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4 01:16:54小元元

全球資本主義與民主之死—讀《當企業購併國家》

 

 

「全球資本主義與民主之死」其實就是《當企業購併國家》這本書的小標,第一次注意這本書大概是在兩年多前,當時正準備換工作,重新拾起經濟學相關書籍,這本書一直就是我的口袋名單,不過直到最近,才真的認真的看上一便。

 

書中第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是全球前一百個經濟體當中,51個是企業,只有49個是國家,企業勢力已經慢慢凌駕國家勢力,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我簡單把這本書的邏輯歸類如下:

1.      英國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上台後,採取自由式放任經濟,將過多權力交到企業手上,同時讓企業犧牲政治與民主(尤其是第三世界的民主),以換取市場佔有率

2.      政府透過降低營業稅率、將公共企業民營化等措施把企業養成巨獸,而企業藉由供養政治人物取得商機。

3.      當企業被養成龐大的跨國企業後,依照利益做資源配置,將工廠遷至低人力成本國家,造成已開發國家勞工面臨失業,拉大當地貧富差距,而低人力成本國家常是第三世界國家,政治腐敗,跨國企業反成支持獨裁政權的打手。

4.      在政府與企業站在同一邊後,一般人民只能自力救濟,對不道德的企業進行抵制,進而推動企業基於自己的利益發展公益事業,當然有些企業家發自內心的參與公益活動。

5.      一般人民對企業的討伐顯然不見得占得住腳,偶有盲目抗爭的狀況,未來最好的方法是能夠設立跨國的社會組織,監督跨國企業,各國也不該採取自由式放任經濟政策,應該督促政治人物盡自己的本分。

 

今年還沒過一半,就有好幾個例子可以說明跨國企業與國家的關係,包括年初的Google宣佈退出中國,近期也有富士康的跳樓事件,這兩天的新聞還有學者跳出來連署批評郭台銘是「台灣之恥」,都說明作者在九年前提出的問題直到今天仍舊存在,我特別利用wiki的資料查了一下,二○○九年的世界前一百大經濟體中,45個是企業,55個是國家,可見即便金融風暴之後,跨國企業勢力仍舊驚人。

 

老實說,如果是一個相信自由經濟制度的人,對於企業追求獲利的目標原本就不該苛責,鴻海之所以可以有比其他代工廠更高的毛利率,也都是節省成本而來,軍事化的企業管理風格也非郭董獨有,該關注的應該是政府是否有盡到自己的角色,有沒有合理的勞動法令?(例如目前有太多企業,包括我剛離開的公司,實行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的制度,這是否合理?)有沒有監督機制促使企業確切實行?而將國家稅收大部分都由受薪階級負擔是正確的嗎?對企業接連降稅真的就能促進經濟?還是這只是另一種所得移轉,把政府原來可以收得到的稅收轉成企業獲利,只讓企業股東得利?

 

作為一個勞動者來說,軍事化管理當然不是樂見的制度,但政府到底有沒有建構一個合理的就業環境,讓勞動者在身心健全發展下得到應得的報酬,而企業也由勞動者的貢獻下得到利益,建造勞資雙方的雙贏局面?現在我只看到政府的無能、企業家的無情、勞動者的無力,也難怪民主已死,資本主義萬歲,難道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真的有可能發生?

 

 

乳牛 2010-06-19 11:27:57

在網路上看到有一個人,
盛讚你舊東家用「人性的觀點」探討富士康事件,
我實在是忍不住不爭氣地笑了。

版主回應
其實舊東家的經營模式原本就號稱是媒體界的鴻海
只不過媒體總是要罵罵人才過癮
希望他們能藉由這樣的探討回頭看看自己的經營模式了
(我想很難,他們不像郭台銘受到了一些教訓)
2010-06-20 23: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