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9 10:12:38Miranda

專題/深度報導2

  校園無障礙 無「礙」之愛

<李文雅/台南報導>

 最近幾年,特教界主張特教學生回歸主流,期待特殊學生能夠回歸正常教育,與正常人一般生活,而政府也積極的挹注預算支持校園無障礙的建設,讓許多身心障礙學子能夠更暢行無礙。但是,當學校面對特殊生需求,是不是建設無障礙空間後就真的能實現無「礙」精神?

                       

回歸主流  同心學習     

 為因應回歸主流,政府積極挹注預算支持校園無障礙的建設。據報載,台南市教育處,今年度確定將再提撥兩千三百萬元改善校園無障礙環境,教育處合計六年來總計挹注上億元經費補助學校建設無障礙設施,讓許多身心障礙學子能夠更暢行無礙。

 

 但是,負責審核改造經費的開元國小校長李添旺表示,校園無障礙空間依舊嚴重不足與缺陷,許多教室與走廊處有落差、走廊至操場一般常見為階梯,並無加設坡道及電梯,更嚴重的是沒有無障礙廁所,許多身障生常常憋尿造成身體更加不適,也有許多學生因意外受傷,卻因無障礙空間不足,讓許多想學習的學子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教育部期待經由無障礙的落實,讓乘坐輪椅的學生,也能享有在校園內行動自如的自由,亦為校園增添更多的人文關懷與重視,將枯燥的教條及建築法令規章,轉化成生活化的體認,期盼未來無障礙空間規劃的概念,不單只照顧到弱勢的身心障礙者,而能變成全面性的通用設計,融入社會關懷,造福老人、幼童及孕婦等族群。

成功大學  用愛支持無礙

 據統計,成大目前有約六十八名身心障礙學生,約占學生總人數千分之三,其中大學部學生的人數比例又為最高,成大資源教室統計資料顯示,96年度特殊學生比例,最常使用教學環境的大學部特殊生便佔全校特殊生約有一半之多。於是為了讓這些障礙生能融入學校的教育環境,增加學習成效,成大除設有資源教室提供生活及學習協助外,去年更組成「推動校園無障礙委員會」,針對師生的無障礙意見反映進行檢討改善,同時委由建築系副教授賴光邦進行全校環境大體檢,提出逐步規劃或改善。

 

 硬體設備之外,成功大學資源教室也計畫推動軟體系統,在校園內推展尊重及接納無障礙空間的活動,其中,資源教室與台灣文學系合作,拍攝無障礙的紀錄片-<留一條路>,內容拍攝了身障學生-留揚軒在成功大學學習的經歷與困難,以及資源教室老師們對於身障學生的看法,同時也呼籲學生主動接觸特殊生,主動發揮愛心。資源教室老師表示:「和他們(特殊生)相處不用擔心,不用過度小心翼翼,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讓他們跟我們一樣。」更重要的是,資源教室不只想透過此部紀錄片記錄身障生學習過程,同時也期望喚醒其他學生的關心,傳播無障礙空間的理念,期待學生用愛使校園無礙,才能夠將感動繼續延續下去。

 

為誰鋪一條路?期待主動的力量

 在台灣無障礙協會定義的無障礙環境中,有形的無障礙環境包含:室內外引導通路:標示清楚平滑的出入道路坡道,走廊通道要暢通,建築物具備電梯,加設使用殘障護盤,須能容納輪椅進出,延長電梯門關閉的時間,以便殘障者進出,更重要的是要有無障礙廁所,內需具備扶手,還有緊急求救系統。此外,也應該具有殘障專用車位供身障人士使用。而在校園部分除了以上基本的設備,至少有一條步道,可供坐輪椅者使用;生活設備要配置得當,使坐輪椅者方便使用,也勿造成視障者通行障礙;還有闢設坐輪椅者能接近的綠化設施,以利其身心發展。

 

 但是在這些繁細的規範及建議之下,推行學校真的能夠如實的施行?

 

 在無障礙環境政策的推展之下,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似乎能夠漸入佳境,硬體設備也漸漸補足,但是據本報記者實地的調查之下,不合格或是無障礙空間遭占用的現象依舊存在,就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範圍範圍來說,許多無障礙設施標示未清,官方網頁上無法清楚得知最新的無障礙設置情形,行政大樓的空間地圖也沒有任何標示,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使學校落實無障礙空間的建構,使用者也無法得知確切位置,增加使用上的困難;此外,在無障礙空間建構完成之後,就無障礙的實際使用狀況來說,無障礙生使用時能不能夠及時又流暢呢?

