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1 19:51:27沉思的鈍獸
取法自然
紅花綠葉的配色模式,在色彩學上稱之為對比,
夕陽餘暉的漸層炫麗...在配色事典上稱之為調和,
長堤外風吹萬傾綠波搖,是遠近分明的律動;
石縫之間滴落的清泉, 是準確而不單調的節奏;
霧起山林的時候啟發了水墨創作的留白靈感,
海潮澎湃的時候重寫了交響合諧的共鳴樂章,
當人們興奮的從米羅維納斯以及許多古希臘及羅馬雕像上,分析發現了美學上的黃金比例的時候, 無巧不巧的在許多野生動物的身上也找到了相同的法則;
當數學家從方程式中找出了等差及等比級數的有趣排列的時候, 生物學家也在松樹的毬果以及植物的細胞排列之中找到了非常相似的序列.
鸚鵡螺的貝殼剖面中,我們看到了順暢的渦線, 向日葵的花瓣分佈之中,我們看到了疏密有緻的規則, 透過電子顯微鏡,我們看到了石英分子的結晶體排列……自然界中,行之有道的模式早在開創之初似乎就都已經被確立了, 然後才慢慢的透過人們以眼見為憑的思考模式, 逐步的發現這”一切並非偶然”的證據, 當然除非神蹟再現, 否則想真正去理解這一切規則的來龍去脈, 即便是窮究全人類的智慧恐怕也難以辦到.
一粒砂,一世界….就某些角度來說, 實在是個傑出的思考概念, 畢竟要明白見微知著的的奇妙觀點,也是得花上許多的學習以及觀察的努力才能夠歸納出來的;
然而從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出發是否就一定得到相同的答案, 或許這點本身就是一個”問號”. 特別是在今天西方文明所主導的學習模式下, 強調數據, 重視分析歸納為主要的研究方式下, 是不是就能夠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自然模型, 可能將會是一個更大的” 問號” , 把問題解構開來是現今數位化革命的主要精神, 然而數字的發明本身就是自外於自然的, 是人們用來”便宜行事” 的工具, 這樣的工具能否充分的表現出自然的訊號…….這是個”超級大問號”. 因為被忽略的誤差值總和, 可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何況研究的基礎平台如果本身就不可靠, 那麼從微觀出發建立的巨觀模型可能會變成一個四不像的怪獸吧….
人的感官, 是百分百的類比信號工具, 放諸自然界裡的生命都有著同等或接近的學習工具, 從眼耳鼻舌身意接收或傳遞的信號, 讓螞蟻可以建築出以丘,讓鯨魚,可以準確的洄游; 讓鯊魚可以在50公里以外找到受傷的獵物; 讓植物可以在黑暗的空間裡找到光源的方向, ………相信在這些生物的學習模式沒有一個是從數據的概念出發的. 早在數字的概念被統一之前, 古文明就蓋出了金字塔, 早在經緯度被定義之前, 麥哲倫就已經繞行了世界一週, 早在地圖被繪製出來以前, 蒙古人就幾乎快統一了歐亞大陸……..所以請不要告訴我….數位科技才是最偉大的…..
當然, 沒有人能夠否認, 數位革命對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巨大貢獻, 就像是沒有人會把發明步槍的人當作是殺人兇手一樣, 工具本身是無罪的, 使用者的心態才會是最大的問題. 然而如果數字被無限上綱的推成真理, 可能造成的災難才是難以被彌補的, 今天這個世界數字的氾濫已經到了”曾參殺人”的程度………..
人類本能的感官被鈍化, 生命的直覺被遮蔽, 這一切無形之中與自然法則是漸行漸遠的, ….其實…..人類是沒有能力破壞自然的, 被破壞的….只是人們心理中自以為是的” 那個自然”……….
取法自然, 信任感觀, 數據及類比的學習並重, 說不定我們都會發現, 自然無處不在,並不遙遠的, …..做一個有趣的假設, 蜜蜂的社會裡, 群體管理的架構是非常精密而準確的, 如果你是隻蜂后, 你有辦法透過” 蜂口普查” 告訴我你管轄了…三十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一之蜜蜂…..嗎? 不透過數據控管…就無法進行有效管理嗎? 呵呵……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吧……
夕陽餘暉的漸層炫麗...在配色事典上稱之為調和,
長堤外風吹萬傾綠波搖,是遠近分明的律動;
石縫之間滴落的清泉, 是準確而不單調的節奏;
霧起山林的時候啟發了水墨創作的留白靈感,
海潮澎湃的時候重寫了交響合諧的共鳴樂章,
當人們興奮的從米羅維納斯以及許多古希臘及羅馬雕像上,分析發現了美學上的黃金比例的時候, 無巧不巧的在許多野生動物的身上也找到了相同的法則;
當數學家從方程式中找出了等差及等比級數的有趣排列的時候, 生物學家也在松樹的毬果以及植物的細胞排列之中找到了非常相似的序列.
