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4 07:29:05圓恩
移動
061014 禮拜六 天氣晴 照片為小魚在南湖拍的我
隨著時間,人總是會變的。這陣子我總算發覺自己過於自以為是,O就說過:「你是不是覺得外界的觀念都是比不上你以為的差勁?」那的確似乎是一種太過理想化的認知了。我並不以為只有自己才是尊貴的,於是我重新從自我隔離中,再一次檢討自己;從平凡瑣碎中,找尋真理。就像有一次畫畫課,T讓我們畫一棵大樹,樹上掛了好多個夢,玲瑯滿目的,最後,要從這些夢中汰選出你覺得最重要的三者。常常經由這樣的歷程,你也才會發覺,平常被某些東西遮蔽了雙眼,但最重要的東西,卻依舊熠熠生輝,難以忽視。別忘了,你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
就像我曾經不顧一切的選擇自我隔離。不太講電話,不上MSN,BBS,不寄信…..,仿然就失聯了一般,把自己關在山上。這樣大概過了一年多,才決定維持聯繫依舊是很重要的事,就算MSN有時的無意義對話,只是浪費時間。我卻再度意識到自己的“根”是在哪裡。維持和根的聯繫,是值得浪費時間的。我屬於真理大學登山社,金象隊,屬於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時時回頭檢討自己,對了、錯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最感謝的是,夥伴們還是包容著我的自以為是,霸氣,見了面,就像彼此常常見面一般的熟稔,親蜜。我很感激著這樣的寵沐。有的是我的學長、姊,總是好心的提醒,彷彿我依舊是那個容易狀況外的小學妹;有的是我的學弟妹,儘管我是學姊,他們給予和包容我的卻更多。
吃飯那次,讓會按摩的學弟幫忙把背打一打,酸痛有些改善。他後來告訴我,酸痛是會累積的,但是累積到人自己能夠發覺,就是很嚴重的事了。這句話令人驚心,我們都是怎樣放縱自己,讓微小累積成巨大,而後傷害了自己。不過他說我身體還算不錯,只是肩膀大概曾受過傷。我沒有印象自己曾受過傷,只覺得起端似乎是一段時間必須騎機車來回一小時上下班,在那時開始僵化的。學弟的肩膀在一次上山時上背包受了傷。他把自己治好了。也歡迎我每次回台北都去給他打一打,謝謝他的溫暖。──原來每個人都好好的活著,就是一種祝福。
【移動】
好不容易回到台北一趟,然後又回來山上。才意識到每週一次要上台北上課的同事,那樣撐持的偉大。畢竟人還是期待安穩的。就像J所言,你才剛回到某個地方喘口氣,過沒幾天,又要離開,那是種隱隱然浮盪的不安。我就無法長期承受。離開一個地方,再回到那個地方,就像石子投入了水中,漣漪總得經過一段時日才能彌平。這段歸於平靜的時日,我稱之為“震盪”和“適應”。看來,我是沒辦法成為一個四處雲遊的人。
【禮物】
回到山上,同事送了我一份禮物──半打筆記本。這真是我最需要的禮物了。小筆記本不好買,要剛好能隨身放在口袋,外表要有一層塑膠板,當作墊板用的撐持。我的筆記本剛好快用完了,那天才到書店裡去挑了幾本合用的,沒想到一下子又得到半打,看來,好一陣子都不用擔心會缺筆記本了。這是很棒的禮物!
【寬容】
那天回台北前,同事Q說:「台灣會不會翹起來,因為北部都沒有人,妳剛好回去湊人頭。」不過,等我回去以後,台北的人也就慢慢回流了,走在路上,都有一股擁擠的不耐。過了幾天所謂“正常人的生活”,發現自己的問題,也在這個社會裡放大和擴散,大同小異。接連著幾天又被倒扁的新聞轟炸(在家裡無聊時只能陪媽媽看新聞台,一邊聽她發表政治高論)。把倒扁的新聞縮小,其實和發生在我們身畔的小衝突也都極為相像,四處都是。於是你再把這樣的事件放大來審視,卻發現其中只有互相叫囂;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得理不饒人;你也曾經這樣,我為什麼不行…….。就像我和F之間,他覺得我這種人最罪不可恕了;我則覺得他莫名奇妙,無的放矢。每個人都覺得對方錯,自己都沒有錯,那誰又該認錯,誰又該包容呢?錯誤有多恥辱?因為自己做不到,卻也更嚴苛的看待別人?而我們誰都沒想到要寬容。
【客服】
我不是個適合做客服的人,但是覺得賣樹後的客服更是難做。那天同事E跟我買去了一棵十大功勞,後來她問遍了全農場,幾乎快每個人都問了一遍,以確定那顆樹是適合住在平地的。然後總三不五時遇到我就問:「種到土裡,定時澆水就好了嗎?」;「種死怎麼辦?」;「被蟲咬怎麼辦?」;「會不會很容易死啊?」然後,有一天又跑來告訴我,她朋友說十大功勞長太慢了,她要換樹。於是我決定換三棵楓樹給她。但是對於她“種死怎麼辦?”的提問,我也無言以對。賣樹是無法保證生死的,他是生命,不是塑膠,到哪都一樣;他有感情,有喜怒,你給他多少他就回應你多少;他會水土不服,會無法適應,會抗議,最後以死昭示。我不知道種死到底是誰的問題?又怎能期待每棵樹都不死呢?
