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00:00:00阿文

◎賴文惠_001(中)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賴文惠_001
▼給阿文‥001  (86)1997.07.20.日
△給文惠-001  (86)1997.07.30.三 12:30:29
 

△給文惠-001

文惠‥
  收到來信,有些「驚訝」,不過很高興!
  阿文心想‥〔賴文惠居然會寫信來給我!? 真是沒想到啊!〕
  看著信封上的三張郵票,一張是「五元的『鼻頭海岸』」、一張是「一元的『兔子』」,另一張是「一元的『綠島燈塔』」——
那兩張一元的郵票,感覺上,是放了好久,經過一番歲月塵封的「老郵票」。
  看到這樣的「老郵票」,有一分「親切感」呢!
 
  所謂‥「朋友是老的好。」
  只因為‥「老朋友」,對於彼此的個性、興趣,較能夠了解、能夠體諒,彼此也較有默契,相處也較容易。
  阿文有話說‥「新鞋漂亮、舊鞋好穿。」
  所以說‥「可別『喜新厭舊』——有了新朋友,可別就忘了老朋友哦!」
  阿文當兵時,曾在一位學長的筆記本上,看到這麼一句話‥
「是朋友,就是朋友;既是朋友,永遠是朋友!」
  當然‥「再好的朋友,都會分開」,因為‥「人生無常、世事多變‥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嘛!悲歡離合,總是難免。
  朋友之間的情誼,也或許會因為「時空」的隔離,而逐漸淡忘在歲月之中——只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相處之時,若是能夠珍惜,那麼‥往後的回憶,便會是美好的呀!
  而在他日相逢時,回想起「從前」,便會‥「往事歷歷在目」,一切時空的隔閡,也都會在剎那間消失——往事,彷彿就是「昨天」的事一樣。
 
  不管是對「物品」也好,或者是對‥「地方、花草、動物」也好,尤其是對「人」,總是會「日久生情」的;而「情感」的深淺,則來自於「用心」的多少。
  當我們與其他「人、事、地、物」相處時,能夠用心地,去對待,或者是看顧時,那麼彼此,就能夠「感通、相應、共鳴」,而使彼此,都能夠受益。
  「用心」,用什麼心呢? 當然,用的是「諴心、善心、愛心」啦!
  如果是「錯用心」,或「用錯心」,用的是「欺心、惡心、恨心」,那麼,就不會有好的過程、好的結果——錯用心,便會使彼此,都受到傷害。
  當你用一顆「誠心、善心、愛心」,去照顧一棵花,那花就會長得很健康、活得很旺盛、開得很漂亮,而你也可以因此,欣賞到花的美麗、品嘗到花的甜蜜、呼吸到花的芬芳、分享到花的快樂。
  如果用的是一顆「欺心、惡心、恨心」,那麼,就只會摧殘花,使花怎麼也長不好,當然也就‥欣賞不到花的美麗、品嘗不到花的甜蜜、呼吸不到花的芬芳、分享不到花的快樂了。
 
      *      *      *      *
 
  最近,阿文的「老朋友、小時的童伴‥林坤」,星期假日,就會到山上來,一起除草、整地、搭瓜棚——種疏菜、水果。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總算是看到一些「成果」了——
今天,炒了盤自己種的「蕹菜」,吃起來,就是特別的好吃。
  想要讓果菜長得好,就得用心去「耘耘、植種、鬆土、澆水、拔草、除蟲、施肥、整枝」——付出時間、付出心思、付出勞力、付出汗水,乃至於,得付出一些血(被菅芒割傷、被蚊蟲叮咬)去「行動」;而不是只有‥「躺著想、坐著看、站著說」,就能夠「成就」的——過程雖然很累人、煩人,但其成果,則是無比甜美的呀!
 
  說到種果菜呢!就順便提一提,阿文的「體會」好了!
  阿文總喜歡拿「農作」,來比喻「教育」——

   ⊕一、耕耘——整理訊息

  「耕耘」,也就是「整地」,將土地做一初步的規劃,想想要種什麼作物,然後,掘成什麼樣的圃;各種作物,所要整的地,是各有其形的,整個合適的地,以方便往後的照顧。
  當我們得到各種外來的訊息(資訊、消息),就得分門別類,加以整合,以使往後的查詢,能夠方便;而人各有其趣、各有其志,久而久之,就會朝「專業」的路線去走,而捨離其它非必要的訊息,所以‥自當「知趣明志」,然後,陸續收集相關的訊息,以使自己,能夠提昇程度。
 