鸚鵡螺的貝殼剖面中,我們看到了順暢的渦線, 向日葵的花瓣分佈之中,我們看到了疏密有緻的規則, 透過電子顯微鏡,我們看到了石英分子的結晶體排列……自然界中,行之有道的模式早在開創之初似乎就都已經被確立了, 然後才慢慢的透過人們以眼見為憑的思考模式, 逐步的發現這”一切並非偶然”的證據, 當然除非神蹟再現, 否則想真正去理解這一切規則的來龍去脈, 即便是窮究全人類的智慧恐怕也難以辦到.
一粒砂,一世界….就某些角度來說, 實在是個傑出的思考概念, 畢竟要明白見微知著的的奇妙觀點,也是得花上許多的學習以及觀察的努力才能夠歸納出來的;
然而從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出發是否就一定得到相同的答案, 或許這點本身就是一個”問號”. 特別是在今天西方文明所主導的學習模式下, 強調數據, 重視分析歸納為主要的研究方式下, 是不是就能夠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自然模型, 可能將會是一個更大的” 問號” , 把問題解構開來是現今數位化革命的主要精神, 然而數字的發明本身就是自外於自然的, 是人們用來”便宜行事” 的工具, 這樣的工具能否充分的表現出自然的訊號…….這是個”超級大問號”. 因為被忽略的誤差值總和, 可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何況研究的基礎平台如果本身就不可靠, 那麼從微觀出發建立的巨觀模型可能會變成一個四不像的怪獸吧….
人的感官, 是百分百的類比信號工具, 放諸自然界裡的生命都有著同等或接近的學習工具, 從眼耳鼻舌身意接收或傳遞的信號, 讓螞蟻可以建築出以丘,讓鯨魚,可以準確的洄游; 讓鯊魚可以在50公里以外找到受傷的獵物; 讓植物可以在黑暗的空間裡找到光源的方向, ………相信在這些生物的學習模式沒有一個是從數據的概念出發的. 早在數字的概念被統一之前, 古文明就蓋出了金字塔, 早在經緯度被定義之前, 麥哲倫就已經繞行了世界一週, 早在地圖被繪製出來以前, 蒙古人就幾乎快統一了歐亞大陸……..所以請不要告訴我….數位科技才是最偉大的…..
當然, 沒有人能夠否認, 數位革命對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巨大貢獻, 就像是沒有人會把發明步槍的人當作是殺人兇手一樣, 工具本身是無罪的, 使用者的心態才會是最大的問題. 然而如果數字被無限上綱的推成真理, 可能造成的災難才是難以被彌補的, 今天這個世界數字的氾濫已經到了”曾參殺人”的程度………..
人類本能的感官被鈍化, 生命的直覺被遮蔽, 這一切無形之中與自然法則是漸行漸遠的, ….其實…..人類是沒有能力破壞自然的, 被破壞的….只是人們心理中自以為是的” 那個自然”……….
取法自然, 信任感觀, 數據及類比的學習並重, 說不定我們都會發現, 自然無處不在,並不遙遠的, …..做一個有趣的假設, 蜜蜂的社會裡, 群體管理的架構是非常精密而準確的, 如果你是隻蜂后, 你有辦法透過” 蜂口普查” 告訴我你管轄了…三十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一之蜜蜂…..嗎? 不透過數據控管…就無法進行有效管理嗎? 呵呵……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吧……
Xena
2007-10-20 10:34:51
眼見為憑的思考模式,這似乎佔據了所有資訊發散的舞台,也是一種缺乏吧!因為影象-聲音不代表全部。
"類比信號"-有點難消化的說法,但我相信是比數據還好的東西! ^^
我又來囉! (雖然是每次來每次失望)
-- 台主,別再睡了啦!!
什麼時侯可以再看到新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