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記《浮光》
同事H在《浮光》初誕生時,就買了一本與我分享,而收到時,恰恰是論文進行到最令我感到挫折不安時,我的眼眶因為友情與《浮光》而有了光暈。翻開了第一章,對我來說有點艱澀,擱在床頭,睡前讓書頁裡的字句討論起夢境,好不朦朧。
然後某天我離開了一趟,車程中居然忘記帶書!這可算是萬不可赦的疏失,而恰恰,我覺得只有《浮光》最能搭配這趟小旅程的情調。於是在車程間的空檔,我轉入書局,在磚塊似的書牆中,尋覓,轉而詢問書店工作人員,他按了幾下電腦,象徵性地在書牆前徘徊了一個隱形的無限大符號路徑,然後告訴我,「可能賣完了,您要預約嗎?」我只是個過客,而且我現在就需要這本書,像需要氧氣那樣,需要。我搖搖頭,退而求其次地繼續回到那面書牆前,尋找可以符合當下情緒的讀物。然後,我忽然瞥見了《浮光》,就像在黑暗中看見一抹希望那樣地,取走了它,陪我。
通過了第一章後,後面一切都好多了。在吳明益老師的文字中浮沉,也對應了我自己對於拍照的心情。對於拍照,我一向是無甚自信的。擁有這輩子第一台相機,是在民國93年在福山植物園工作時所買下的Nikon4500。不愛看說明書又對攝影完全沒有底子的我,只記得大學時代經常看學長揹著底片單眼上山,或是爬完山後,在山社社辦桌上那一本本的相簿裡,登記自己想買的照片。拿到「真實的」相機,我只會按下快門,剛開始拍的都是模糊不堪的影像。那時的老闆有一次還跟我說:「你對不起這台相機」。讓我從此發憤認真拍照,但是拍照不是「認真」就可以的,我覺得還需要美感與用心,甚至是一點天分,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的體悟。
Nikon4500的近拍功能非常強大,所以我因此非常喜歡近攝。然後大概是到了6年後吧!Nikon4500的電池已經無法撐持,恰巧學長W送了我一臺類單眼Nikon P80,這一臺可以拉近18倍的相機,陪我拍下無數的真實,鳥、蕈類、蛾類…..。但「真實」是不夠的。6年後,我換了這台Canon700D後,居然開始不敢拍照了。雖然它拍出來的影像和眼睛所見較之前兩台都更為接近,但我卻開始思索拍照的意義。是掠取、紀錄、搶奪…..,我還無法說服自己。因此《浮光》恰恰成了那個休止符階段裡的伴奏,我一邊咀嚼著《浮光》,一邊重新建構著屬於自己拍照的理由與快樂。那應該不只是紀錄,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才對。
而我最喜歡書中吳老師所引用對時間的形容,大意是在真實的時間之外,另外屬於情感上的時間,則被稱為「綿延」,多美的形容詞啊!那些我們不願意它輕易消逝的美好時光,都能用綿延稱之。而《浮光》是一部很美的作品,在閱讀吳老師的攝影故事時,亦能同時耙梳、梳理自身的掠影記事。那是關於美,也關於相信的故事。
上一篇:少年小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