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日全蝕
在一生當中,有幸能觀賞到日全蝕的人可能不多。但看了一次就上癮的人卻大有人在。據說拄著拐杖,推著輪椅,趕到世界各地,一次一次親臨日全蝕現場觀賞的痴狂份子,也不在少數……。
我想他們著迷的也是那一份藉由實際行動在心靈上由外而內所產生的本質上的變化,那種產生在你自身經驗裡的獨特性,是打從心底受到的震撼!
也就是,在美好的事物來臨時,他們真正享受到了那份驚喜和愉悅!
而這份親眼目睹的激情,在張榜奎(附註)生動的描述下可窺一二,這篇文章記錄的是1999年8月11日發生在中南歐的一次日全蝕。
……………………………………………………………………………
大約十二時十五分,我們一切準備就緒,此時太陽已經被吞食了四分之三,看起來就像一彎新月。破雲而出的陽光,不算太強,顏色卻有點怪怪的,淡淡的陰灰色,再加上令人打顫的涼風,氣氛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
按照我們事先的準備,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去找大片樹蔭,觀察有無針孔現象,如果運氣好的話,將會看到滿地新月型的太陽倒影。可是我們找到的樹,不是林蔭太密,便是樹蔭下的地面雜草叢生,無法形成清楚的倒影而作罷。
第二個想觀察並拍照,但困難度更高的是「黑影錐」。因為我們都知道,日全蝕是因為月亮遮住太陽而形成的,而月亮黑影在地球上所造成的圓點範圍,會因月亮離地球的遠近而有大小不同。
按照我個人的計算,這一次太陽被月亮完全遮住,而在地球上所形成的黑影,直徑約略為一百公里寬,通過的時間為二分廿三秒,也就是說黑影將以每秒約七千公尺的速度猛然掃過,如果你站在高處,將會有機會目睹這個黑影,以三角錐的形狀快速向你逼來,而且據說台灣從來沒有人,成功的拍攝過這種照片。
但是又考慮到,就在「可能」看得到黑影錐的那一剎那,太陽的形態將會千變萬化,與其分神去捕捉不一定看得到,或不一定拍得到的「可能」。倒不如專心的注意太陽的變化,來得有把握,因此乾脆便目不轉睛的瞪著太陽。
十二點四十一分,太陽就要進入「蝕甚」的狀況,週遭的氣氛甚是扣人心弦。太陽的形狀,先是成為新月,再變成柳眉,再急遽轉變為一根細長的睫毛狀,陽光也越發灰暗。
突然間,在細長的太陽邊緣,像髮絲般的光芒瞬間射出。很快的,在剃刀般的太陽邊緣,出現了似乎在滾動著四五顆鮮豔的紅球,那是陽光透過月球表面的窪谷,所形成的「貝里珠」(Baily’s beads),十幾秒後,「貝里珠」觫然消失,接著又似乎迅速凝聚起來,變成了一顆鑲有超級巨鑽的「鑽石戒指」,那景象真是光彩奪目,豔光四射。
心中正在激動,手中也不停的按下快門。而耳中聽到的是四周人群不停的讚嘆聲。十二點四十二分,忽然感覺上像聽到了「颼!」的一聲幻覺,四週瞬間為黑暗所籠罩,那就是「黑影錐」,以大約二千五百公里的時速通過了。
此時,四周好像突然安靜了下來,似乎所有的人,均被這宇宙間的「黑光劇場」震攝住了。大地一片寧靜,而頂頭一輪「黑色的太陽」是如此的怪異:一個大黑圓盤,周邊閃耀著強烈的光芒。我從來沒有想到親眼目睹的「日冕」,是如此的動神懾魄。平常看的照片,震撼度根本無法及於萬一。
太陽邊的薄雲,一片片無聲飄過,帶來更加多采的變化,忽而七彩的日暈,環繞著那一輪「黑色的太陽」,忽而薄雲飄然而去,獨留耀眼的「黑盤」,在雲隙中帶著日冕閃耀,那種美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二分廿三秒,似乎有一世紀長,又似乎只有一剎那間的短暫。最後,好像大自然有意要再給你一個「安可」piece,讓你再也永遠無法忘懷它的盡情演出,結束前它讓我們再一次欣賞了炫人的「鑽石戒指」、「貝里珠」,似乎也像我們預告了下次的曲目。
然後就是突然間,就像是舞台劇的結束一樣。觀眾席裡,燈光瞬間大放光明,讓你知道戲已經演完了,「安可」piece也秀完了,再多的鼓掌,也無法捲起已然落下的幕。那種感覺真的令人依依不捨,悵然若失。
最後,作者也預告:下一次的日全蝕秀更方便國人觀賞的,是在二千零九年七月廿二日,將發生於印度、孟加拉、中國與日本南方島嶼,時間是驚人的六分四十秒,有心的讀者不妨耐心等待吧!
果然,我們等到了!
你親眼見證了嗎?
唉!我是看電視轉播的……
附註:張榜奎國立藝專音樂科畢業,維也納舒伯特音樂院進修。諳德文、英文、客家話、閩南語。曾擔任十餘齣歌劇主要角色,全省演出約150場。同時也是合格資深領隊,十年之間曾帶領歐洲團60餘次,現任職旅行社。經常受邀至各大學演講,並擔任社區大學教師。著有《我和義大利有約》、《帶這一本書去歐洲》、《奧捷匈山水音樂之旅》以及《嘿嘿嘿有鬼哦》。
上一篇:十年前......十年後
當天, 我人是在可以見到日全蝕的地方,
可惜那天下了大雨, 完全看不到太陽,
只感覺到天色從亮漸暗, 然後體驗了白晝變黑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