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蚯蚓視為大餐的生物們
每當下雨過後,或地震前夕,有時都會驚訝的發現滿地爬滿了蚯蚓,這些數量眾多,協助人類在地底下辛苦耕耘,糞便又可提供土壤、植物養分的小生物,是您我生活中極其熟悉的一份子。那麼在環環相扣,互相牽繫的自然界中,蚯蚓又提供了哪些生命的延續,又有哪些生物是把蚯蚓當作大餐而大快朵頤呢?
首先我們要介紹的這種昆蟲,小時候長得像是海苔飯糰的模樣,您絕對猜不出來牠是誰!在平地春天的四、五月份常常可以見到牠的親戚哦!沒錯!牠就是一種叫做「雙色垂鬚螢」的陸生螢火蟲,於2500公尺以下的山路兩旁叢林內都有機會在約8-12月發現。
牠非常鍾愛蚯蚓這項食物,首先牠伸出大顎,攻擊時分泌麻醉劑將獵物麻痺後,再藉著注入消化液,將蚯蚓體內的肉質部份分解成糊漿吸食。看!牠正忘情的吸食著蚯蚓的體液呢!
這隻冬天才會從西伯利亞飛來台灣,在台灣待到隔年將近四月底才會飛回西伯利亞的冬候鳥,叫做「白氏地鶇」,又稱「虎鶇」,英文俗名為「White's Thrush」,全身披著老虎般斑紋的牠,最喜歡在草地上大跳蚯蚓舞,這邊跳跳,那邊跳跳,大概得花半小時,才能跳出一隻蚯蚓來大快朵頤呢!(攝於梅峰)
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大弱視的盤古蟾蜍Bufo bankorensis,若是發現了蚯蚓,還是會很開心的吃著。儘管是個「無齒之徒」,還是會想盡辦法在手、眼的幫助下,把蚯蚓吞下的!可別嫌牠長得醜,這種盤古蟾蜍,雖然在台灣分佈的又廣又普遍,您很容易就有機會可以遇見
牠,但牠可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有的台灣特有種哪!(攝於梅峰)
發現於西元1935年造型可愛的牠,叫做「台灣短尾鼩」,又因紀念日本學者山階芳磨,而稱「山階氏鼩鼱」,為台灣特有亞種的哺乳動物,牠的最愛之一,也是蚯蚓!但可別搞錯了,牠並不是屬於「嚙齒目」的老鼠家族的一員哦!而是和錢鼠是親戚的「食蟲目」家族成員呀!(以上攝於梅峰)
老是用著形狀特殊的豬鼻子到處嗅聞,用鼻子拱得滿地都像是被挖土機肆虐過的隆起散亂土堆的台灣野豬,俗稱山豬,總是藉由這樣的「掃蕩」,找尋樹根、嫩芽、蕈類、筍、蕨類、甲蟲幼蟲等來當作食物,若是蚯蚓被牠拱出地底,當然也是難逃豬口啦!(此照片由袁蜀龍攝於南湖大山登山口)
這種看起來也有點像蚯蚓的生物,叫做「渦蟲」,是經常被用來實驗再生能力的一種生物。喜愛陰暗潮濕的環境,較易在潮濕的地面附近發現牠出來到處尋找食物。若是蚯蚓被牠遇見了,牠就會用全身包覆蚯蚓,以消化液將其分解,讓蚯蚓無所遁逃呢!(以上攝於梅峰)
這是一種非常愛吃蚯蚓的台灣特有亞種鳥類,叫做「白尾鴝」,尾巴有兩道常常明顯的白斑,室辨認牠們的重要特徵。雄鳥是藍色的,會發出類似音階的「ㄇ一 ㄉㄡ ㄖㄨㄟ ㄇ一」的尖銳金屬叫聲,雌鳥則是素樸的褐色,經常有機會遇見牠們在地上翻找蚯蚓,若是一被牠們發現,馬上就會衝下把蚯蚓叼到隱密安全的所在;如果是巨大的蛇蚯蚓,也難不倒牠們哦!牠們會耐心的用尖細的嘴巴把蛇蚯蚓啄開一小段,然後再用嘴啣到一旁,再細細享用呢!(以上攝於梅峰)
上圖為「蛇蚯蚓」約可至二十公分長,一公分粗,許多人乍一看到時,都誤以為是蛇,而大聲驚叫呢!下次您可得先仔細瞧看清楚!別被牠的外型騙去了!(攝於梅峰)
在中藥裡被稱為「地龍」的蚯蚓,近年來因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大量減少。目前有學名的種類約有73種之多,但仍有許多還未被發現命名的種類,也許牠們的種數超乎我們的想像!除了翻動泥土、促進植物的生長外,也是鼬貛、巢鼠、青蛇、黑熊、鳥類、蛇、蝦蟹魚類等的重要食物。另外還有許多我們人類尚不知曉的益處。可別等我們真正意識到牠們的重要性時,才發現牠們已然數量銳減,那時,一切都還會來得及嗎?(攝於春陽)
下一篇:昭和草同好─橘黃色毛蟲
相當精彩的一篇文章喔!
我想還有幾種配角未露面,要不要也來介紹一下呀??
不過您說的配角,我大概還未有機會遇見,
是否願意分享提示呢? 2010-08-10 15:57:22
黑冠麻鷺、竹雞、藍腹鷴、食蛇龜、花浪蛇...
我得收集一下。
改天再與大家分享嘍! 2010-08-12 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