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4 22:51:21springtree
大雁展翅~南投澀水
澀水社區,一座九二一地震災後誕生的社區,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過了中潭公路54.5K大雁隧道,就進入社區夢想重建版圖,面積六十公頃的社區,貌似蓮花座山谷地形,築夢人家就分散在蓮心和花瓣的底部,肯做實做的雙手,像護持法華的花瓣,也像大雁雙翅,將大地震後殘破家園,帶向法喜世界。
地震前,澀水社區是大雁村七、八、九鄰群居的小聚落,位於海拔六百到八百公尺,默默無聞又平凡的封閉農村,住的多數是有親戚關係的自家人,傳統老舊的土角厝、僅容一車通行的狹窄道路,類似的安靜小村落,在台灣鄉間有好幾百個,要不是七年前那一場天搖地動,也許不會有今日的澀水社區。
九二一大地震,震央所在地的南投縣傷亡慘重,跟鄰近鄉鎮相比,當時還屬於大雁村的澀水居民直說自己很幸運,然而根據九二一重建委員會統計資料,地震造成澀水社區三十五戶全倒,六戶半倒,當時社區常住住戶不過五十戶,社區九成的房子都倒了,你再問澀水人,這樣幸運嗎?他們會告訴你,很幸運阿!因為我們的親人都還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樂觀的台灣人常掛在嘴邊,如果連青山都不在了呢?那麼澀水人「打斷手骨,顛倒勇」的故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本文登於鄉間小路月刊)
地震前,澀水社區是大雁村七、八、九鄰群居的小聚落,位於海拔六百到八百公尺,默默無聞又平凡的封閉農村,住的多數是有親戚關係的自家人,傳統老舊的土角厝、僅容一車通行的狹窄道路,類似的安靜小村落,在台灣鄉間有好幾百個,要不是七年前那一場天搖地動,也許不會有今日的澀水社區。
九二一大地震,震央所在地的南投縣傷亡慘重,跟鄰近鄉鎮相比,當時還屬於大雁村的澀水居民直說自己很幸運,然而根據九二一重建委員會統計資料,地震造成澀水社區三十五戶全倒,六戶半倒,當時社區常住住戶不過五十戶,社區九成的房子都倒了,你再問澀水人,這樣幸運嗎?他們會告訴你,很幸運阿!因為我們的親人都還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樂觀的台灣人常掛在嘴邊,如果連青山都不在了呢?那麼澀水人「打斷手骨,顛倒勇」的故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本文登於鄉間小路月刊)
澀水社區重建工作在地震後一個月展開,不是拼氣魄,也不是自我安慰,居民用五年時間摸索,同心協力,自助人助,找回安居的心情,也重建一個可以樂業的家園。
重建工作定調前,山居歲月充滿不安定的疑慮,居民擔心有餘震,討論著要不要搬到都市,前任大雁村村長蘇水定與一群不願被震走的村民,不想棄守家園,自發性成立「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重建委員會」,並發下豪語,要讓澀水成為災後重建社區營造的示範區。
