「咕咕雞」,兩次演出都在私奔的緊要關頭被軍警打斷
一次是日警,一次是國民政府的軍隊,都是不許台語的演出。
而最後,天馬茶房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阿玉與阿進)他們的私奔計畫
也是被政治力量而破壞。(阿進被流彈誤殺)
影片的最後一幕,阿玉坐在海邊等不到阿進,何等悲涼
阿進說:「未來,它會一直來、一直來……」
是啊,未來,一直來、一直來,我們走過了二二八、白色恐怖、解嚴……
直到現在民選總統、公投……。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
但未來還是一直來一直來………
活著的人,只要還活著,就要勇敢的活下去。
影片結束了,學生問我:「阿玉怎麼辦?後來怎麼了?」
「你們說呢?」未完的事,我讓學生去猜想
有人說:「剛好約在海邊,乾脆跳海吧!」
若是如此,大概又會有人很老套的來上一句──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我認為阿玉等到天色大亮,等不到阿進,就提著行李回家了
時局那麼混亂,她當然要回家,和家人相守
然後,勇敢的活下去。(愛─包括親情,是讓人勇敢活下去的力量)
戰後五十年的台灣,不就是靠這些堅毅活著的人創造奇蹟嗎?
我不相信政治口號,不相信政客的空頭支票,但我相信台灣人民的生命力!
「天馬茶房」讓我感動,因為它是屬於小人物的,
大時代有許多轉變,日本人來了、日本人走了、國民政府來了……
不同的統治集團,相同不合理的對待,台灣的小老百姓一樣生活
要吃飯、要喝咖啡、要唱歌、要演新劇、要工作
活著就是這麼一回事,不管合理不合理,總得去應付。
而我們(觀眾)有距離的觀看這一切
(這距離是雙重的,一是時間睽隔五十年,二是現實與電影的差距)
可以抽離而客觀的看待這一段歷史,也可以悲憫同情這個苦悶的時代
或者聽聽悅耳的歌曲,看一段小人物的悲喜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