   ⊕二、植種——認知學習

  整好地後,就要植種,想要什麼菜,就播什麼菜的種籽;想要什麼花,就種什麼花的花苗;想要什麼樹,就種什麼樹的樹苗。
  講個笑話好了!
  一個農業專科學校的專員,下鄉去指導農民種果樹,當他看到農人,種下一棵果樹時,便上前說道‥「阿伯仔!這果苗應該這樣種,以後要施那樣肥,才能長得好,像你這樣種,哪裡長得出龍眼呢?」
  阿伯仔點頭笑道‥「嗯!這的確長不出龍眼,因為‥它是一棵荔枝啊!」

 
  當知‥「認知錯誤,也就會使結果錯誤。」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未有‥「種瓜得豆、種豆得瓜」者。
  臺灣俗語講‥「人若衰——種匏仔,生菜瓜。」
  這一定是把「菜瓜苗」,當成「匏仔苗」種,所以才會「種匏仔生菜瓜」,原以為自己種的是「匏仔」,結果是自己搞錯了。 (譬如‥孩子喜歡音樂,是「音樂種」,卻要當他是「醫生種」,要他將來當醫生,孩子當不成醫生,便很失望,而大嘆‥「我實在誠衰——種匏仔生菜瓜。」 這就是「錯認」了孩子啦!)
  想要有好的成果,就要有好的種苗——想要有好的結果,就要有好的開始、好的過程,才能有、才會有‥好的結果呀!
  譬如‥想要到「台北」,就要往台北的方向走去,如果「背道而馳」,也就到不了目的地——未有走到「台南」,而能夠在台南,找到台北的。
  先人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
  這是千古明訓。
  有些父母大人,想要有乖巧、孝順的子女,卻不知「尊重」子女、「疏導」子女,給予子女「自由」,以為‥重男輕女,或是打罵體罰、或是溺愛寵縱、或是剝奪虐待,能夠得到一個‥孝順的好孩子,豈不知‥這只會造成子女,身心的創傷呢? 子女小時候,拿大人沒辦法,一旦長大了,就會叛逆、報復,;父母大人病了、老了,子女就愛理不理的——父母大人,感嘆、抱怨子女不孝,豈不知‥這是「自作自受——自食惡果」呢?
 

   ⊕三、鬆土——消遣抒情

  如果土壤緊繃,菜就會長不好,要想使菜長得好,首先要「鬆土」,使土壤蓬鬆,根部便於伸展,才能夠吸收水分、養分、空氣。
  人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學習時,常會承受許多的「壓力」,帶來身心勞累、疲憊,這時,就要有適度的休息、抒解;要是只會予以壓抑、隱藏的話,就會傷害身心;身體會生病、心情會不好,而充滿憂悲惱苦、怨恨恐怖,便會影響到工作、學習、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到生活、生命的。
  人難免有壓力,學習如何去「善解壓力」,這是很重要的——
  阿文所謂「善解」者,就是‥從善而解、善於解決。
  如果心情不好,就出走走,看看花、看看樹、看看大海、看看藍天、看看浮雲、看看星空;或是逛逛街、唱唱歌、運運動……洗個澡、吃個飽、睡個覺,抒發自己的情緒,而不要拿別人,或者是阿貓阿狗當出氣筒,去打罵別人、傷害動物;也不要去破壞東西,如果氣得打破玻璃、砸壞電視,事後還得花錢呢!要是跑去撞牆……自殺,就會傷害自己,這是「不智之舉」;如果想要罵人,不妨到曠野、山林、海邊去「仰天長嘯」,或是唱唱歌;如果想要打人,不妨去打一打球,或是搥一搥棉被、枕頭,如此,一樣可以出氣,但是不會傷害別人、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物品——這就是「善解」。
 

   ⊕四、澆水——鼓舞勉勵

  想要使菜長得好,鬆土之後,就得澆水;水是植物生長的要件之一,缺乏水的滋潤,就會日漸枯萎。
  臺諺所謂‥「踥拍呣驚、踥罵呣聽——囡仔人食褒。」 (踥‥時常。)
  時常受到父母大人‥打罵、處罰、眨抑的孩子,就會使「自尊」受損,而對自己缺乏「自信」,活得很「自卑」,然後會「自棄」。
  阿文有話說‥「自卑者,以自棄為過程,以自殺為終結。」
  自卑的人,簡直就是「慢性自殺」,像缺少水滋潤的花草一樣,日漸的枯萎。
  聰明的父母大人,就會懂得適時的肯定子女、獎勵子女;支持子女的成長、欣賞子女的成就、分享子女的成果,使子女活得有自尊、有自信,這樣,子女才會有上進心,在快樂、自由之中成長~茁莊。
  有些父母大人,就是「吝嗇」給予子女肯定與獎勵……
  遇到不被獎勵的孩子、學生,阿文就會這麼告訴他‥
「任何人,都可以放棄你,但是‥只有你,不可以放棄自己!」
  學習‥「自我肯定、自我鼓勵」吧! 隨時給自己加油打氣‥
「這件事情,我會做到的!雖然,會有困難,但是,我會克服的!」
  當自己完成了一件事時,就給自己一些獎勵,告訴自己‥
「嗯!我做到了耶!我好棒啊!」
  不要像瓶子、盆子裡的花草一樣,只會等待別人來澆水;別人要是不來澆水,就會「渴死」;要像大地上的花草樹木一樣,往下紮根,自己去吸取水分——
因為‥人生是自己的人生,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啊!
 

