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5 02:58:46白行
向中國說再見的女導演 - 羅卓瑤, 唐書璇
向中國說再見的女人 - 羅卓瑤, 唐書璇
羅卓瑤是我一個頗喜歡的導演, 王家衛的香港從混沌模糊的歷史和映像呈現美態, 羅卓瑤表達出的香港只有一種屍臭味, 那有陳果榴槤飄飄那種慶致, 亦何來胭脂扣的情宜.
羅卓瑤的作品中, 最喜歡是 "秋月". 全片氣氛簡直是窒息, 那個真真正正 “活死人” 婆婆, Tele-shot 的沙田第一城, 或是永賴正敏攝錄機下的香港, 簡直沒有靈魂一樣, 加上劉以達那種Brian Eno式的Ambient配樂配以死寂的維港, 那感覺現在只要你嘗試在日間從尖沙咀看看對面, 便感到彼岸的精彩.
另一部很 impressed 的作品便是 “愛在別鄉的季節”, 英文名為 Farewell China, 在post-64 的1990年上映.
電影是張曼玉, 梁家輝這對夫婦先後偷渡到美國的故事, 是那些跟關錦鵬的 “人在紐約” 完全不同的故事. 可預其的又是移民沒有出路的故事, 但表達手法非常特別, 戲中梁家輝要找回比他早來紐約的張曼玉, 從不同的當地華人口中追溯張曼玉在當地極其辛酸的故事.
梁家輝一方面不斷了解更多張曼玉在紐約辛酸的故事, 一方面他已沒有了可用的金錢, 最後迷失於紐約這個異鄉. 羅卓瑤以梁家輝非常 surreal地突然走進一個地下的變態性派對, 交代他己迷失於紐約這個 metropolitan city, 這一段使我想起 Wings of Desire 中天使遇上 Nick Cave的一段.
梁家輝後來重遇張曼玉, 兩人久別重逢, 有說不完的故事; 一覺醒來, 發覺張曼玉已有可能不是張曼玉, 她的衣服, 化妝……她也突然好像不懂中文般,她己是一個專以幫當地老人匯錢回大陸的騙子.
“愛在別鄉的季節” 就是這樣跟中國說再見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羅卓瑤的Farewell China, 我走去看唐書璇的 “再見中國”.
一直知道唐書璇的 “再見中國” 是第一部認真講文革的電影, 當時還是1974年, 文革還未完呢, 唐書璇真的是要有再見中國的勇氣.
我本以為唐書璇的 “再見中國” 會是像極張藝謀的 “黃土地” 那樣的文藝片, 但竟然是故事有點像 Hollywood的 Shawshank Redemption, 而氣氛更勝前者的逃亡電影, 其緊張而寫實的手法, 不禁使我想起的竟是麥當雄的 “省港奇兵”, 別忘記唐書璇是一名女導演.
“再見中國” 跟 “省港奇兵” 真是異曲同功, “省港奇兵”雖說是警匪片, 但奇兵們視香港為生活的出路, 無疑跟 “再見中國” 中那些要為離開文革中動盪的中國, 偷渡到香港有共同為生存而來的目標. 不過奇兵們知道香港並不是他們的地方, 也重複地說他們已沒有時間, 最後在歷史一個進退兩難的空白位 --九龍城塞中走到了人生的死胡同.
“再見中國” 中, 起初他們為的是自由的空氣, 以為到了香港便可以自由地追求“那些資本階級剝奪勞動人民的東西” , 不是說笑, 戲中青年偷渡來港, 為的就有如拜倫和雪萊筆下( of course, they are banned at Mainland as they are capitalist)的浪漫和自由, 又或要擴闊自己眼界幫祖國推動第三個現代法等
最後, 主角們到港後, 太陽之下依然無新事, 他們真的中了毛主席的詛咒, 受了拜倫和雪萊等資本階級所煽動, 成了被剝奪的勞動人民. 女的不過是在穿膠花, 男的也只是苦力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得一提的是, “再見中國” 當然不可在大陸拍攝. 如我沒有訊認錯, 戲中主角們離開中國的路線, 正是“悲情城市” 拍攝場地基隆山, 那苦尋可以游泳偷渡到香港的海邊, 正是九份和金瓜石一帶; 最後, 那個正在文化大革命, “打倒彭真, 鄧小平” 的校園, 不正是台灣第一所, 並於日治時期興建的台灣大學嗎?
