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馬之詩
以下的文字摘錄自詩人兼評論家李敏勇所寫的一篇《非馬:跳躍的語言精靈‧動心的自由之歌》。
讀非馬(註)的詩,常讓人會心一笑。跳躍的語言精靈在他詩的行句裡,彷彿唱著自由之歌,令人動心。他在異國的土地上,以詩連繫著他出生的土地,觀照並眷顧著他成長的一個島嶼國度。
電視 非馬/詩
一個手指頭
輕輕便能關掉的
世界
卻關不掉
逐漸黯淡的螢光幕上
一粒仇恨的火種
驟然引發
熊熊的戰火
燒過中東
燒遍越南
燒過每一張
焦灼的臉
電視的國際新聞常常報導戰爭,開關電視是只要一個手指頭輕觸並能夠處理的事,但現實的世界並不因為關掉電視、看不見螢光幕的報導就不存在,特別是戰爭。一九六○年代到一九七○年初的越南戰爭,以及後來仍一直發生的中東戰爭,更是,戰火讓人焦灼,特別是相關的國度。
鳥籠 非馬/詩
打開
鳥籠的
門
讓鳥飛
走
把自由
還給
鳥
籠
一句平常的話,因為反喻而生動起來。一般都說,把自由還給鳥。但這首詩,故意說成還給鳥籠,因而有反諷的效果。
在不自由的時代,這樣的描述會指涉到現實政治,鳥籠會成為監獄,會引申出批評的指涉。真實詩的結尾,鳥和籠分成二行並置,讀起來是鳥籠的詞語,但卻有鳥與籠的各別指謂。
魚與詩人 非馬/詩
躍出水面
掙扎著
而又回到水裡的
魚
對
躍進水裡
掙扎著
卻回不到水面的
詩人
說
你們的現實確實使人
活不了
魚生存的現實在水裡,而人生存的現實在水面所指謂的大地,但不滿現實的人,特別是詩人(楚國的詩人屈原投江,或許引發這首詩的想法。)想要尋求改變。對照出從水面躍出而又回到水裡的魚,讓人會心一笑。人的現實,在魚的話語裡是「使人活不了」的。魚能回到水裡,但水裡的詩人卻回不到水面,更顯現出人的處境相對的困厄。
今天的陽光很好 非馬/詩
我支起畫架
興致勃勃開始寫生
我才把畫布塗成天藍
一隻小鳥便飛進我的風景
我說好,好,你來得正是時候
請往上飛一點點。對,就是這樣
接著一棵綠樹搖曳著自左下角升起
迎住一朵冉冉飄過的白雲
而蹦跳的松鼠同金色的陽光
都不難捕捉
不久我便有了一幅颇為像樣的圖畫
但我總覺得它缺少了什麼
這明亮快活的世界
需要一種深沉而不和諧的顏色
來襯出它的天真無邪
就在我忙著調配著灰色的時候
一個孤獨的老人踽踽走進我的畫面
輕易地為我完成了傑作
以一幅畫的形成,或一個場景的畫境相對照。其實,又是在繪畫的過程中,加入實境,形成視野。
太過天真無邪的明亮快活世界,需要一種深沉而不和諧的顏色來襯托,一個孤獨老人在畫面中加重了寫生圖的份量,說是畫畫,其實是觀照,陽光很好的日子,在自然的美景中,要有人生的想像,畫面才更為充實,更為真實。
日出日落 非馬/詩
〈日出〉
畢竟
為宇宙的事
煩惱得
睡不著覺的
不只我一個人
看你的眼睛
也佈滿
血絲
〈日落〉
紅冬冬
掛在枝頭
是大得有點出奇
但滿懷興奮的樹
卻脹紅著臉堅持
這是他第一天
結出的
菓
日出和日落,兩種情境的太陽。
日出,用脹紅血絲的眼睛比喻,把太陽擬人化;日落,用結在樹上的菓描繪。
日出,以人對人對話;日落,以人對樹觀察。兩首詩的形式:日出齊底,日落齊頭,也各有所寄,帶有幽默感的素描。
註:非馬(1936~),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核工博士,在芝加哥的阿岡國家研究所從事能源與環保研究。科學家的背景,使得他的詩與一般文史學界的詩人不一樣,他沒有文化傳統的羈絆,語言對他而言就像科學裡的元素。
非馬也許是戰後在台灣譯介最多歐美詩的一位詩人和翻譯家。科學系的他,以白話漢字中文的乾淨俐落,營造出和拘泥於文言文的泥古美意識不同的思維,他的詩有一種明亮的幽默感,顯現不受傳統拘束的敘述風格。
白馬非馬,他的筆名帶有悖論和諧趣。他曾在一次受訪中提及:「對人類有廣泛的同情心與愛心,是我理想好詩的首要條件,同時,它不應該只是寫給一兩個人看的應酬詩,那種詩寫得再工整,在我看來也是一種遊戲與浪費。其次,要能化腐朽為神奇,賦日常街頭的語言以新的意義。還有一個要素,是在適當的時候,給讀者一種新奇的衝擊。」
非馬出版過詩集《在風城》、《非馬詩選》、《白馬集》、《非馬集》、《路》,也編選過《台灣現代詩四十家》、《台灣現代詩選》。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