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褓抱筆記189】兩歲尾巴的睡事2Y11M1W5D(0409-0415)
這天傍晚,媽媽已視T沒睡午覺的狀態,提前了晚餐、洗澡、刷牙、圍肚圍等進度與節奏。然後玩一玩的T就說:「我要睡了!」媽媽很感激這半年多來開始有埔里的華德福共學團媽媽手作的陪伴,讓我可以把自己空出來,好整以暇的在一旁邊做手作,邊耐心等待T玩夠,說出他想做什麼。
當他主動表達他要睡了,我只要熄燈、躺在他身邊給他吸奶,大概一分鐘至十分鐘左右,他就睡著了。這大概是先苦後甘的又一範例。我現在已不用太花時間在他身旁陪睡,煩惱他該睡的時間不睡,該醒的時間不醒之類的問題。我只是應用楊定一的《全部生命系列》把自己交給生命,讓生命帶著我走。
怎麼做呢?育兒到現在,我的感想是媽媽是有一段時間,必須幾乎完全失去自我、配合小孩作息到犧牲奉獻的地步,例如半夜一直醒、一直喝奶、一定要陪睡、小孩睡著媽媽一離開身旁就醒了、睡一睡一下子就醒之類的。但是,慢慢地,等孩子長大到一定程度,該給他的安全感夠了,彼此的默契成熟了,就只需要,跟著生命走就行了。
那就是「不要期待」。不要期待小孩幾點就睡覺、吃飯時一粒米都不掉、不亂丟玩具、一下子睡過夜、乖乖配合刷牙等等「理想」。如果「不幸」曾經經歷一次超理想的狀態,小孩早早就睡了、媽媽有好多時間做自己的事等等,也就當作是「海市蜃樓」的「例外」吧!不要拿來比較,為什麼上次可以,這次不行?那樣,會更失落的。一定得堅持的事,像是對健康影響深遠的刷牙,就用柔軟的方式堅持吧!可以不必堅持的,何須讓它成為壓力?
因為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一個人,每個小孩都不同。對待他們的方式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自己可以透過相處與觀察,尋得竅門。若是發生問題或狀況時,其實多半是媽媽或大人的問題。我就發現當媽媽把自己的問題處理好,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相處,孩子也會很好相處的,彼此的衝突變得很少。
自從我改變了自己,不再在意T一定要睡午覺、為什麼不睡午覺、睡午覺要幾點醒等我以前超級在意的問題,而是他不睡就算了,要睡就讓他睡,睡到自然醒,若午覺睡太晚,就試著提醒他說那晚上他睡不著,爸媽要先睡了。他也只是在一旁翻滾著,自己說著話,然後就睡著了,真的不吵。然後,我就發現他幾乎沒有在哭鬧。以前,因為他時間到還不睡午覺,或是覺得他該是想睡了,結果陪睡兩小時還不睡,害媽媽都無法做事先規劃好趁他睡著想做的事,預期落空,火氣就上來了!而以前總是下午三點半叫醒他,但是醒來沒睡飽的他,就會極盡哭鬧之能事,會讓大人耐心喪盡,只想讓耳朵消失!現在,這些狀況都沒了!
我感覺我放過了這份莫名的堅持,自己也被放過了。T很好溝通,當他的需求盡量被滿足了,像是想玩,就玩到他主動說要回家;想出門,就出門;想看工程車,媽媽就停下推車,看到他說不看了;想去滑滑的公園,就推他去;想要媽媽讀繪本兩小時,就讀到他睡著或自己跑去玩玩具……。當然很多時候,孩子想做的事你不想做,例如他想出去,你想待在家裡;你想睡他不想睡,他醒來,你不想醒;他想看很久的工程車,你覺得很熱;媽媽想好好聽演講,他卻尖叫要出去外頭玩石頭等等。辛苦的是百分百配合,暫時擱下自己需求的媽媽,但終會苦盡甘來。
我只是觀察到,若每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你把時間花在前頭,後頭要花的時間就少;反之亦然,而時間都是一樣的。我先前把自己的需求放小,陪T看書、放風,然後T慢慢會自己看書、自己玩等,媽媽的時間就變多了!
但陪伴是「有效的陪伴」,要陪孩子一起做,例如陪伴用電腦、聽英文、看書,而不是一開始就希望孩子自己看,不要吵。有時他哭鬧,就讓他哭吧!(是在試著理解了他哭鬧背後可能的原因,但他仍然想哭時)哭有什麼關係?小孩哭鬧時,有時父母得忍住想馬上解決,讓孩子安靜等衝動。我發現T後來知道哭沒吸引到什麼注意力,自己也會哭一哭就算了。
但我知道以上種種,很難的是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如何讓孩子慢慢卻堅定地知道你的底線等,都需要練習和學習。尤其,若是和公婆等家人同住的媽媽、有工作的媽媽等,狀況又更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