一開始沒有專業團隊協助,委員們率先捐款一千元,居民林顯章捐出了半倒的房子做為辦公室,秘書葉瑞美到新竹募了十萬元,購買電腦、傳真機、辦公桌等設備,社區重建工作就這麼開張了。
兩個月後,南投縣政府城鄉新風貌規劃團隊加入重建行列,在專業人士協助及官方資源挹注下,澀水社區再造家園行動上了軌道,重建一年半期間,社區每週都開會,居民輪流當主席,近百次的會議討論社區大小事,找出最大公約數,不是誰的名氣大就可以主導社區事務。
重建,不只是蓋新房子,更需要的是建立生活的力量與信仰,跟土地重新談戀愛。
重建工作定調前,山居歲月充滿不安定的疑慮,居民擔心有餘震,討論著要不要搬到都市,前任大雁村村長蘇水定與一群不願被震走的村民,不想棄守家園,自發性成立「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重建委員會」,並發下豪語,要讓澀水成為災後重建社區營造的示範區。
一開始沒有專業團隊協助,委員們率先捐款一千元,居民林顯章捐出了半倒的房子做為辦公室,秘書葉瑞美到新竹募了十萬元,購買電腦、傳真機、辦公桌等設備,社區重建工作就這麼開張了。
兩個月後,南投縣政府城鄉新風貌規劃團隊加入重建行列,在專業人士協助及官方資源挹注下,澀水社區再造家園行動上了軌道,重建一年半期間,社區每週都開會,居民輪流當主席,近百次的會議討論社區大小事,找出最大公約數,不是誰的名氣大就可以主導社區事務。
重建,不只是蓋新房子,更需要的是建立生活的力量與信仰,跟土地重新談戀愛。
重建團隊以找回澀水的故事為出發,發現當地曾是台灣陶土的故鄉,出產的紅茶曾經進奉日本天皇,居民們在歷史裡看見未來,從傳統找到創新的契機,決定以承傳地方文化的陶藝,結合自然生態、民宿和地方小吃,營造觀光休閒園區。
「澀水」因溪水水質含鐵質過高,生澀難以入口而得名,特殊水質卻讓當地出產高品質的陶土,歷史上記載,一百五十年前, 澀水魚池一帶出產土質細膩、象牙白色的優質陶土,澀水陶土屬於黃棕壤土,位於地表下五到八公尺,三0年代曾是全台主要陶土供應地。
澀水曾有一座小型蛇窯,柴燒窯製作水缸及茶壺,堅持不上對人體有害的釉采,以高溫溶化火灰的方式,連續七十二小時持續高溫達一千二百度以上,完工後的溫敦坯體,敲擊時發出渾厚共鳴,民國七0年代,塑膠製品崛起而廢窯,緊接著為避免挖山破壞水土保持,澀水社區也全面禁止開挖,陶藝逐漸淡出人們記憶。
為了重振陶土故鄉,現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蘇水定捐出土地成立陶藝教室,台灣工藝研究所並進駐社區,培訓居民成為陶藝種子,協助遊客體驗捏陶樂趣,社區老師傅也重出江湖坐鎮指揮,社區內處處可見陶版意象,家家戶戶的信箱全是DIY的迷你陶版屋,屋前方擺放兩個大大的陶土缸養蓮栽荷。
紅茶又是另一項傳奇的產業,蘇水定說,許多人不知道台灣曾經盛產紅茶,而且集中在魚池鄉一帶,文獻上記載,日治時期,日本人從印度引進大葉種阿薩姆紅茶,在南投縣蓮華池育種,後來日月潭一帶試種的紅茶在倫敦茶葉拍賣場獲得很高評價,也曾進奉日本天皇,於是南投縣有了台灣紅茶故鄉的美稱。
後因茶農不顧商業道德,加入其他樹葉魚目混珠,導致品質下滑,也因為台灣人喝茶習慣不同,外銷市場沒落了,紅茶產業也漸漸萎縮,農民們紛紛轉作高經濟價值的檳榔或高山烏龍茶,九二一地震前,社區也有為數不少的園藝。
