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2 20:19:36圓恩

松、杉、柏釋疑──作者 李聲銘


由「木」及「公」字組成,「公」字含有男性生殖器的意思。事實上,不僅松樹的外形近似勃起後男性的生殖器,松樹的松針是一種任由風兒穿行、毫無阻擋之樹。
一般而言,凡是易凋的樹,其葉片本身的面積都比較大,也就是所謂的闊葉樹。相比之下,針葉樹中的松柏卻大相徑庭,針狀細小的葉子能夠適應不同的氣候和環境,其樹形也呈現一種尖塔狀,形狀如高高翹起的男根。
松樹的另一特點是樹齡長,因此松又成為長壽的象徵。民間壽聯有「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松針為長針形,多二、三或五針成束,基部有短鞘包裹,螺旋狀著生於枝上,毬花單性同株,通常著生於小枝頂部。毬果通常第二年成熟,果鱗片木質,螺旋狀著生於中軸上,果鱗內方藏種子兩枚,種子上端常附有薄翅一枚。

例:松科中台灣常見的濕地松、琉球松、馬尾松、台灣二葉松、日本黑松、台灣華山松、台灣五葉松、台灣冷杉、台灣油杉、台灣雲杉、台灣黃杉(威氏帝杉)、台灣鐵杉等在中國文字上歸為「杉」類請參考下方「杉」字說明,若套用在現今分類的框架上,台灣冷杉應稱為台灣冷松;台灣油杉應稱為台灣油松;台灣雲杉應應稱為台灣雲松;台灣黃杉應稱為台灣黃松;台灣鐵杉應稱為台灣鐵松,長久沿用之名稱若經更換恐將更加混淆不清。
另羅漢松科之小葉羅漢松、大葉羅漢松、蘭嶼羅漢松等被冠以「松」字可能是因為樹形之滄勁與松類相似,顧名。


是由「木」加上「三」所組成,「三」的構形,當然是「三」的形變。在中國的數詞中,「三」和「九」一樣,都表示眾多的意思。因此,像影子的「影」或彩色的「彩」,其偏旁都是「三」,含有重疊、並列、多的意思。杉樹,就是以前常常用作電線桿的樹木。雨量充沛、暖和的天氣和酸性的土壤,使杉的生長也特別快速,聞名中外的福州杉可為代表。杉木並非單植生長,而是一片一片成林。杉樹的樹冠很小,一株緊挨一株形成一種獨特的小生態環境。三五成片,數片成林。於是便有了漢字中的「杉」。

例:杉科中台灣常見的的柳杉、杉木(福州杉、廣葉杉)、香杉(巒大杉)、水杉、台灣杉、落羽松。
另南洋杉科之小葉南洋杉、肯氏南洋杉等符合上意之成林生長,顧名。但穗花杉科之台灣穗花杉;紅豆杉科之南洋紅豆杉例外。


之所以從木白聲,乃是因為柏樹的樹皮和柏子皆為一種亞白色*1,因此稱之為柏樹,「木」在這裡表示柏樹的類屬。「白」原本取象於古人黝黑的雙手上顯明突出的白色指甲蓋,在此表示白色的意思。所以說,「柏」字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
在上古先民的實用主義眼界中,松柏有兩種特徵:一是富含油脂,砍倒便能燃燒;二是松柏的枝葉能夠治療多種病症。因此,古文字中的「樂」和「藥」均源字松柏*2:上古先民用松柏枝葉燃燒篝火,劈啪之聲便是音樂和快樂的元素。當上古先民用松柏汁液治療胃腸疾病,覆蓋化膿的傷口時,這便是中醫草藥的開端。
柏樹與松樹相似,唯葉形多呈鱗片狀或細針形,十字對生;毬果小,果鱗片數少,亦為十字對生,頗易區別。

例:柏科中台灣常見的紅檜、台灣扁柏、台灣肖楠、側柏、刺柏、圓柏、龍柏、清水圓柏、香青。

總結:依分類學之觀點來看「松」、「杉」二字常混淆互用,而依中國文字之形成來歸納,凡葉為長針形二、三或五針一束者名稱後方冠以「松」字,成林生長或葉線形者名稱後方冠以「杉」字(口訣:葉扁稱杉;葉尖稱松)。


分類學上之區分如下(主要著重於毬果之區別)
松科
1.常綠或落葉,喬木或灌木
2.枝輪生,對生或互生。
3.葉針形或線形(鐵杉、冷杉…),螺旋狀排列或叢生。
4.雄花:螺旋狀排列,毬果狀,花粉囊2個,花粉具2泡翅(落葉松及黃杉無)
5.雌花之珠鱗與苞鱗分別明顯(例:威氏帝杉,苞鱗突出果鱗之外,先端3裂);胚珠2,毬果狀。
6.毬果,果鱗扁平(鐵杉)或具鱗盾與鱗脊(二葉松)。
7.種子具翅或無翅(華山松)。

杉科
1.分佈溫暖地區。
2.葉螺旋狀著生,或排成兩列(僅少數為輪生),多數為線形(部分為鑿形)。
3.雄花毬果狀,花粉囊2-9個,花粉無翅。
4.雌花毬果狀,珠鱗與苞片部分或大部分連生,胚珠2-9。
5.毬果之果鱗木質,由珠鱗與苞鱗合成(有些先端裂,如柳杉)。
6.種子具環翅或無翅。

柏科
1.常綠喬木或灌木。
2.小枝圓柱形或扁平。
3.葉小,針形或鑿片狀;對生或輪生。鱗片葉有正面葉及側片葉二形。
4.雄花花粉囊2-6室。
5.雌花之珠鱗與苞鱗(苞片)合生為一,無法區別;胚珠1-12個。
6.果為毬果或漿果狀;乾質或肉質。
7.種子無翅或環翅。

備註:
1.珠鱗(發育階段稱之)發育為果鱗(成熟時稱之),即毬果的每一片鱗片。
2.紅色字體為原生種
*1新生枝條及未成熟毬果表面所覆蓋之粉白。
*2金文中之柏為白上木下。

參考書目
中華書局 圖說漢字密碼【1】動植百物篇 2004 漢唐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中的經濟植物 1974 耿煊著。
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出版委員會 台灣樹木誌 1994 劉業經 呂福原 歐辰雄共著。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第一卷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