   ⊕五、除蟲——去惡止弊

  一片長得好好的菜,要是長蟲了,不到幾天,可能一夜之間,就會被蟲子給「侵食」掉;蟲子總是毫不客氣的啃食菜葉,而且,還專挑嫩葉吃,有了蟲在,菜就怎麼也長不好,所以‥要想盡辦法去「除蟲」。
  阿文但為偈道‥
「種菜勤抓蟲,收穫方得豐。為人善改過,修行才有功。」
  一個人,染了惡習,要是不知、不肯戒除,就會危害到自己,乃至於別人,像是抽煙、喝酒、吸毒、賭博等等,這些惡嗜,只會像蟲子一樣,侵害自己的身體、生活與人生,污染自己的心性而已;若說有好處的話,那就是‥讓警察、讓醫生,不至於失業,或讓‥……商店、毒販、醫院,多賺一點錢,促進「經濟成長」,而對自己,實在沒什麼好處。
  如果是過錯,聰明的人,就會知道反省,並且改過,免得因為「死不認錯」,於是就「將錯就錯」,結果就「一錯再錯」,不但不能「成事」,也不能「成人」啊! 就像走路一樣,要懂得「觀察」,確認方向,免得自己走錯路,一旦發現走錯路了,就得趕緊「修行——修正己行」,否則‥就到不了目的地了。
 

   ⊕六、拔草——解怨少欲

  草的生殖力,總是比菜來得好,要是不勤拔草的話,很快的,雜草就會「掩沒」了菜苗,吸光土裡的養分,使菜長不好。
  阿文有偈道‥
「怨恨似雜草,草盛蔭果苗。若不除雜草,果苗長不好。」
  貪欲,會混亂一個人的心思;怨恨,會蒙蔽一個人的理智——
一個人,要是「貪多怨盛」的話,就會使人的智慧迷昧,而無法顯露光明,於是就會常處愚暗。
  會被「金光黨」騙的人,多是一些「貪心」的人,還以為自己,能得到什麼便宜,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心裡多貪欲,為了滿足自己,就會向外,汲汲營取,勞心竭力,乃至於不擇手段,作奸犯法,在所不辭。
  心中多怨恨的人,則是時常跟自己生悶氣、對別人發脾氣。別人對他,也只好‥「如敬鬼神而遠之」,其人際關係,也就不好;心中多怨恨,必定會使自己,乃至他人的身心受傷害——就像是雜草叢生,便會使有用的植物長不好。
  阿文有這麼些體會‥
「當然,人是可以『怨恨』的,因為‥有些人,的確是很『可惡』!
 只是‥『怨恨』對別人,沒好處;對自己,更沒好處。
 因為‥心中有怨恨,就會想報復——
 然而‥未及害人,已先傷己——
 『怨恨』,使人心中沒有快樂、臉上沒有笑容;
 『怨恨』,使人日子不好過、生活過不好。
.這對自己,是多麼不利啊!?
 難道‥想在『怨恨』中——老去、死去嗎?
 要如何,才能使自己好過呢?
˙想想,也只有試著去‥
 修養自己的性情、改變自己的氣質、增長自己的智慧‥提昇自己的意境——
 學習觀照、學習自省、學習忍耐、學習承擔;
 學習善解、學習體諒、學習寬恕、學習包容。
.這樣,才能使自己‥心無怨恨——
 心無怨恨,便無罣礙;心無罣礙,也就無有恐怖;
 心無恐怖,則坦蕩蕩,而安詳自在。
˙如此‥自己不受傷害,也不會去傷害到別人;
 也不會因為‥要去傷害別人,而被人傷害。」