居民們想,在大樹下用自家捏的茶壺,泡壺紅茶喝,感覺一定很不賴。於是,找回茶葉文化被列入重點項目。
蘇水定說,全球茶葉市場中,紅茶市場佔有率高達九成,阿薩姆是世界四大紅茶之一,魚池鄉則是台灣阿薩姆紅茶最大產區,但過去缺乏行銷與包裝加上枝葉稀疏、葉片大、產量少,阿薩姆紅茶的知名度與商品價值,在台灣敵不過沒有烏龍、包種茶。
澀水茶農著手改良品種,將印度的大葉種阿薩姆紅茶與台灣野生茶種配種而成的新品種「台茶十八號」,研發出「澀水皇茶」,並在鄉公所配合下推出「阿薩姆紅茶祭」,推廣新品種紅茶。
「澀水」因溪水水質含鐵質過高,生澀難以入口而得名,特殊水質卻讓當地出產高品質的陶土,歷史上記載,一百五十年前, 澀水魚池一帶出產土質細膩、象牙白色的優質陶土,澀水陶土屬於黃棕壤土,位於地表下五到八公尺,三0年代曾是全台主要陶土供應地。
澀水曾有一座小型蛇窯,柴燒窯製作水缸及茶壺,堅持不上對人體有害的釉采,以高溫溶化火灰的方式,連續七十二小時持續高溫達一千二百度以上,完工後的溫敦坯體,敲擊時發出渾厚共鳴,民國七0年代,塑膠製品崛起而廢窯,緊接著為避免挖山破壞水土保持,澀水社區也全面禁止開挖,陶藝逐漸淡出人們記憶。
為了重振陶土故鄉,現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蘇水定捐出土地成立陶藝教室,台灣工藝研究所並進駐社區,培訓居民成為陶藝種子,協助遊客體驗捏陶樂趣,社區老師傅也重出江湖坐鎮指揮,社區內處處可見陶版意象,家家戶戶的信箱全是DIY的迷你陶版屋,屋前方擺放兩個大大的陶土缸養蓮栽荷。
紅茶又是另一項傳奇的產業,蘇水定說,許多人不知道台灣曾經盛產紅茶,而且集中在魚池鄉一帶,文獻上記載,日治時期,日本人從印度引進大葉種阿薩姆紅茶,在南投縣蓮華池育種,後來日月潭一帶試種的紅茶在倫敦茶葉拍賣場獲得很高評價,也曾進奉日本天皇,於是南投縣有了台灣紅茶故鄉的美稱。
後因茶農不顧商業道德,加入其他樹葉魚目混珠,導致品質下滑,也因為台灣人喝茶習慣不同,外銷市場沒落了,紅茶產業也漸漸萎縮,農民們紛紛轉作高經濟價值的檳榔或高山烏龍茶,九二一地震前,社區也有為數不少的園藝。
居民們想,在大樹下用自家捏的茶壺,泡壺紅茶喝,感覺一定很不賴。於是,找回茶葉文化被列入重點項目。
蘇水定說,全球茶葉市場中,紅茶市場佔有率高達九成,阿薩姆是世界四大紅茶之一,魚池鄉則是台灣阿薩姆紅茶最大產區,但過去缺乏行銷與包裝加上枝葉稀疏、葉片大、產量少,阿薩姆紅茶的知名度與商品價值,在台灣敵不過沒有烏龍、包種茶。
澀水茶農著手改良品種,將印度的大葉種阿薩姆紅茶與台灣野生茶種配種而成的新品種「台茶十八號」,研發出「澀水皇茶」,並在鄉公所配合下推出「阿薩姆紅茶祭」,推廣新品種紅茶。
蘇水定說,台茶十八號以人工摘及採取茶葉最嫩的一心二葉部分,產量有限,最大特色在於含有肉桂與薄荷香氣,茶色深紅,入喉鮮爽甘醇,為了有別於其他茶區,並標榜曾經進貢日本天皇的歷史,推出「澀水皇茶」品牌,這是魚池鄉唯一通過經濟部商標局註冊的品牌,澀水皇茶年產四千公斤,行銷通路以網路為主,不太走實體通路,當紅的網路通路PC-home、Payeasy都買得到。
