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旅~之一
今年盛夏,我加入了一支特別的隊伍,每早頂著熾灼的太陽,進行一整天緊鑼密鼓的行程,回營常盥洗後倒頭便睡,一夜無夢至天明,我稱之『魔鬼夏令營』。
學生
我的任務是領著一群來自各方的大學生,參訪偏鄉社區醫療及養護機構。雖掛名老師,但從他們與病患間的互動,回營的討論會及日誌中,感覺自己收穫更豐。
初見一床又一床癱瘓的植物人,他們心中震撼卻能反思自己看待生命的態度;與智能不足的孩子相處,體會到擁有少卻快樂,而現代人則相反;當精神患者道出病後隱藏的人生故事,他們側身專注聆聽的姿態儼然醫者;安養院裡,失智長者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兒孫,手拉手散步聊天,畫面溫暖動人;遇見教養院表達困難的孩子,他們找到了以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一朵微笑,一個擁抱,哼一支歌,按摩僵硬的四肢,或僅靜靜陪伴,並主動參與餵飯、刷牙、拖地等工作,分擔照護員的辛勞,累了一天的他們說:身障的孩子是天使,純真的笑容融化了疲憊的心;我在日誌上回應他們:你們也是美麗的天使!而這些孩子不僅天資聰穎,有服務的愛心,亦於成果發表時展現了他們在美術、文學、戲劇等領域令人驚艷的才華。
最後的夜,大家沿著市區護城河漫步,並肩坐在南寮的海堤上吹風;回程的車內,彼此的生澀已褪去,學生開懷 地聊起天來,剩餘假期,有人計畫進實驗室學習研究的方法,有人將赴國外參加交換學生的活動,有人分享學校點滴:大體解剖、共同筆記、跑檯、考古題等;還討論起一中街的茶坊(這世代的孩子個個都是飲料控),店裡的飲品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名稱:隨便、核廢料、不能說的祕密……
插不上話的我,在前座諦聽屬於他們的小時代,也微笑追憶著自己逝去的青春 。
醫師
已於偏鄉醫院服務數十年的L醫師,是此次活動的主要領導者。
營隊最初,學員們尚未破冰,用餐時刻常一片靜默或各有小圈圈,我觀察L醫師總會主動與落單的學生聊天,藉此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個性及興趣;再相處,發覺他對晚輩如我或學生說話都十分客氣,且時時關切我們會不會太累,吃住是否習慣;在討論會上常有歧見,他總能秉持包容、尊重的態度,不因是長輩就擺出「凡事都要聽我的」的架子;有次工作人員與學生間有了小衝突,我們私下檢討後亦感理虧,然隔日他竟代表團隊向學生致歉,他的真誠和勇氣深深地感動了我。(最近發現,自己對於承認錯誤是很軟弱的。)
白天他兼任司機,負責載大家前往各機構參訪,當學生在後座睡成一片時,我們有很多時間聊天。L醫師是大我十屆的學長,我們交換了畢業後的行醫經歷、現有家庭的輪廓、歐洲自助旅行的體驗,並談到了信仰的部分,他是天主教徒,卻對各種心靈修行都有涉獵,曾接觸內觀中心,表示很敬佩佛陀的智慧,對我提的禪修亦頗感興趣;前陣子他還赴美國進修,帶回一套「正念減壓」的課程與院內員工分享;更開心的是,他和我一樣喜歡做環保,有回餐畢,洗淨的數十隻飲料杯找不到回收桶,眼看就成垃圾一堆了,他立即說:我拿去回收。
有相似的信念,雖是初次合作卻順遂愉快。對於每日課程的回顧,他總會徵詢其他工作人員的意見,認真聆聽,並適時鼓勵大家及表達感謝之情,當他的副手真是件幸福的事!
最後一天,我即將北返,早上有門診的他匆匆跑來告別,還拿了一顆水蜜桃給我,說是病人送的要我也嚐嚐看。回家後,我將碩大的桃子切開與孩子共享,那是今夏我吃過滋味最美好的水蜜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