 

 現實走訪之下的,記者於假日來訪於校園拍攝時,發現無障礙空間遭受佔用及阻礙的情況,就都市計畫學系來說,西側走廊連接無障礙坡道,但是當天卻有群眾於校園活動時將雜物及腳踏車停放於出入口,走廊上也堆滿學生畢業展所堆置之雜物,佔約走廊寬度的三分之二,即使常人走路都需要讓其三分,更遑論是身坐輪椅的特殊生。

 

 此外,連貫性更是一大問題,尤其是對於視障特殊生來說,導盲磚是在引導實重要的工具,但是卻常常出現導盲路線到中途腰斬,像是光復校區環繞榕園之導盲磚,於榕園盡頭便消失,並無銜接至學校門口;而在都機系及建築系後方,也出現零碎導盲磚塊,卻無法形成路線,突然出現短暫導盲指引,令人摸不著頭緒。

 而電梯部分,許多教學大樓一樓出口備有障斜坡,但是進入大廳之後,接續的卻是普通樓梯,無障礙空間只在ㄧ樓空間,沒有接續的配套措施,對於身障生來說,上下樓梯移動非常不便,有的大樓即使備有樓梯,卻沒有延長關門時間裝置,對於身障生來說又多了一層危險;而最重要的民生必須-廁所的建置,許多廁所並沒有考慮到特殊生的需要,即使掛上無障礙廁所之標誌,還是有許多不便之處,譬如廁所進出口設有門檻,沒有斜坡可供推行經過,加上通道過窄,廁所內部空間狹小、沒有緊急求救設備等等問題,都影響著無障礙空間的推展與學生安全。

 實地訪問在校學生於無障礙使用的情況後,據曾因運動而受傷,導致有幾個月不良於行的蔡同學表示:因為我傷得不大,所以樓梯都還勉強可以走,不過我覺得圖書館的無障礙斜坡道離圖書館地下展覽室距離滿遠,還有,校區是被分割的,所以來往校區之間常常需要過馬路,人車超多,腳受傷的人其實滿危險的。」加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開始造成不方便,下樓梯,出門,吃飯等等。而且平常不習慣拜託別人,最後才發現,心理上的障礙最困難!」蔡同學於訪問最後表示,經由這個經驗,更注意行動不方便的人,而對終身不會康復很心疼,同時也很欽佩。可見成大校園除了各校區內部之外,連結的無障礙設施仍就需要重點建設,同時無形的無障礙-心靈輔導及教化部分,更是需要教育長期且健康開放的建立。

  如同<留一條路>紀錄片導演劉宜佳所說:「其實無障礙空間並不只是給身心障礙者使用的,像孕婦、受傷、身體不適的人、老人、或是嬰兒乘坐的推車,其實都很需要無障礙空間,我們一生或許都會用到,我們都會老阿!」據成大師生的經驗,無障礙設施不只供給特殊生使用,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因為變故而需要其輔助生活。

 

  據導演劉宜佳表示,她認為這次接觸特殊生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們都跟我們一樣,會聽流行歌曲,對於蔡依林跟周杰倫都很了解,也會上BBS與利用網路即時通訊系統,如:MSN等等,他們不是封閉的啟智學生,而是跟我們一樣想要學習的人。」同時,導演也期待,學校單位能夠化被動為主動,不要等到有學生出現需求才建設,而是應該先準備好,如此,才能使學生更認同學校,增加學生升學選擇學校時的有利條件。

 

  譬如在拍攝記錄片過程中,導演劉宜佳在訪問主角揚軒時得知,揚軒曾經一度想要選填台灣文學系,試想,若揚軒真的到台文系學習,現今台文系的臨時系館又能夠帶給揚軒什麼?而後揚軒考進歷史系,由於歷史系系館為古蹟,改建困難,所以揚軒的同學便遷就揚軒至唯農大樓上課,為此唯農大樓成了無障礙設施建設最為完善的大樓,這都是亡羊補牢,都是被動下的結果,都是問題發生了才尋求解決,平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最後,導演劉宜佳語重心長的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把被動化為主動,接納大家生老病死,在人生階段都可能需要的無障礙設施,有一天,無障礙就不用是無障礙,因為大家早已內化心中,不需要再特別強調了。」


