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2 21:01:43圓恩

【書摘61】《旅行之王》


四方田犬彥◎著 陳孟姝‧林皎碧◎譯 遠流出版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可以跟同事彎刀來場交易。彎刀是花卉組的同事,平時一副酷酷的模樣,實際上骨子裡卻是個藝術家脾性的人。他有非常多讓我看了都流口水的書,不過孩子還小的他,最近完全沒有空看閒書。所以我就跑去跟他說:「我有個idea,你把你的書借給我看,然後我再告訴你書裡面講什麼。」你一定會說,「這算什麼交易啊!根本是你佔便宜嘛!」没錯!在這個資訊流通不發達的山上,能看到的書不多,利用這方法就能多很多可以看的書。當然,前提是,在平時解說上必須要準備的書都讀完之後。

而對於彎刀而言,還是有好處的啦!他至少可以省去一些些讀書的時間。雖然書,就是要自己讀才有感覺。不過他的書也因而發揮了更大的價值,不是嗎?

於是隔天,他就塞了兩本書給我。一本是《在旅行地圖上跌倒》,另一本就是《旅行之王》。雖然這跟我預期想看的書不大一樣,不過還是開心的收下了。而翻開《旅行之王》後,旅行經驗不多的我也不禁佩服起作者把旅行的瑣事和心理竟描寫得那麼透徹!

剛去過德國的我,看了這本書裡貼切描寫的一些篇章,例如〈和誰一起去旅行〉、〈在國外遇見日本(台灣)人〉、〈寄張風景明信片〉、〈走訪墓地〉、〈迷路的愉悅〉、〈穿越國境〉、〈陌生人的親切〉、〈歸來的喜悅〉……,真的是一拍即合,多有感觸。作者觸類旁通的說古論今,拿自己親身的例子穿梭於平易近人的文字間,讓你看了在心裡一直點頭「對對對…..」。所以,我看了兩遍。

你也準備去旅行嗎?或是已經回來了?如果想整理一下對旅行的感覺,翻開這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難道,彎刀是故意找這本書給我看的?!

〈災難及其對策〉
「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當地語言〉
「選擇以某種語言交談,可說是選擇了一種世界觀,也是接納該語言背後的歷史性。」

〈第一次到倫敦〉
「海明威在自傳《流動的饗宴》中寫道,一個人若運氣好,年輕時能住巴黎,那麼剩下的人生不論在哪裡度過,巴黎都會跟隨著他。」
〈搭乘臥舖列車的快樂〉
「四下無人之際,人的臉上常有意想不到的表情。突然發現有人注意自己時,表情一瞬間就變了,好像被撞見什麼似的。」

〈還是買了土產了〉
「無論哪種紀念品,若僅視為物品將有所欠缺;唯有說者將故事附加上去,它才會散發出完整存在的光輝,深具存在的意義。旅行是種體驗,但卻不是想重現就能輕易辦到的;或許人們是在無法再訪的心情催化下才開始替自己買紀念品,再隨時都可以輕易到訪的地方我們是不會去買什麼的。」

「不再有機會重複的事情,才能稱為體驗。」

〈另一種時間〉
「法國古諺:『旅行等於死了一部分』。」

〈迷路的愉悅〉
「人到中年就會明白,即使傻傻努力,終於解開長久以來的謎團,但往往答案卻是微不足道的。……哲學家海德格也曾說,最好的解謎方法,就是將之以謎團的形式留到最後。」

〈陌生人的親切〉
「旅行中的體驗要熟成轉化為記憶,必須先將它塵封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遺忘,再次取出開展於光明世界,這時候它會像裝瓶的水果酒般散發芬芳,出現眼前。書頁間夾著的一張票根、意外收到在異地邂逅的朋友寄來的明信片;因著這些小小契機,過去旅行的回憶漸漸織就成形,我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旅行不僅於空間的移動,更是在時光之流中的移動。實際經歷的旅行,其實是為了完成真正旅行的前哨戰;而因著實際經歷的旅行,我們得以觸及如影般的真理。」

〈陌生的食物〉
「每發現一種未知的味道,就如同發現一顆行星。」

〈真正的旅行,可能嗎?〉
「我們社會的特徵是先看到拷貝,真品遲遲才出現。……複製品和真品並沒有明確的出現順序。」

〈歸來的喜悅〉
「波特萊爾喜歡描寫旅人出發前的忐忑不安。所謂真正的旅人,是有了出發的念頭便動身啟程,至於目的地等等倒是其次了。」

「前往未知之地旅行的想法,和想像旅行平安歸來一樣,都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幸福感。」

「旅行原本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訓練,讓我們得以從看待陌生的旅行目的地的角度,重新審是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

「難道不能說所有的啟程,都是為了最後甘甜如美夢般的歸來而確定無疑的存在的嗎?」

〈後記〉
「若問我在旅行中什麼時候會覺得幸福洋溢,我想就是這兩個瞬間了。一是突然莫名其妙的自問:『我到底在這地方做什麼啊?』一是內心深處湧出疑問:『眼前的風光,死前還有機會再看一次嗎?』」
小小 2009-02-04 12:58:40

圓恩你好:
我常常會有上面說的”我到底在這地方做什麼啊?””我為什麼會在這裏啊?”的念頭,原來...原來這是幸福洋溢的瞬間^_^

版主回應
小小你好,原來我們都很幸福! 2009-02-07 1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