社區重建的效應還不僅於此,美麗的歐風別墅是另一個驚豔印象。
地震前,澀水多是老舊的三合院土角厝,少部分為磚造,地震震倒了村內九成房屋,居民迫切需要重建屋舍,當時,大家就想蓋一個像風景圖片裡的美麗房子,為了杜絕台灣的「加蓋」文化,居民討論達成統一藍色斜屋頂共識,一來無法加蓋,二來解決亞熱帶多雨氣候的問題。
該計畫列入南投縣農村聚落重建示範點,由農委會補助每戶十二萬元斜屋頂費用,並支付所有建築師費用,推動初期因過程繁瑣,眼見地震過後半年,其他社區居民蓋起鐵皮屋,而嘲笑澀水人睡貨櫃車或帳棚時,居民也開始心浮氣躁,委員會副主委蘇福來為了帶頭凝聚向心力,一家老少九口擠在停車棚大的空間內,堅持等到規劃圖出爐才開始蓋房子,即使被家人罵臭頭,他也不在乎。
如今二十四棟參與重建的藍瓦白牆歐式別墅,隱身碧綠青山間,像珍珠般耀眼迷人,初訪澀水的人,常會誤以為這是都市裡有錢人家的度假別墅,卻不知道社區裡的人家,日日夜夜都擁著異國風情入眠,部分別墅並轉而經營民宿,社區內第一家取得合法民宿資格的盧園就是一例。
盧園主人盧薰遠,當年也是重建運動健將,為推展重建工作,四處奔走、挨家挨戶遊說鄉親共同參與,後來參加生態解說員、陶藝教室課程,每天背著一個裝滿資料的大書包,連老婆徐粉妹都笑他,當學生時都沒這麼用功。
很有創意的他,無師自通的在民宿前搭建了一座咖啡涼亭,地板架在檳榔樹上,樹幹當支架以茅草為屋頂,夏日裡坐在茅草涼亭裡,餟飲一壺自家紅茶,配上一口徐粉妹烘焙的紅茶西點,山谷涼風為伴,度假般的節奏,卻是居民如常的生活,這種氣氛,吸引羨慕的遊客年年回到這裡,享受短暫的山居生活。
社區重建的效應還不僅於此,美麗的歐風別墅是另一個驚豔印象。
地震前,澀水多是老舊的三合院土角厝,少部分為磚造,地震震倒了村內九成房屋,居民迫切需要重建屋舍,當時,大家就想蓋一個像風景圖片裡的美麗房子,為了杜絕台灣的「加蓋」文化,居民討論達成統一藍色斜屋頂共識,一來無法加蓋,二來解決亞熱帶多雨氣候的問題。
該計畫列入南投縣農村聚落重建示範點,由農委會補助每戶十二萬元斜屋頂費用,並支付所有建築師費用,推動初期因過程繁瑣,眼見地震過後半年,其他社區居民蓋起鐵皮屋,而嘲笑澀水人睡貨櫃車或帳棚時,居民也開始心浮氣躁,委員會副主委蘇福來為了帶頭凝聚向心力,一家老少九口擠在停車棚大的空間內,堅持等到規劃圖出爐才開始蓋房子,即使被家人罵臭頭,他也不在乎。
如今二十四棟參與重建的藍瓦白牆歐式別墅,隱身碧綠青山間,像珍珠般耀眼迷人,初訪澀水的人,常會誤以為這是都市裡有錢人家的度假別墅,卻不知道社區裡的人家,日日夜夜都擁著異國風情入眠,部分別墅並轉而經營民宿,社區內第一家取得合法民宿資格的盧園就是一例。
盧園主人盧薰遠,當年也是重建運動健將,為推展重建工作,四處奔走、挨家挨戶遊說鄉親共同參與,後來參加生態解說員、陶藝教室課程,每天背著一個裝滿資料的大書包,連老婆徐粉妹都笑他,當學生時都沒這麼用功。
很有創意的他,無師自通的在民宿前搭建了一座咖啡涼亭,地板架在檳榔樹上,樹幹當支架以茅草為屋頂,夏日裡坐在茅草涼亭裡,餟飲一壺自家紅茶,配上一口徐粉妹烘焙的紅茶西點,山谷涼風為伴,度假般的節奏,卻是居民如常的生活,這種氣氛,吸引羨慕的遊客年年回到這裡,享受短暫的山居生活。
