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5 16:59:23白行

當日我的十大電影,和今天的我



數年前,我曾經在一處沒有什麼事可做的地方辦公,其中一天我便把當時心目中最佳的十大電影發送予電影學術網頁Senses of Cinema,而最後網頁也在我已轉到另一處工作時刊登了我的十大List。

這個十大List相信是我當日無無聊聊、未有細密思想下組織而成,但隨著時日流逝,這10部電影更加堅定不移的成為我的十大,儘管有些印象漸淡,也儘管我其後也遇過一些曠世經典、也儘管一些本人非常鍾情的導演卻不納入這個十大List中。但以下就是當日我的十大電影,和今天我的回憶、印象、價值和偏愛︰

1.東京物語 (1953)
導演︰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我看過兩次,第一次是高中時期,那只是十分感動的印象,沒想到那印象中的感動我不斷在生命中繼續追尋,相信那時也沒有想過會愛得要走去親身拜訪導演的墓吧!

東京物語的感動是土氣的、有點不真實的,原節子也是有點不真實的美。我從東京回來後一個月多,有機會在戲院重看東京物語。翌日,我跟同事說假期看了一部電影,看了一部最好的電影。



2.羅馬風情話 (1972)
導演︰費里尼

羅馬風情話跟我其他的十大電影不同,既不是一般人即刻想起的佳作,也不是導演本人的代表作,若數費里尼的代表作,多是八部半和甜美生活。羅馬風情話算是我很個人化的選擇。

羅馬風情話成為我的最愛,跟我在大學時到過意大利旅行有不能分割的關係。羅馬風情話是一部十分零碎的電影,但幾乎每一份鐘某個場景、某句對白、某種處理手法也是電影中的經典,就如走遊羅馬城內,到處也是歷史留下來的痕跡。

但羅馬風情話成為我心目中的經典,非費里尼最後訪問美國作家Gore Vidal一幕。我一直以為費里尼比任何人更懂得羅馬的故事,但Gore Vidal 只是三言兩語就道出了羅馬的虛幻。

““Rome is the city of illusions. Not only by chance you have here the Church, the government, the cinema. They each produce illusions, like you do and I do…What better place to observe the end of the world in a city that calls itself eternal?”

Gore Vidal提及的 the end of the world,相信是羅馬illusion的一部份,正如羅馬作為永恆之城一樣。無論是電影或是羅馬的虛幻,已融入我的記憶之中。



3.潛行者 (1979)
導演︰塔可夫斯基

潛行者是十部電影之中,我印象最模糊的。若論跟本人看過其他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如Solaris (1972)、Mirror (1975)和 Nostalghia (1983),潛行者有較少哲學性的思考,反而更加感受到塔可夫斯基的末世觀。

在這部以末世為主題的電影,記得有不少塔可夫斯基罕有的幽默,或許現世的毀滅可會給他一點點的歡娛。而電影中象徵某個世界終結的結局,那搖晃的餐桌依然是本人不解的迷和無法忘記的震憾。



4.迷魂記 (1958)
導演︰希治閣

有一天我辦公室的女同事她扎起了一個髮髻,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憾。我真的立刻想起了電影中Kim Novak那扎起了如樹木年輪的髮型。

我找了一些照片給她看,也嘗試解釋迷魂記中的幻象和真實,但由於Kim Novak對她來說太過老氣,不大領情,我卻想不出有那種稱讚比如迷魂記般迷魂更佳。

那天後,她不再扎起髮髻,我也重回現實之中。



5.去年在馬倫巴 (1961)
導演︰阿倫雷奈

十部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部去年在馬倫巴。不少情節對我來說還是仿如昨日,但去年在馬倫巴發生了什麼事,我依然沒法說得清楚。

我是從大學圖書館的錄影帶看到去年在馬倫巴,現在我有了隻DVD但依然未有重看,去年在馬倫巴實在跟錄影帶太過相襯,看似重覆的畫面和那「我總是會贏」的樸克遊戲,教我發夢也夢見Delphine Seyrig她快將轉身的身影。



6. 假面 (1966)
導演︰英瑪褒曼

假面是一場永不甦醒的夢魘。

Liv Ullman 演的是一個不願說話的病人,Bibi Andersson則是不斷說話尋求病因的看護。Liv Ullman時而冷峻的微笑並不會帶來一點溫暖和希望,不願說話的她永遠成為我們不願說出也不會甦醒的夢魘。



7.阮玲玉 (1992)
導演︰關錦鵬

香港電影阮玲玉成為本人的十大,跟我在大學修讀的比較文學最有關連。

對比較文學有興趣,主因相信是課堂上遇上的香港電影。嚴浩的似水流年、譚家明的烈火青春、羅卓瑤的秋月、還有自己找回許鞍華的投奔怒海及方育平的半邊人,這批電影不只是某個時期的電影傑作,對我來說,猶如一段從未知道的過去,亦是非常親切的重遇,讓我重身認識香港、重新認識過去、重新認識自己。

而關錦鵬的阮玲玉正正就是這樣重新認識的旅程。以戲中戲的方式,張曼玉、關錦鵬、作為觀眾的我、還有戲中的阮玲玉,所有人也透過《阮玲玉》這部電影重遇一段未自己曾認知的過去。無論在思考層面、敘事的層次、以至張曼玉那穿越時空疑幻似真的演技,你真的無法知道正在哭泣的是張曼玉,還是阮玲玉,或是只是一場戲而已。



8.情留半天 (1995)
導演︰Richard Linklater

情留半天,亦即是Before Sunrise,算是十部電影中最主流的一部。

情留半天是一場旅途的緣份,是一段短暫的幸福,你會記得他們遇見的一位詩人,他們扮打電話的趣味,但電影中愛情的感覺,卻隨著電影落幕而完結,你怎樣回想也是不得已。是真真正日出時讓戀愛終結的故事。

We have no idea where we’re going / Lodged in life / Like branches in a river/ Flowing downstream / Caught in the current / I carry you / You’ll carry me / That’s how it could be / Don’t you know me? / Don’t you know me by now?



9.雨月物語 (1953)
導演︰溝口健二

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代表著的是我對日本古典之美的偏愛,雨月物語就是川端康成口中那「我在美麗的日本」。

雨月物語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幕。一是女主角走過日式房間的走廊,各房間隨著女主角的腳步時而明暗;另一幕是樹下的夢景,鏡頭隨著日式庭園的風景格局一轉,轉眼已是百年身了。



10.il Posto (1961)
導演︰Ermanno Olmi

Ermanno Olmi可能跟其他9位導演相比,是較少人知曉的一位,但他的il Posto,相信各人也有經歷過,那是關於一部年輕人見工和工作的電影,展現的全是我們工作間的無奈與疏離。

在無奈與疏離中,男主角那段沒有萌芽的愛情叫人難忘。他們最親切的那一刻,是站在一起飲Espresso;失望的一刻,是他們並非在同一段時段吃午膳,也因此男主角很難跟女主角碰面;絕望的一刻,是女主角最終沒有跟男主角在公司聖誕Party中碰上。

Il Posto有關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那份無奈與失落,是異常有共鳴的電影。


後記

當日我的十大電影,沒有我常常提及的安東尼奧尼和伊力盧馬的電影,但現在回看,我當時所選的十大電影已算是差不同,他們幾乎包含了我在電影以至人生中所有最重要的東西,我的盼望、恐懼、無奈、回憶、旅程、我眼中的美麗和一些未能明白的事情。
寂然 2010-04-19 17:00:57

你的十大電影都很厲害啊!

菲菲 2010-02-20 17:07:27

專業級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