游雯鈞 台文100 B54961089

成大營造窮理致知意象 引來怨聲連連

(游雯鈞/台南報導)

 具有歷史古都美稱的府城最高學府-成功大學,卻因勝利路上代表校訓的「窮理致知」牌樓與市政府「槓」上?大學路通往勝利路的路段一直是上下班時交通繁忙的巔峰,因此近期市政府欲進行道路拓寬計畫。除了拆除勝利路上的巨大牌樓外,亦考慮移動左側的四棵具歷史意義的羅望子樹。

 

市政府好意被拒

 

 近年府城推動「好望角專案計畫」,在成大校園的無數轉角成功改變原先壅塞雜亂的情景,營造美麗的藝術意象。然而,近期欲實施的道路擴建計畫,卻遭受成大校方百般阻撓。自民國九十三年起,台南市長許添財為營造空間解嚴校園無死角的新府城綠化意象,遂於各個學校機關、公園、社區推動好望角專案計畫。期望此專案能以綠化環境、省錢為出發點,號召市民總動員一同改善生活環境,為美化家園盡一份心力。成功大學亦在此計畫下受惠許多,但如今卻因為了保住學校的象徵建築,而犧牲交通壅塞與美化環境的可能,令人匪夷所思。

 

校方表示:拆除或移動牌樓,牌樓意義將受損

 

 民國四十五年,成大由工學院升格為大學,先總統蔣公頒「窮理致知」訓勉,校方籌建牌樓並將墨寶複製懸於其上。這座牌樓具有西方凱旋門意象,頂部則有傳統雲紋,基部具有清朝建築須彌座的特徵,充滿中西合璧的趣味。  「窮理致知」牌樓雖不是古蹟,但具有文史價值,更帶有「從成功之門走向勝利之路」的寓意,如果把這座牌樓移到他處,其價值將大為折損。因此,成大建議重新規劃大學路交通動線,希望將來汽車不再穿過「窮理致知」牌樓,而改由牌樓兩側經過,所以北側的四棵羅望子樹應該遷移。

 

行道樹查核委員:羅望子樹亦具有歷史意義

 

 一位委員指出,這四棵羅望子至少有七、八十年以上的歷史,是全台最粗壯的羅望子老樹。相傳日軍為防範日本皇太子出巡安危,即因羅望子高大有刺瘤的特點,所以在這區域密集種植這種具有遮護防禦功能的樹木。

 而且老樹有生命,移植不保證一定能成功,即使專家評估有九成的存活率,但萬一移植失敗而致死,總是難以彌補的遺憾,基於愛護老樹的原則,還是希望不要移動這幾株老樹。

 

牌樓彷彿龐大路障

 

 一遇到上下班的交通顛峰期,此路段的喇叭聲此起彼落,駕駛不知道要往牌樓內鑽,還是要往牌樓外側閃避行人和車輛。因此常在閃避不及時就迎面撞上擋在路中央的粗壯柱子。轉角的林姓小吃攤販即表示,前幾天才聽到碰撞聲響,一看竟然是兩台車子在牌樓內會車,卻因空間太小,去向的駕駛往右一閃就直接撞到柱子。成大水利系的鍾姓同學亦表示,騎腳踏車經過牌樓時都有視線死角,無法看到左方來車。她還氣憤地補充,若學校認為代表校譽的東西比學生生命重要那也無話可說了。

 

交通問題難道別無他法?

 

 在這個具爭議性的牌坊對面擺攤多年的黃姓麵線攤販表示,通常會出車禍的都是往勝利路右轉的車子,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牌坊基座是黑色漆成,造成視線模糊。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牌坊的柱子太粗大,擋住對面來車。而新建的成大校友會館外側的人行道又太突出,造成行人、腳踏車的路線遭阻礙。

 

 綜合附近居民與成大學生的意願及想法,其實不難琢磨出校方與市政府未看到的癥結點,並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新聞採訪寫作

─深度報導

B54961186 陳香蓉

2005年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頂尖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成大獲選為「發展國際一流大學」的重點學校之一;歷年來許多知名商業雜誌大學畢業生評價調查中,成大蟬連獲選為「企業界最愛」的學校;成大擁有文、理、工、管、醫、電機資訊、規劃與設計、社會科學、生物科學與科技等九個學院,是全國唯一校區最集中、學術領域完整的研究型綜合大學。身為南台灣學術重鎮的成功大學,堅強的師資陣容和豐富的資源供給,儼然成為學生們汲取新知的最佳環境。但是,這個看似頂尖的大學中,其行政效率是否也同樣頂尖呢?