隨著時間,人總是會變的。這陣子我總算發覺自己過於自以為是,O就說過:「你是不是覺得外界的觀念都是比不上你以為的差勁?」那的確似乎是一種太過理想化的認知了。我並不以為只有自己才是尊貴的,於是我重新從自我隔離中,再一次檢討自己;從平凡瑣碎中,找尋真理。就像有一次畫畫課,T讓我們畫一棵大樹,樹上掛了好多個夢,玲瑯滿目的,最後,要從這些夢中汰選出你覺得最重要的三者。常常經由這樣的歷程,你也才會發覺,平常被某些東西遮蔽了雙眼,但最重要的東西,卻依舊熠熠生輝,難以忽視。別忘了,你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
就像我曾經不顧一切的選擇自我隔離。不太講電話,不上MSN,BBS,不寄信…..,仿然就失聯了一般,把自己關在山上。這樣大概過了一年多,才決定維持聯繫依舊是很重要的事,就算MSN有時的無意義對話,只是浪費時間。我卻再度意識到自己的“根”是在哪裡。維持和根的聯繫,是值得浪費時間的。我屬於真理大學登山社,金象隊,屬於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時時回頭檢討自己,對了、錯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最感謝的是,夥伴們還是包容著我的自以為是,霸氣,見了面,就像彼此常常見面一般的熟稔,親蜜。我很感激著這樣的寵沐。有的是我的學長、姊,總是好心的提醒,彷彿我依舊是那個容易狀況外的小學妹;有的是我的學弟妹,儘管我是學姊,他們給予和包容我的卻更多。
吃飯那次,讓會按摩的學弟幫忙把背打一打,酸痛有些改善。他後來告訴我,酸痛是會累積的,但是累積到人自己能夠發覺,就是很嚴重的事了。這句話令人驚心,我們都是怎樣放縱自己,讓微小累積成巨大,而後傷害了自己。不過他說我身體還算不錯,只是肩膀大概曾受過傷。我沒有印象自己曾受過傷,只覺得起端似乎是一段時間必須騎機車來回一小時上下班,在那時開始僵化的。學弟的肩膀在一次上山時上背包受了傷。他把自己治好了。也歡迎我每次回台北都去給他打一打,謝謝他的溫暖。──原來每個人都好好的活著,就是一種祝福。
【移動】
好不容易回到台北一趟,然後又回來山上。才意識到每週一次要上台北上課的同事,那樣撐持的偉大。畢竟人還是期待安穩的。就像J所言,你才剛回到某個地方喘口氣,過沒幾天,又要離開,那是種隱隱然浮盪的不安。我就無法長期承受。離開一個地方,再回到那個地方,就像石子投入了水中,漣漪總得經過一段時日才能彌平。這段歸於平靜的時日,我稱之為“震盪”和“適應”。看來,我是沒辦法成為一個四處雲遊的人。
【禮物】
回到山上,同事送了我一份禮物──半打筆記本。這真是我最需要的禮物了。小筆記本不好買,要剛好能隨身放在口袋,外表要有一層塑膠板,當作墊板用的撐持。我的筆記本剛好快用完了,那天才到書店裡去挑了幾本合用的,沒想到一下子又得到半打,看來,好一陣子都不用擔心會缺筆記本了。這是很棒的禮物!
【寬容】
那天回台北前,同事Q說:「台灣會不會翹起來,因為北部都沒有人,妳剛好回去湊人頭。」不過,等我回去以後,台北的人也就慢慢回流了,走在路上,都有一股擁擠的不耐。過了幾天所謂“正常人的生活”,發現自己的問題,也在這個社會裡放大和擴散,大同小異。接連著幾天又被倒扁的新聞轟炸(在家裡無聊時只能陪媽媽看新聞台,一邊聽她發表政治高論)。把倒扁的新聞縮小,其實和發生在我們身畔的小衝突也都極為相像,四處都是。於是你再把這樣的事件放大來審視,卻發現其中只有互相叫囂;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得理不饒人;你也曾經這樣,我為什麼不行…….。就像我和F之間,他覺得我這種人最罪不可恕了;我則覺得他莫名奇妙,無的放矢。每個人都覺得對方錯,自己都沒有錯,那誰又該認錯,誰又該包容呢?錯誤有多恥辱?因為自己做不到,卻也更嚴苛的看待別人?而我們誰都沒想到要寬容。
【客服】
我不是個適合做客服的人,但是覺得賣樹後的客服更是難做。那天同事E跟我買去了一棵十大功勞,後來她問遍了全農場,幾乎快每個人都問了一遍,以確定那顆樹是適合住在平地的。然後總三不五時遇到我就問:「種到土裡,定時澆水就好了嗎?」;「種死怎麼辦?」;「被蟲咬怎麼辦?」;「會不會很容易死啊?」然後,有一天又跑來告訴我,她朋友說十大功勞長太慢了,她要換樹。於是我決定換三棵楓樹給她。但是對於她“種死怎麼辦?”的提問,我也無言以對。賣樹是無法保證生死的,他是生命,不是塑膠,到哪都一樣;他有感情,有喜怒,你給他多少他就回應你多少;他會水土不服,會無法適應,會抗議,最後以死昭示。我不知道種死到底是誰的問題?又怎能期待每棵樹都不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