蘇水定說,經歷過大難不死,村民想開了,也不計較身外物,以前要徵收土地闢建公共建設很困難,但地震後不到半年,不少居民都簽下捐地同意書,澀水產業展示中心的土地,就是居民陳石定借給社區使用,竹編工藝教室及寬敞的道路都是居民捐地的成果。
居民也親手打造柴崁坪、水上、烏雞母林及田頂等四條步道,鋪磚頭、放枕木,假日裡挽袖整理環境,社區婆婆媽媽則組成合唱團,吟唱著自己創作的社區之歌,向訪客介紹尚介水的澀水社區,並接受國宴師傅調教,通過丙級餐飲檢定考試,當起社區內研發在地特色餐飲的鍋鏟大隊。
社區青年也沒偷懶,組成青年工作隊參與社區活動,帶動學習風氣,也為社區注入活力,居民們學陶、參訪優良社區、跟著老師進行社區生態研究,上環境美學的課,學習如何導覽解說,假日裡拿起麥克風介紹社區內一草一樹。
澀水社區重建過程獲獎不斷,地震隔年就拿到內政部全國社區評鑑優等、再一年又獲南投縣社區評鑑第一名,從地震危機中轉型為熱門的休閒景點,社區內已成立十家民宿,可容納四部遊覽車的遊客,但居民希望的是多保留一點生活原貌。
也許因為回歸平常心,蘇水定說,遊客就像是居民的朋友,並沒有干擾到他們的生活,熱情、單純是澀水人的性格,寧靜雅致,則是社區的特質,跟土地談戀愛,澀水人做到了,澀水的土地之美,在鄉間林野細水長流的傳頌著。
居民也親手打造柴崁坪、水上、烏雞母林及田頂等四條步道,鋪磚頭、放枕木,假日裡挽袖整理環境,社區婆婆媽媽則組成合唱團,吟唱著自己創作的社區之歌,向訪客介紹尚介水的澀水社區,並接受國宴師傅調教,通過丙級餐飲檢定考試,當起社區內研發在地特色餐飲的鍋鏟大隊。
社區青年也沒偷懶,組成青年工作隊參與社區活動,帶動學習風氣,也為社區注入活力,居民們學陶、參訪優良社區、跟著老師進行社區生態研究,上環境美學的課,學習如何導覽解說,假日裡拿起麥克風介紹社區內一草一樹。
澀水社區重建過程獲獎不斷,地震隔年就拿到內政部全國社區評鑑優等、再一年又獲南投縣社區評鑑第一名,從地震危機中轉型為熱門的休閒景點,社區內已成立十家民宿,可容納四部遊覽車的遊客,但居民希望的是多保留一點生活原貌。
也許因為回歸平常心,蘇水定說,遊客就像是居民的朋友,並沒有干擾到他們的生活,熱情、單純是澀水人的性格,寧靜雅致,則是社區的特質,跟土地談戀愛,澀水人做到了,澀水的土地之美,在鄉間林野細水長流的傳頌著。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內旅遊」
上一篇:放牛吃草~宜蘭中山休閒園區
下一篇:框架之美
您好:
我們是台灣社區通的維運小組,由於九二一10週年日期將近,有意於網站上刊載九二一重建社區的故事…但因人手有限,實在無法一一走訪每個社區,但又很希望能把這些「重新再出發」的故事介紹給大家……因此希望能轉載您的作品。
我們是非營利的小型政府平台,預算雖有限,但仍備有微薄的稿酬來聊表我們對您的感謝,除希望能獲得您的轉載首肯外,並請您額外提供較大一點尺寸的照片。
謝謝您撥冗閱\\\讀我們的留言,希望能獲得您的支援。
此篇文章當初是應鄉間小路月刊之邀採訪撰稿,如您需要轉載,煩請洽詢豐年雜誌社喔,謝謝! 2009-08-12 2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