在成大BBS站等論壇中,我們可以發現成大學生經常指出成大行政人員態度不佳、行政效率低落等問題。例如,學校宿舍的網路經常當機,尤其在學生期末考週要趕報告、查資料的時候,宿網總是無法使用,對校方反應多次也無效。計網中心表示,學校這筆維修經費還未撥款下來,且網路更新的發包工程不知為何遲遲還未動工,以致於同學們仍覺得宿網品質低落。舉另一例來說,學期初許多學生去辦理英文免修退費事宜,到了學期末卻仍未收到款項,在學期中就一直向校方反應,各單位卻不斷將責任推來推去,沒有誠意解決學生問題。由以上例子可簡單推斷兩點結論:第一、行政人員態度不佳、效率低落是因為他們是公務員,是領政府薪水的「鐵飯碗」,至少就目前來說,他們不會因為工作態度不佳而少領一毛錢。第二、他們只會拿學生開刀,即使學生人數佔了整個學校整體人數比例的大部分,卻被當成最低階層看待,學生接受校方政策的安排而存在,不管怎麼說總是屬於較弱勢的一方,因為沒有太大權力,因此就好像可以不用對學生太客氣。行政人員的態度反映在他們做事情的效率上,而「人」的問題本身就很難規範和解決,只有自發性的反省也許才能得到改善。

除了要求行政人員的態度和效率這類主觀性的問題之外,成大行政法規的訂定標準也有待商榷。同樣以學生為出發點舉例來說,成大學生除了在學業上積極進取,對社團活動也熱心投入,每年更有各系、校友會的大型表演活動,使校園內時常可以感受到青春熱血在沸騰。成功廳是學生辦大型表演活動的主要場所,各社團成果展及各系、校友會之夜都會在這裡舉辦。不過,去年年底傳出成功廳即將整修的風聲,讓學生間各單位開始騷動,擔心每年固定的表演活動是否能順利舉行。像今年台文之夜預計在3/26()舉行,卻因為與校方預定的成功廳整修時間撞期,所以決定改借其他場地。但是,深入了解後才發現,成功廳內部並無整修,整修的是鄰近的學生活動中心,但校方堅持成功廳屬於工地範圍,仍決定暫時不開放借場。今年台文之夜總召許巧函表示,為了借其他場地的問題,她和系會成員曾借了整個光復校區共六、七的場地不成,在成大各行政部門之間也來回奔走不下數十次,整個過程下來,她們對於校方也提出許多質疑的地方。「我們借過榕園,學校那邊說舞台和觀眾會破壞草皮,不肯借我們,可是,府城音樂祭卻借的到,很不公平啊!」據了解,府城音樂祭是邀請全國大專院校的音樂社團共同舉辦的樂團表演活動,以學生樂團為主,提供舞台讓學生來表演、發表自己的音樂,提倡府城的音樂氣息與潮流,今年第二屆府城音樂祭由成大熱音社主辦,台南市議會、台南市政府合辦,共邀請全國二十所大專院校、四十四個樂團參加,接力表演,是個大型的音樂饗宴。同樣是需要搭舞台、架觀眾席的府城音樂祭,他們卻借的到榕園來順利舉行,為何校方就不怕他們踐踏草皮、破壞成大著名景點─榕園?「當時我們還借了光復操場,校方同樣以會破壞操場草皮為由回絕我們,只肯借旁邊最角落那塊柏油路,可是那根本太小了,再說,為什麼王力宏演唱會就能在光操舉辦啊?」若校方以草皮需要保護而不外借為由,那為何會出現有人借到、有人卻借不到的情形?學校對於場地外借的標準不一,是否對外借對象有大小眼態度的問題?

