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22:52:03圓恩

【書摘114】《車諾比的悲鳴》─文字究竟能做些什麼?


我認識世界是從書本開始,而認識書本,每一次的開始則都不同。認識這本書,是去年在東華旁聽吳明益老師的課時,聽著老師分享的部分內容而深深悸動著的。不過忙碌並未讓我立即買下這本書來讀,我只是記在心上,像年幼時在樹皮上刻劃那般。我在回到梅峰工作時與同事們分享了課堂上老師的分享,間或也在環境資訊電子報上讀到了一些節選的段落,然後有一天我的同事郁葶拿了她買的這本書借給我,我把它放在辦公桌的書架上,與我還沒有空閱讀的幾本書放在一起,一直看著它的書背,想著哪一天我要準備翻開它了。

 

然後,2012.06.18-20我們預計前往台東進行有機農業的觀摩,我習慣隨身帶上一本書,不能太工具性的,例如圖鑑,或太過立論嚴肅的,那就會是帶了跟沒帶一樣,在那種接近放鬆,且周圍有許多誘惑(影片、歌聲、同伴的笑語閒談等)的心情之下,是不太讀得進那些需要獨處才能消化的東西的。最好是小說,不過現在的我看小說會有罪惡感(有許多該讀東西在排隊的我,會覺得太奢侈),最後,我選了這本書。

 

因為颱風的影響,原本三天兩夜的觀摩,臨時改成兩天一夜。今天早晨五點半我出門溜搭,台東下著微雨,我逛了一小圈後坐在一旁水泥石牆上(有蚊子!),看著這片我出生卻陌生的所在,然後回到房間,翻開這本昨天郁葶看到我帶著它,說是一本看起來很沉重的書,她還和我分享了網路上有相關的紀錄片,可以去找來看會更深刻。

 

然後我在車上把書讀完,在抵達梅峰的晚上八點時。

 

你用哪一種眼睛看世界?為什麼都要發生才相信,而更慘的是,發生了也不相信。

就算有車諾比核災、福島核災,很多人仍舊都可以繼續當作沒看見!而仍有許多人對台灣最危險的核電廠提心吊膽著,不知道我們是否還有明天?而台灣的核二廠、核三廠狀況頻仍,我們憑的究竟是哪一種樂天和阿Q?

 

難道一定要親身體驗書中那些令人心痛不足以形容的代價,我們才願意認錯、妥協與面對?方便在這個世代真的很重要,而捨棄方便,替環境多想一點,慢一點,我們要學的還很多。

 

文字究竟能做些什麼?這是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這本書告訴了我一部份的答案。我想也是我又開始,比較勤勞的記錄著生活的原因。不過等開學後或再度忙碌起來也許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但我會盡量,繼續尋找文字究竟能做些什麼的答案。


※對照以下環境資訊電子報上的新聞,你會否感到一股毛骨悚然?當出了問題,官僚真的願意負責嗎?又可以負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