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1 03:17:06白行

2004香港電影節總結(一)

今年電影節, 總共看了十套電影, 大致上都很具水準, 不少頗具特式, 氣氛亦不錯. 以下是我個人各套電影的簡評:


8/4 日出前向青春告別 (A day in tha Planet)

一般日本青春喜劇, 最大特式就是見到田中麗奈.


9/4 戀愛中的寶貝

我頗喜歡的作品. 第五代女導演李少紅執導, 擺脫第五代以中國鄉村為材, Self-orientation approach, 以周迅的天使角色和夢幻般敘事, 拍攝, 剪接和pastiche, 襯夢幻託中國都市高速發展下隱藏了的問題, 以經蒭文革, 六四的第五代視野加上天使的外表, "戀愛中的寶貝"或許就是中國現代化下危機四伏的隱喻.


11/4 The time of the Wolf (暴狼時刻)

Michael Haneke 是我鍾情的導演. Film theory present Michael Haneke’s Code Unknown, The Piano Teacher 又是我十分鍾情的 sado-masochistic cinema. The time of the Wolf 最大特點就是以realism, long-shot的手法將 post-apocalypse world. 從來未見過電影拍得咁"黑", candle light都刺眼. 且不大 melodramatic.

13/4 Distant (遙遠)

Distant指城市人與人的距離. 兩名男主角, 一位從鄉村來城市找工作, 以為靠關係便可有人幫忙; 另一位是攝影市, 對城刻板生活和人與人的關係已死心. 兩人在生活習慣, 知識水平有極大差距, 又一同share在城市的苦悶及無奈.

Distant最令我impressed片中 portrait of cityscape. 跟王家衛, 楊德昌等重視speed, dynamics, sensory overloaded的手法不同, Distant的 cityscape 是 static shot & well-stuctured. 城市中以街道, 建築物, standard 間格的 arrangement of lampost, fences, 以至停泊的氣車等等構成城市整齊的線條和pattern, 在 long shot and long take 下每一件object, 每一個movement在鏡頭下都像 under 城市這個mechanism and discourse.

每一個 city-shot 都呈現dynamics/changes, 但每一個dynamics又consstrained by the city mechanism. In other words, the dyancis forms the city and the city forms the order. 這個予盾, 又是Distant中兩名男主角的予盾.

看到Distant中 portrait of cityscape, 我想起 Piet Mondrian 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