另外,成功廳在3/18()前夕突然宣布開放登記借場,導致許多學生社團單位在當天凌晨就在事務組前排隊佔位子,引起不小騷動。當時校方明明宣布成功廳確定不予外借,為何說詞又突然改變?據了解,當時負責場地管理的事務組並不了解工程進度,就直接對外宣稱成功廳暫不予外借,但深入去問工地工人,他們卻說工程其實能在各社團單位辦活動之前就能完工,在事務組得知工程進度後又將責任推給營繕組等其他單位,導致學生根本摸不著頭緒,因為熱音社的積極向行政單位抗議爭取,並找了校長、學務長和議員等上級出面協商,結果終於在3/19()熱音社舉辦該社年度盛事「飆鼓」活動前夕讓事務組宣布開放借成功廳。「成功大學集會場地管理辦法」第十條 明文規定「場所申借應於兩個月內至一週前提出申請」,矛盾的是,18日開放借場而熱音社卻能借到19日的場地,校方是否自己破壞了規定?「那天我們去體育室借光操不成,就去事務組借其他場,批公文的人竟然說『他們(體育室)不借你,那我也可以不要借你啊!』,說這種話真是…太令人吃驚了!」許巧函無奈的表示,行政人員態度不僅令人不敢恭維,連法規的制定都讓人覺得根本沒有統一標準,令人懷疑政策決定根本取決在於「人」。實際訪問到事務組人員,關於這點他們很官方的回應:「一切按照程序走!」

校長賴明詔院士曾在成大獲得五年五百億資助的時候表示過,他將整肅各部門,提升行政效率,如今,這個承諾是否會跳票?總結以上,行政人員的態度確實應該改善,並重視學生的聲音,不要等到做的不好,才被大力批評,並且在被批評之後更要反省,畢竟,成大是一個整體,學生或教師或行政單位的組成缺一不可,各方都應仔細思考並作好自身在這個團隊裡的角色。行政政策的制定應全面考慮完善,學生(如學生會)的參與度要更多,盡力去維護作為學生應得的權益,而不是被動的完全接受,如此一來,成功大學才能往成功的道路繼續大步前進!

 

台文100  林欣儀  B54961194

校園危機就在你身邊

【林欣儀/台南成大報導】

你的校園安全嗎?其實危機就藏在人人身邊!校園危機該如何預防?本篇報導主要探討校園安全死角,以下是記者在國立成功大學的報導,以光復校區為實際走訪的主要區域,找出校園中引人犯罪的角落。

 

半夜驚魂追逐戰 學生合力抓兇手

根據就讀外國文學系二年級陳同學口述,今年三月中旬因為籌辦系上外文週活動,而借用修齊大樓東側教室排練戲劇,因為準備工作尚未完成,所以在某一日的晚上六位同學為此留在教室加趕進度,不知不覺已經半夜兩點多了,每個同學精神不繼因而打起瞌睡來,其中一位同學聽到有人的腳步聲接近,但是一回神過來,才赫然發現他們的東西被拿走了。還好他們熟知整棟大樓的出入口有哪些,那位一開始發現的同學趕緊吩咐其他同學把主要的出口堵起來,並且打電話報警,警方到現場時,這些學生正好合力逮到兇手交給警方,半夜驚魂在此告一段落。據陳同學轉述警方的話『這名兇手是臨時起意,還好身上沒有帶任何具有威脅性的武器以後盡量少在深夜停留在無人的系館或是教室裡,以免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

 

危機一:偏僻、少人進出的巷道

成功大學校地寬廣,學生人數不在少數,通往各個系館的道路可以說是較為人多熱鬧的部分,而系館後側往往就容易成為校園的死角,平時下課時間就不會有人在這裡走動,當然上課時間更不例外。這樣的地方,最容易成為歹徒下手或是犯案的地方。人煙稀少的地方往往也造成事件發生時,不容易被注意到或是求救無人的情形。如右照片,此地為光復校區耐震擴建大樓後側的巷道,實為一條死巷,周邊毫無架設監視器、照明設備等等裝置,實在難以確保學生之人身安全。

 

