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知道……
教書二十年,遇到很多想都沒想過的狀況。遇過形形色色的學生不當行為後,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果他知道」結果會如何?應該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吧!
多年前有個學生放學後在校園外閒逛,不知不覺的鑽進了一間倉庫。他驚喜的發現那是一個「糖果屋」,裡頭好多飲料和零食,於是不假思索抱了一箱回家。搬的過程被貨品的主人發現,一狀告到學校,我把學生叫到面前一問,他竟然說那是撿到的。
如果他知道那樣的行為會被同學批評,甚至會被看輕,也知道那叫偷竊,還有可能會送派出所、少年法院,更可能會關到少年輔育院,我想他應該會多想一想,而不是毫不考慮的做傻事。
有個丫頭因為打躲避球、爭場地與人起爭執,結果找了隔壁班的男生,要跟另一個班的所有男生決鬥,結果才下完「挑戰書」就被筆者發現,及時阻止了一場「群架」。筆者將兼任「導演」的「女主角」叫來一問,她說在爭執中自己被罵「男人婆」,覺得受侮辱,所以要給他們班一點顏色瞧瞧。
如果他知道這種群架可能會有人受傷,最後或許將引發不可收拾的下場,自己也可能被貼上「麻煩製造機」的標籤,她應該不會只為了一句「男人婆」,就犯下教唆兩個班打架的錯誤。
有一個男生姓林,為了在情敵面前示威,將手往玻璃打去。他就像周星馳電影「功夫足球」的角色一樣,有打死不退的精神之外,還有神功附體。也像卡通影片的主角一般,一點兒都不怕被車撞,就算被卡車輾過了,也一樣可以變成壓扁的「活肉餅」跳起來。林同學的姿態如英雄,整個人架勢十足,在場的人應該會為之動容吧!只是那位幻想自己練過鐵砂掌的同學,肉身終究敵不過碎玻璃,三分鐘之內就被送到健康中心止血。他一邊止血還一邊哀號、叫痛、流眼淚,那副軟弱、娘娘腔的表現,讓人看得是既好氣又好笑。
如果他事先知道會受那麼嚴重的傷,還知道事後痛哭的蠢樣換來的是一直被反覆提起,直至畢業後還無法免除被恥笑,他哪裡敢裝出那副勇敢模樣,耍帥的一拳往窗戶搥過去?
這事還有更嚴重的「續集」。與他爭女友的另一位陳姓男同學,兩人彼此互看不順眼,陳同學找來一群哥哥的朋友,在週末擋在林同學回家的路上。後來這位爸爸是警官的林同學機伶的打電話要老師出面解危,我才護送他脫離險境。儘管暴力事件並未上演,但確實也真令人捏了一把冷汗。
隔週一到學校,我把那位找麻煩的陳同學找來問,他居然理直氣壯的說:「既然他不怕痛,擺明對我挑釁,還向我嗆聲說我沒種,我當然要教訓他!」
陳同學明明自己差點就犯下嚴重錯誤,甚至要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但是他講話時是多麼理所當然啊!
這些犯了錯的同學多半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錯得多嚴重,也大概不清楚被傷害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有多麼恐懼和多麼難過吧!
校園中發生這樣大欺小、強欺弱、眾凌寡的事件時有所聞。再加上經歷學生所「合演」的許多令人難以忘記的「情節」,我不免思索著──「如果他(她)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他(她)能夠易地而處,一切會不會不一樣呢?」
作為老師,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建立良善的行為,引導學生學習與同伴和樂相處?要怎麼做才可以讓他們「打成一片」,而不是「打成一團」呢?
在行為建立的指導過程中,筆者除了提醒同學一旦不幸發生霸凌事件,受到欺負、威脅時先鎮定下來,接著要能夠尋求合適的管道幫助自己外,更教導學生不可以有意或無意的成為加害者。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開始在課堂上透過導讀自己編寫的校園故事,以價值澄清的討論來進行道德教學。慢慢的我更將想要指導的做人做事道理融入教材中。再等到同學對這樣的故事產生興趣之後,將發生在班上的事情加以轉化,改編於課堂上進行導讀、分組發表、戲劇演出和團體討論。
前幾年挑選了課堂引導的二十篇故事編輯成「潑猴班的校園生活故事」。出版之後,身邊同事、家長和學生頗為肯定。這個學期特殊的機緣帶到了學校五年級一個活潑、不容易掌控的班級。剛接這個班的時候,他們說得上是精力過盛的「搞怪蠻牛班」,有同學故意聯手伸出腳絆倒瘦弱的同學;有同學跟低年級的學弟搶球場,在過程中嗆聲、威脅;有同學因為惡作劇戮痛同學要害而造成一個不悅、一個受創的兩敗俱傷結果;更有同學調皮搗蛋,因為不滿意女性班長糾正自己課堂中不守秩序行為懷恨在心,而在特殊的機緣「撿到」她的鞋子時,將鞋子當成足球,從司令台踢到操場中央。
筆者仔細觀察、整理、轉化之後,將班上發生的「狀況」寫成一篇篇的生活故事短文,在課堂之中進行導讀。這些班上同學感覺到熟悉的故事,讀起來親切而有有說服力,同時也少了直接指責、公開批評的火藥味,對導正高年級小朋友行為,達到相當不錯的效果。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提出生活中遇到的狀況,可以讓同學在模擬、假想的情境中反省,學會設身處地。一方面能改掉不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還能夠知道如何與身邊的人好好相處。
一個學期下來,班上共導讀了十四篇輕鬆、引導話題、配合校園生活的「品格教育教材」。期末,我更將這十四篇文章裝訂成「公蝦米故事集」(閩南語「說什麼故事集」的意思)半成品。釘好之後,發給各組一本,故事集半成品裡頭留了空白處讓各組針對每則故事進行回饋及繪製插畫。回饋完成後,各有特色的分組「成品」陳列於班級讀書角中,供同學自由取閱。如此一來,可以收到進一步反省和觀摩的效果,當然老師更沒忘記針對每則故事進一步提出讀後深思的反省問題,好讓同學仔細想一想。
作為一位老師雖然有時也會有情緒,但絕不可能放棄;作為一位老師我總把自己當成移山的愚公;當成伐桂的吳剛;當成填海的精衛和希臘神話中的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如潮水般經年累月、一波接著一波的對學生耳提面命,也在講過一次又一次之後,給學生一次再一次的機會之後,相信長此以往必然可以收到形塑學生良善行為的效果。
在我的腦海更無比堅定的深信:「如果他知道」不該做哪些事,也知道做了不該做的事會有哪些後果,他就比較不會犯下那些錯事;我也相信「如果他知道」師長對小朋友永不放棄,永遠想盡辦法要幫助他往人生的光明面走去,這份關愛也必然會為他向善的人生歷程提供極大的支持力量。
(禎)的很好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immy1234567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