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4 05:47:51白行

生於六月四日 -- 香港電影, 六四陰霾

我相信香港作為平反六四的基地本身, 已遠超了平反這個慘劇的目的. 我相信某些人已將平反六四跟香港命運扯在一起, 可惜的是, 我有預感, 當六四平反之日, 亦是香港最後探戈完結之時.

香港在六四到回歸這個期間的電影, 對我來說, 相信是可一而不可再的高峰. 究竟有幾多電影人是活在六四陰霾下無人知道, 但六四的陰霾磪實為香港帶來了最好的電影.


從來無人將香港拍得像死城那樣, 以一個外來者永賴正敏的鈙述下, 香港不過是已被判了死刑的城市. 這部 “秋月” 是羅卓瑤再見香港前給香港人的回歸紀念品, 她遠走她方, 去了尋找一九六七的女神, 可惜的是她肯定找不到.


六四事件發生於關錦鵬兩部電影 “胭脂扣” 和 “阮玲玉” 的中間. 關錦鵬延續相隔五十年會否不變的命題, 以舊香港和老上海預示五十年後的光景. 無疑“胭脂扣” 和 “阮玲玉” 中可算從幽怨的結局和過去的縮命中走出來, 有 “誓言化作煙魂字” 的那種氣概. 但當關錦鵬不再去到什麼老上海老香港去逃避時, 在 “愈快樂愈墮落” 回到當代的香港, 也是關錦鵬 come-out 後的首部作品. 戲中曾志偉最後走到青馬大橋上, 那段算是關錦鵬對自己和香港命運的表白, 在舊機場和新機場中間, everything must go, eventually.


王家衛的作品中, 我認為政治訊息最明顯的是 “春光乍洩”. 但香港宿命感最強的, 可能是其作品中最覆雜的 “東邪西毒”. 東邪黃藥斯只顧忘記. 西毒歐陽鋒則最怕忘記, 在東西交迫下, 就是六四陰霾下的香港, 像慕容燕那樣, 陰陽不分.


許鞍華的千言萬語開宗明義地延續“東邪西毒” 中忘記和不要忘記的母題. 可惜的是, 就算在 “千言萬語” 戲中, 究竟在不要忘記的過程中, 究竟有幾多東西要忘記呢? 有幾多東西又還需要忘記呢?


除許鞍華的“千言萬語” 外, 較為直接地談六四的其實不算多. 不過我認為崔允信 “憂憂愁愁的走了” 的結局是一個最好對港人與六四經驗的總結. 在余文樂和那個女子到北京尋找過去, 在北京的胡同中決定要憂憂愁愁的走了的時侯, 日間突然一閃變回晚上, 攝影機只能捕捉六四逃忘用那些手拉車的一角, 手拉車憂愁而匆忙的走了. 電影用了大約用了一秒閃出了這樣的結局, 或許六四在我們只有一閃而逝的光景, 但已教不少人憂憂愁愁的走了很多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