危機二:上課時間單獨行動

現在大專院校校園並不像國中、高中有圍牆以及較為嚴格的訪客管理,而是任何人都可以走進走出,這使得學生的安全顧慮更受到威脅。除了偏僻的建築物角落之外,校園中的地下停車場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區域,現在的學生騎車上課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非下課時間停車場進出的人是非常少的,平時如果非需要並不會有人進入停車場或是在裡面走動,獨自落單的學生即便容易成為歹徒有機可乘的目標。記者實際走訪都市設計學系的地下停車場,當時為早上十點半左右,停車場內停滿摩托車,但卻是空無一人的,並且發現如此深長的停車場竟然全部只架設了三支監視器,分別在入口跟出口各一支向車棚內拍,另外一支則是拍攝對外出口進入的來車。停車場內毫無裝設緊急按鈴的設施,事件發生時被害人只能依靠手機自救。光復校區後門警衛室保全人員蕭魁斐說:「現在的校園都是開放空間,其實要避免這一類事情的發生有一定的困難度,我負責的就只是進出車輛登記,頂多偶爾留意進出的人,但是有時候從外表上也很難認定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

 

危機三:平日少人使用之建築物

許多被害人被強暴、受到性侵害的地點多在廢棄的建築物發生,而校園中也有與此類似的地點,即是不常被使用的教室,或者是表演廳、演講廳等等,最容易引起歹徒不良的念頭。校園中不乏有這樣的地點,記者實際探察,發現光復校區的修齊大樓東側為少人進出的建築,沿著長階梯往下走,再經過一個狹長、照明不佳的走道可以到達地下一樓的「修齊講堂」,這個講堂是提供講座、演講的使用,由於空間不大,使用率不高,所以這一帶可以說是受人忽略的死角之一。

 

校園零死角 全體一起來圍剿

根據校方指出,不久之後光復校區也將要拆除圍牆,使校園和附近社區更融合,但是這樣開放式的空間,使得校外人士更方便進出,也造成了校內人士安全上的威脅。教官室歐福彰教官表示他們對於此問題已有向總務處採購組提案,建議多增加照明設備以及監視器。而最近學校已經在校園裡面多裝了八支監視器,還有增加校園裡的路燈,校方已逐漸在改善。黃正智教官則認為校園治安的維護不只是單方面學校加強校園巡邏或是增加什麼設施,而是學生自己本身也要保持警覺,昏暗或是夜間就不要到偏僻、人煙稀少的地方停留,平時白天也不要為了趕時間的方便而走人少的小路,盡量走熱鬧的地方。成功校區的駐校警衛隊的隊員也提到說他們有跟校外附近的派出所達成協議,讓他們也進來幫忙巡邏校園,並且增加巡邏的次數。另外,也提到學校內各校區都有連線,一但有事情發生就會立刻通報駐校警衛隊,這邊的值班員警會馬上趕到現場並且有必要時連絡附近的警察局協助處理。

 

海灘大體檢從海廢監測看海灘

楊佩文 台文100 B54961267

 

(楊佩文/台南報導)四草大橋下,二仁溪出海口北側沙灘,佈滿一塊塊巨大的保麗龍,破舊的蚵架凌亂成堆,飲料杯、鞭炮、拖鞋、安全帽散落整片沙灘,有些保麗龍已破碎,混著細小的沙礫滿天飛。周日接近正午時分,一群人拿著黑色大塑膠袋,撿拾著沙灘上的垃圾,三小時後,保麗龍、一袋又一袋沙灘垃圾成堆,他們將垃圾分類,細數其數量,紀錄。

 

什麼是「海廢監測」?

 

  他們是台南市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的社員。自200510月開始,社員們於二仁溪出海口北側海灘、四鯤鯓小美軍海邊、鹽水溪岸,每月一次,每次三小時撿拾海灘廢棄物。他們不只為收拾海灘垃圾,而是為海灘做「健康檢查」。

 

    社員們將撿拾的垃圾收集、分類、並紀錄,製成了海灘廢棄物的紀錄表,為的是要找到海灘垃圾的源頭,是為上游河川?遊客?或是漁民?