那就是無巧不成話, 反正太陽之下並無新事, 青天白日總是滿地紅.
羅卓瑤是我一個頗喜歡的導演, 王家衛的香港從混沌模糊的歷史和映像呈現美態, 羅卓瑤表達出的香港只有一種屍臭味, 那有陳果榴槤飄飄那種慶致, 亦何來胭脂扣的情宜.
羅卓瑤的作品中, 最喜歡是 "秋月". 全片氣氛簡直是窒息, 那個真真正正 “活死人” 婆婆, Tele-shot 的沙田第一城, 或是永賴正敏攝錄機下的香港, 簡直沒有靈魂一樣, 加上劉以達那種Brian Eno式的Ambient配樂配以死寂的維港, 那感覺現在只要你嘗試在日間從尖沙咀看看對面, 便感到彼岸的精彩.
另一部很 impressed 的作品便是 “愛在別鄉的季節”, 英文名為 Farewell China, 在post-64 的1990年上映.
電影是張曼玉, 梁家輝這對夫婦先後偷渡到美國的故事, 是那些跟關錦鵬的 “人在紐約” 完全不同的故事. 可預其的又是移民沒有出路的故事, 但表達手法非常特別, 戲中梁家輝要找回比他早來紐約的張曼玉, 從不同的當地華人口中追溯張曼玉在當地極其辛酸的故事.
梁家輝一方面不斷了解更多張曼玉在紐約辛酸的故事, 一方面他已沒有了可用的金錢, 最後迷失於紐約這個異鄉. 羅卓瑤以梁家輝非常 surreal地突然走進一個地下的變態性派對, 交代他己迷失於紐約這個 metropolitan city, 這一段使我想起 Wings of Desire 中天使遇上 Nick Cave的一段.
梁家輝後來重遇張曼玉, 兩人久別重逢, 有說不完的故事; 一覺醒來, 發覺張曼玉已有可能不是張曼玉, 她的衣服, 化妝……她也突然好像不懂中文般,她己是一個專以幫當地老人匯錢回大陸的騙子.
“愛在別鄉的季節” 就是這樣跟中國說再見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羅卓瑤的Farewell China, 我走去看唐書璇的 “再見中國”.
一直知道唐書璇的 “再見中國” 是第一部認真講文革的電影, 當時還是1974年, 文革還未完呢, 唐書璇真的是要有再見中國的勇氣.
我本以為唐書璇的 “再見中國” 會是像極張藝謀的 “黃土地” 那樣的文藝片, 但竟然是故事有點像 Hollywood的 Shawshank Redemption, 而氣氛更勝前者的逃亡電影, 其緊張而寫實的手法, 不禁使我想起的竟是麥當雄的 “省港奇兵”, 別忘記唐書璇是一名女導演.
“再見中國” 跟 “省港奇兵” 真是異曲同功, “省港奇兵”雖說是警匪片, 但奇兵們視香港為生活的出路, 無疑跟 “再見中國” 中那些要為離開文革中動盪的中國, 偷渡到香港有共同為生存而來的目標. 不過奇兵們知道香港並不是他們的地方, 也重複地說他們已沒有時間, 最後在歷史一個進退兩難的空白位 --九龍城塞中走到了人生的死胡同.
“再見中國” 中, 起初他們為的是自由的空氣, 以為到了香港便可以自由地追求“那些資本階級剝奪勞動人民的東西” , 不是說笑, 戲中青年偷渡來港, 為的就有如拜倫和雪萊筆下( of course, they are banned at Mainland as they are capitalist)的浪漫和自由, 又或要擴闊自己眼界幫祖國推動第三個現代法等
最後, 主角們到港後, 太陽之下依然無新事, 他們真的中了毛主席的詛咒, 受了拜倫和雪萊等資本階級所煽動, 成了被剝奪的勞動人民. 女的不過是在穿膠花, 男的也只是苦力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得一提的是, “再見中國” 當然不可在大陸拍攝. 如我沒有訊認錯, 戲中主角們離開中國的路線, 正是“悲情城市” 拍攝場地基隆山, 那苦尋可以游泳偷渡到香港的海邊, 正是九份和金瓜石一帶; 最後, 那個正在文化大革命, “打倒彭真, 鄧小平” 的校園, 不正是台灣第一所, 並於日治時期興建的台灣大學嗎?
那就是無巧不成話, 反正太陽之下並無新事, 青天白日總是滿地紅.
下一篇:宇宙大爆炸 -- 蔡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