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3 16:49:48白行
沉重悲傷下的詩意---是枝裕和「這麼...遠, 那麼近(Distance)」
![](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b/a/bahangsan/content/20040313/16/1236171205.jpg)
前些日子, 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章晃被判死刑.
「下一站天國」導演是枝裕和以奧姆真理教為題材拍成「這麼...遠, 那麼近(Distance)」. 故事中講四名真理教信徒進行恐怖襲擊後, 到湖邊集體自殺. 四名教徒的四名親屬便到湖邊拜祭, 遇上一名前參予恐怖襲擊但最後關頭離去的真理教信徒. 五人的車子最後被偷去, 被迫留在附近從前教會的支部. 滯留期間, 各人有各人的回憶......
被冠以詩人導演稱號的是枝裕和, 跟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可謂處理手法上截然不同. 二人對事件均有詳盡資料手集, 村上春樹的是新聞探討式紀實文學, 是枝裕和則全然是虛構故事, 連地下鐵事件都改成於引水道下毒.
「這麼...遠, 那麼近」之處, 基本上可謂對事件, 宗教, 人性等可謂全無直接明顯批判. 片中並沒有講及悲劇如何發生, 亦沒有解答那些人為何會加入邪教. 全片中, 死去的和生存的人有無限的physical距離, 生存的人回去拜祭, 回到邪教舊部, 聽前邪教徒講自己親人的故事, 那些是生存的人不知道或不能理解亦已失去的故事,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 自己不理解的, 是悲傷的, 但感覺又是這樣的親近, 這樣的輕鬆.
周圍環境, 湖光山色, 前人在預備恐佈襲擊是這般秀氣, 後人回來拜祭亦然, 雖自己隱含住一點點的悲傷.
電影基本上可謂完全沒有交代什麼悲劇原因, 但電影中的城市明顯是沉屈的. 刻板工作, 波子機, 機舖, 電腦寵物, 子彈火車......which is "Lost in Translation" becuase there is no vis-a-vis no communication, even a contact. Then there is absolutely no signified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這種 absence of communication 的現像就是悲劇發生的東京最貼切的形容.
是枝裕和曾講過自己最喜歡候孝賢, 將事件 totally absent和詳細描述自然環境正是悲情城市和戀戀風塵的手法. 但侯孝賢的電影是很容易感到對悲劇的悲哀, 是枝裕和「這麼...遠, 那麼近」中是喜是悲也沒有刻意表現, 導演用上Dogma式拍攝手法, 用handheld camera 及無配樂下更使觀眾難以套入角色並以第三身角度看整段故事. 是枝裕和曾講過一旦直接展示人們的記憶,這種記憶就不純淨真實了,這所以他使用了緩慢的節奏,細緻的刻劃,和平靜低調的現實主義手法. 是枝裕和真真正正用上其認為最客觀, 最抽離的做法譜成這篇「這麼...遠, 那麼近」詩篇.
官方網站︰
http://www.kore-eda.com/distance/
「下一站天國」導演是枝裕和以奧姆真理教為題材拍成「這麼...遠, 那麼近(Distance)」. 故事中講四名真理教信徒進行恐怖襲擊後, 到湖邊集體自殺. 四名教徒的四名親屬便到湖邊拜祭, 遇上一名前參予恐怖襲擊但最後關頭離去的真理教信徒. 五人的車子最後被偷去, 被迫留在附近從前教會的支部. 滯留期間, 各人有各人的回憶......
被冠以詩人導演稱號的是枝裕和, 跟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可謂處理手法上截然不同. 二人對事件均有詳盡資料手集, 村上春樹的是新聞探討式紀實文學, 是枝裕和則全然是虛構故事, 連地下鐵事件都改成於引水道下毒.
「這麼...遠, 那麼近」之處, 基本上可謂對事件, 宗教, 人性等可謂全無直接明顯批判. 片中並沒有講及悲劇如何發生, 亦沒有解答那些人為何會加入邪教. 全片中, 死去的和生存的人有無限的physical距離, 生存的人回去拜祭, 回到邪教舊部, 聽前邪教徒講自己親人的故事, 那些是生存的人不知道或不能理解亦已失去的故事,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 自己不理解的, 是悲傷的, 但感覺又是這樣的親近, 這樣的輕鬆.
周圍環境, 湖光山色, 前人在預備恐佈襲擊是這般秀氣, 後人回來拜祭亦然, 雖自己隱含住一點點的悲傷.
電影基本上可謂完全沒有交代什麼悲劇原因, 但電影中的城市明顯是沉屈的. 刻板工作, 波子機, 機舖, 電腦寵物, 子彈火車......which is "Lost in Translation" becuase there is no vis-a-vis no communication, even a contact. Then there is absolutely no signified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這種 absence of communication 的現像就是悲劇發生的東京最貼切的形容.
是枝裕和曾講過自己最喜歡候孝賢, 將事件 totally absent和詳細描述自然環境正是悲情城市和戀戀風塵的手法. 但侯孝賢的電影是很容易感到對悲劇的悲哀, 是枝裕和「這麼...遠, 那麼近」中是喜是悲也沒有刻意表現, 導演用上Dogma式拍攝手法, 用handheld camera 及無配樂下更使觀眾難以套入角色並以第三身角度看整段故事. 是枝裕和曾講過一旦直接展示人們的記憶,這種記憶就不純淨真實了,這所以他使用了緩慢的節奏,細緻的刻劃,和平靜低調的現實主義手法. 是枝裕和真真正正用上其認為最客觀, 最抽離的做法譜成這篇「這麼...遠, 那麼近」詩篇.
官方網站︰
http://www.kore-eda.com/distance/
【橫山家之味】就像含著甘草片,淡淡的苦又淡淡回甘。是枝裕和的影像則不從令藝術觀眾失望,就像記憶中的逆光,過去再遠、空氣再冷,總有溫暖和希望,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