  那些「可惡」的人,其實也很「可憐」的!那些為非作歹、行兇幹壞的「罪犯」,警察要通緝,得到處逃亡,而見不得天日;而那些人格不成熟、修養不足夠、智慧不增長的「父母大人」們,總是得不到子女的「敬愛」——
一個人,活得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活得眾叛親離,這樣的日子、這樣的人生,多麼「難過」啊!
  只有除去雜草,才能使疏果花木,長得好呀!
  瞋怨傷身、貪欲害心‥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七、施肥——增強功力

  如果「澆水」,像是給植物「喝茶」,那麼「施肥」,就像是給植物「吃飯」一樣,適時的幫植物澆水、施肥,方使植物,能從水分與肥料之中,吸取營養,而成長茁壯。
  人要喝水吃飯,是為了解渴除饑,也為了從食物中,擷取營養,好能滋身補體,才能長大。
  身體需要滋補,而人的心靈,也是需要滋補的——
  人們所謂‥「書是精神的食糧。」
  先人所謂‥「一日不讀書,言語也無味;三日不讀書,目面即可憎。」
  當我們喝了水、吃了飯,我們的身體,便因營養而滋長;當我們讀了書,無形之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我們的見識會增長、內涵會豐富、氣質會變化‥為人處事,也能得以改善;人生,也會因此,有了新機。
  書是人類文化、知識與經驗的結晶,多讀書,便可以‥「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欲為智者,自當多讀書,而不要像有些人,只喜歡吃東西,卻不喜歡讀書,結果‥成天為「減肥」而煩惱,卻不為「增智」而努力,於是呢!
「只長肌肉,不長腦筋」,長得肥肥胖胖,卻悾悾傻傻。 (悾‥愚笨。)
  想想「嬰幼兒」,需要仰賴別人的照顧,才能成長;人長大了,也就要學會「自立」;所謂「自立」,也就是說‥
自己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有能力,去處理各種問題——
能夠使自己,好好的活著、活得好好的。
  一個人的「智慧」愈高,那麼‥「能力」就會愈強——
凡人做事情,時常會「惱氣著力」;而智者做事情‥「不能力敵,但以智取」,
動動腦筋,也就能夠‥「四兩撥千斤」,故當知‥
「智慧缺乏的人,面對挑戰,也就嚇得屁滾尿流,手抖腳顫;
 智慧高明的人,面對挑戰,也就能夠沉著冷靜,隨機應變。」

  所以說‥聰明的人,為了自己,就多讀書、學習吧!
 

   ⊕八、整枝——導正向明

  想要使一棵果樹,結出甘香美好的果實,除了鬆土、澆水、除蟲、拔草、施肥之外,還要「整枝」,將一些「繁枝雜節、枯莖黃葉」給去除,才不會浪費太多「能源」,這樣,果實能得到充分的營養,才能長得美好,而香甜可口。
  先人所謂‥「多才多藝多不精,專精一藝可成名。」
  礙於時間、精神、心力的限制,人是很難「全方位」發展的。雖然‥人在小時候,什麼事都會感興趣,也很想去做,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慢慢的「鎖定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去發展、去前進——這個「目標」(理想),若是適志合趣的話,那麼‥即使是上山下海、廢寢忘食,也會在所不辭;若非自己的志願、興趣,而是被人給安排的,那即使有好的成果,也不會感到「高興」的。
  有些父母大人,總想把子女,養成「超人」,從小就‥這個也補、那個也補,使孩子疲於奔命,而且「過分強求」,什麼都想要「第一名」,結果就是「揠苗助長」,抹煞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有些父母大人,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彌補自己的缺憾,便把子女,當做是自己的工具一樣,以自己的喜惡,去安排、操控子女的學業、事業、人生方向。
  豈不知‥人各有心,各有其志、各有其趣,父母當尊重子女的志趣;只要是好的志趣,就當予以‥支持、協助、鼓勵、讚賞——子女能夠「適志合趣」的發展,便能夠,也才能夠‥「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孩子之所以會「步入歧途」,多是因為父母大人,不知、不會、不肯尊重孩子‥自由選擇的意願——只因為‥在父母大人的安排、操控之下,自由不受尊重,於是‥心起「反感」,就會「反彈」,然後就「反抗」——
  小時候,吃父母的、穿父母的、住父母的、用父母的,不得不‥「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任由父母的安排,做個「聽話的乖寶寶」;然而,一旦到了青少年,能力大增,出去也餓不死,於是‥也就不想聽父母的話;就算父母的話是好的、是對的,住往也會「為反對而反對、為叛逆而叛逆」,於是‥就成了大人們,口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豈不知‥真正有問題的,是那些父母大人啊!?
  阿文常說‥「人生是自己的人生,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人活著,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師長、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就像是「飲水、吃飯」一樣,不是為了父母而飲食、不是為了師長而飲食、不是為了別人而飲食,因為‥
喝下的水,解的是自己的渴,而不是別人的渴;
吃下的飯,除的是自己的餓,而不是別人的餓——「各人吃飯各人飽」呀!
  自來,不受父母大人尊重的孩子,難免就會「叛逆」;只是‥因而「步入歧途、走上歹路」的話,那對誰都沒好處——為了自己好,就當選擇一條‥「正大光明」的路去走呀! 歧途邪道,會傷害到別人,然而,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啊!
  阿文所謂‥「修行——修正己行。」
  為了自己好,自當‥「反求諸己‥好自為之——好,自為之」;自當‥「自我省覺」,除去一些錯誤的、偏邪的、不好的枝節,才能「導正向明」,走向美好的前程。
 
