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18 18:02:34白行
M
M 這字母我指的是奠堂級德國導演Fritz Lang的經典Detective Film, M. Fritz Lang另一部經典為1927年的科幻片鼻組Metropolis (大都會). 影響後世如經典小說Brave New World及電影Star Wars (Star Wars中的C3PO設計概念正是從Metropolis的女機械人得來).
M是部1931年的電影, 是其中一部最傑出的早期發聲電影(以前的是默片). 我看的是錄影帶, 符有English Subtitle(大約三十句德文中有一句English Subtitle). 不過電影故事簡單, 而且導演在攝影和道具上帶有強烈的象徵味道, 場面調度, 燈光, 音樂等十分傑出, 所以縱然我不大明白, 但依然覺得十分有趣.
以下是我看到M的經典和特別之處:
-電影開首時, 受害女童竟玩著近似「點指兵兵」的遊戲, 已使我一驚.
-當女童遇害是M此片中最經典的一幕. 殺手的影子因燈光關係投射出比一般身體大兩至三部的影子. 此幕明顯受了木偶戲的影響.
-兇手出現時先吹口哨, 兇手然後才出現(甚或不出現). 此特式啟示了以後電影能造出憑音效推斷劇情
-由於是黑白片的關係, 便要很靠陰影提高畫面的變化和texture. 此片中尤以街景shadow用得極佳. 透過街燈, 汽車和人的移動, 及大廈的結構, 招牌等, 做出不同程度的陰影, 將街道營造出黑暗和縣疑氣氛. 這種shadowing的技術直接影響Film-Noir的形成
-M十分擅用大廈結構造出極有特式的攝影. 最經典的是多個從高向下望螺旋型樓梯的定鏡. 亦可見Fritz Lang吸收了Bauhaus派的美學. 這種鏡頭估不到連McDonald的麥樂魚柳的廣告都用得上.
-使我震驚的, 還有一幕在追捕殺人犯時, 一輛汽車從追捕的人和殺人犯中穿過, 後來殺人犯不見了.
究竟大家可曾試過認為這種情節是shocking及unexpectable?? 1931年的M竟然憑這個cliche得不能再cliche的倩節使我suprised.
總結我認為這個scene能使我suprised的幾個原因:
1. 在當時的setting, 我會覺得殺人犯能在一輛汽車穿過後失�合情合理, 而不是得啖笑.
2. 那架車穿過的速度比整套M的節奏快不知幾多倍, at least你會覺得這部車比跑步中的兩人快極多, 現代的電影不知怎地將個個主角都拍得像跑得快過劉易斯, 尤其是那些要從天橋, 天台等跳落貨車頂的時候, 那些貨車則慢過蝸牛.
3. 整場追逐戲頗長, 追捕一方以輪流方式追捕, 我想像不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4. 我真的不能想像這種情節會在1931年出現, 而現在則廣泛地使用.
-殺人犯被警方和類似紅花會的underworld追捕. Underworld先捉到殺人犯, 私自審判, 發現殺人犯有精神病, 然後在私自審判過程中被警方破獲. 這個結局可推出極多有意義的啟示.
-周圍見到時鐘, 像極阿飛正傳
-鏡子竟在1931年的M中得到極佳的運用. 有精神病的殺人犯多次在櫥窗呈現Double Vision, 示意出兩面人的特質.
1931年的電影在映像, 技術和情節處理中已預示了現代電影的發展. 一部非常厲害的M.
P.S. 在1931年的M中, 小女孩竟在玩Skate-bike. 原來這玩意有這樣長久的歷史.
M是部1931年的電影, 是其中一部最傑出的早期發聲電影(以前的是默片). 我看的是錄影帶, 符有English Subtitle(大約三十句德文中有一句English Subtitle). 不過電影故事簡單, 而且導演在攝影和道具上帶有強烈的象徵味道, 場面調度, 燈光, 音樂等十分傑出, 所以縱然我不大明白, 但依然覺得十分有趣.
以下是我看到M的經典和特別之處:
-電影開首時, 受害女童竟玩著近似「點指兵兵」的遊戲, 已使我一驚.
-當女童遇害是M此片中最經典的一幕. 殺手的影子因燈光關係投射出比一般身體大兩至三部的影子. 此幕明顯受了木偶戲的影響.
-兇手出現時先吹口哨, 兇手然後才出現(甚或不出現). 此特式啟示了以後電影能造出憑音效推斷劇情
-由於是黑白片的關係, 便要很靠陰影提高畫面的變化和texture. 此片中尤以街景shadow用得極佳. 透過街燈, 汽車和人的移動, 及大廈的結構, 招牌等, 做出不同程度的陰影, 將街道營造出黑暗和縣疑氣氛. 這種shadowing的技術直接影響Film-Noir的形成
-M十分擅用大廈結構造出極有特式的攝影. 最經典的是多個從高向下望螺旋型樓梯的定鏡. 亦可見Fritz Lang吸收了Bauhaus派的美學. 這種鏡頭估不到連McDonald的麥樂魚柳的廣告都用得上.
-使我震驚的, 還有一幕在追捕殺人犯時, 一輛汽車從追捕的人和殺人犯中穿過, 後來殺人犯不見了.
究竟大家可曾試過認為這種情節是shocking及unexpectable?? 1931年的M竟然憑這個cliche得不能再cliche的倩節使我suprised.
總結我認為這個scene能使我suprised的幾個原因:
1. 在當時的setting, 我會覺得殺人犯能在一輛汽車穿過後失�合情合理, 而不是得啖笑.
2. 那架車穿過的速度比整套M的節奏快不知幾多倍, at least你會覺得這部車比跑步中的兩人快極多, 現代的電影不知怎地將個個主角都拍得像跑得快過劉易斯, 尤其是那些要從天橋, 天台等跳落貨車頂的時候, 那些貨車則慢過蝸牛.
3. 整場追逐戲頗長, 追捕一方以輪流方式追捕, 我想像不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4. 我真的不能想像這種情節會在1931年出現, 而現在則廣泛地使用.
-殺人犯被警方和類似紅花會的underworld追捕. Underworld先捉到殺人犯, 私自審判, 發現殺人犯有精神病, 然後在私自審判過程中被警方破獲. 這個結局可推出極多有意義的啟示.
-周圍見到時鐘, 像極阿飛正傳
-鏡子竟在1931年的M中得到極佳的運用. 有精神病的殺人犯多次在櫥窗呈現Double Vision, 示意出兩面人的特質.
1931年的電影在映像, 技術和情節處理中已預示了現代電影的發展. 一部非常厲害的M.
P.S. 在1931年的M中, 小女孩竟在玩Skate-bike. 原來這玩意有這樣長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