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0 11:59:24走不動ㄉ老鴨

《文學小辭典》-長安淪陷後[過場武戲的時空張力](轉文)

  中國的傳奇劇種發展,到了明清之際,作家們對於排場的考究,往往比之前代更為細膩。特別是過場與正場的搭配,在兼顧劇情的推演下,體現了冷熱相濟的原則。戲曲家在常套間自由揮灑,既不失古法,又不為古法所拘。

  通常正場描述主要人物與情節,故而排場上多以濃濃的抒情曲,表現男女主角多舛的命運。至於過場,則以武戲交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例如:《燕子箋》第二十三齣〈兵囂〉,便以同一曲調的反覆疊唱,勾勒出兵荒馬亂的慘酷景象。

  首先眾賊將領出場唱道:「鍋陽烽火兼天動,鐵騎超騰猛。」隨後,一位老夫人領著小丫頭奔到前台哭訴:「驀然殺氣雷轟,雷轟。街廂燒得通紅,通紅。」話猶未了,大批難民蜂擁而至,慌亂地唱出:「奔騰萬馬呼風,呼風。居民逃竄西東,西東。」

  而此時土匪窮追在後,他們凶神惡煞地依前腔續唱:「弓刀耀日如虹,如虹。羽林哪個當鋒,當鋒。神號鬼哭滿城中,金和寶,搶教空。」短短一齣過場武戲,捕捉了長安淪陷後,兵馬飛鞚的烽煙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