 

  由海灘廢棄物紀錄圖表看來,每月最大量的垃圾為漁業用保麗龍,第二大量的垃圾則是喝完即丟的飲料容器,包括保力龍杯、飲料玻璃瓶、塑膠杯及塑膠瓶,若依垃圾的材質分則大部分都是塑膠製品。

 

  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社長楊東彬表示,「這次減完垃圾,下一次仍會有垃圾,甚至更多,通常垃圾還會有季節性區分,例如,端午節過後鞭炮的數量就會很多。但最多的仍是漁業用保麗龍、塑膠袋、飲料杯,怎麼撿都撿不完。」

 

塑膠袋?水母?傻傻分不清楚

  

  喝完即丟的飲料容器,包括保麗龍杯、飲料玻璃瓶、塑膠杯及塑膠瓶,於「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的統計圖表中顯示道,其為2007年至2009年第二大量的海灘廢棄物。針對海灘如此多喝完即丟的飲料杯,台南社大的晁瑞光先生表示,除了民眾隨手即丟的習慣,公部門的執行力也是一大紕漏。

 

    20086月,台南市環保局提出「全面禁用保麗龍杯」的新政策,將使台南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禁用保麗龍杯的城市,然而,於10月時卻再次招開公聽會,暫緩推動保麗龍杯禁止使用政策,打出「作好回收,保麗龍比紙杯更環保」的口號,如此提倡「資源回收」、「節能減碳」的口號用意何在,令人質疑。

 

  沙灘上散佈的塑膠、保麗龍杯,可見國人隨手即丟的習慣,已嚴重造成海灘景觀、生物的傷害。2008年4月,高雄的紅毛港區一隻小虎鯨擱淺,經數月救援後仍不幸身亡,解剖後,其腹部找到一條毛巾,及各類塑膠袋。

 

    國際的洋學研究船Alguita號的網站上也記載道:我們找到看起來像水母的塑膠和像塑膠的水母,區別這兩個變得越來越困難。

 

漁業用保麗龍,海廢最大宗

  

  近海牡蠣養殖是台南市很大的產業,每年九月至翌年四月底,是蚵棚放養的季節,從南至北二十多公里的海岸線均有養殖,但隨著放養結束,部分漁民會回收繼續使用,絕大多數則放水流自然消失。壞掉蚵棚的竹子卡在岸邊消波塊上,甚至撞上小船造成漁船毀損。作為蚵架浮板的保麗龍塊則破碎四散,有的隨海水往外海去,有的則卡在岸上任何一個海水到的了的地方,造成海洋非常嚴重的污染。

 

  台南漁民的蚵架和保麗龍,有些隨著海流流向高雄,造成高雄漁民的出海不便,高雄市漁會對台南市政府嚴重抗議後,【臺南市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於去年實施,規定養殖漁業人須向漁會登記,於淺海養殖牡蠣採收完成時,應將所有養殖蚵棚、浮具及廢棄物,全數攜回置於申請之指定地點回收。

 

  然而,台南市議會建設處長陳啟松表示,有登記蚵棚的只有四千多棚,實際棚架有一萬兩千多。並且,條例實施之後,漁會將有回收的蚵棚和保麗龍,用怪手拉成堆破壞掉,粉碎於自然之中,並任由散佈在沙灘上,隨海水散佈整個海岸線,甚至將其露天燃燒,產生戴奧辛。

 

  今年四月中華日報上斗大的標題寫道:「蚵民不守法,市府擬禁養。」但禁養是否為解決之道?守法漁民的生計怎麼辦?台南社大的晁瑞光先生表示,政府應拿出其公權力,獎勵合法漁民,取締非法,而非只是粗暴的實行「應急措施」。

  

環境赫爾蒙入侵人體

  

  國家地理頻道《國家地理調查報告-致命秘密》紀錄片提到,「隨手亂丟的現代生活副產品,正在改變全球的溪流、河川和海洋的水系統。各地的溪流、河川和其他水域,出現擾亂荷爾蒙的化學物質,極有可能危害到動物和人類的健康。」

 

  人造化學物質飄流於海洋,大魚吃小魚,人類又吃大魚,透過層層的食物鏈進入我們體內,改變我們體內的赫爾蒙。你說你將來要不要生孩子?誰又希望自己的孩子生來基因突變?

  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每個月為海灘作一次體檢,然而,體檢之後,如何保養、修復,並非少數人能夠完成。海水的流動性,使得海灘的問題已不再單只是台灣的問題,也不單只是台灣某區塊的問題,它考驗著全球經濟與環境拉扯下,人類的抉擇,也考驗政府執行公權力的能力,而非只是打著「節能減碳」、「資源回收」等表面口號。

 

  四草大橋下,二仁溪河畔,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成員們用保麗龍杯堆疊成三個高舉雙手的機器人,面向大海。他們彷彿對著海洋表示投降,又彷彿正參與一場虔誠的膜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