      *      *      *      *
 
  阿文很會扯,是吧!?
  文惠是個聰明、早熟的孩子——但看來信、但聞所言,實在不像是一個「剛要升國中」的女生。
  這讓阿文,覺得心酸、心疼,但也覺得欣慰——
心酸、心疼的是‥看到一個,跟自己過去一樣的孩子……
欣慰的是‥這孩子,願意說出心裡的話,而且‥還有人願意聽——
而阿文,或許能提供一些,自己的「經驗」,對她有所幫助吧!? 但願!
  在苦難中成長的孩子,總是比較早熟,也想得多——
阿文總是說‥「想得多,不要緊,就怕是‥想不開、想錯了。」
一旦觀念、思想,有所偏差,那麼‥
行為就會有所偏差,其結果,也就‥「沒好下場」了。
  …………
 
  阿文有偈道‥
「智者知日活、慧者掃心垢。覺者無罣礙,人世樂悠遊。」
  「智」字拆開,便是「知、日」。人活著,對自己有責任,要知道怎麼去過日子,要知道怎麼去「過好日子」——
君不見,有些人,像是行屍走肉,活在醉生夢死之中嗎?
君不見,有些人,為非作歹、行兇幹壞,活在煩惱恐怖之中嗎?
能夠多用一分心思,運用所學,改善自己的「做人處事」,使自己的生活,好過一些;使自己人生,有意義一些,這就是「智者」啊!
  「慧」字拆開,便是「彗、心」。「彗」是「掃帚」的意思,拿掃把,掃除心中的垢穢,使自己心地光明、清淨,便是「慧業」。 想想‥一個髒亂的環境,人住著,就會感到不舒服,而一個垢穢的心靈,充滿貪瞋痴,如何能自在安樂呢?
  古德所謂‥「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好空掃地。」
  人們把自己的居家環境,打掃得很乾淨,也喜歡把自己的身體,洗得清潔溜溜,還會用心打扮一番,使自己更加「美麗動人」——要是滿心垢穢,不懂得清掃;滿心邪惡,不知道革除,那就會成為‥「悲傷公主、蛇蝎美人」了。
  行者的功課,就是隨時「觀照‥自我省覺」,如實了知諸境——
然後‥「惡則避之、善則趨之」,這才能使自己活得好。
  當然,一個人,要想在「憂悲惱苦、愁煩啼哭、怨恨忿怒、牽掛恐怖」中生活,也是他的「自由」——別人又能怎樣? 只是,如果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好玩」的話,那麼,自當朝著光明、良善的方向去走,方才有美好的生活呀!
 
      *      *      *      *
 
  阿文有話說‥「抱怨只能抒發情緒,若真想解決問題,那就要多動腦筋。」
  阿文發現‥有些人,老是在找人「吐苦水」——先生如何不好、婆婆如何狡怪、孩子如何不乖……滿腹委屈,抱怨連天,說得像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
然後,努力地,到處問人家‥「我該怎麼辦、我要怎麼辦?」
  然而,當別人予以建議,她卻試也不試的,開口就說‥「那無效啦!」
  阿文覺得‥像這些人,不是在找別人幫助、不是想解決問題,而只是在「博取同情」,只是在尋求別人的認同,認同她的‥「先生不好、公婆不好、姑嫂不好、叔伯不好……孩子不好」;認同‥「她最可憐」。
  她根本不想解決問題,只想把問題留著,好能證明,證明她的‥「先生不好、公婆不好、姑嫂不好、叔伯不好……孩子不好」;證明‥「她最可憐」——
這就像是‥落水的人,拚命的喊救命,可是,當別人拋下救生圈,到他身旁時,他卻不知、不會、不肯去抓救生圈,還在那裡喊救命一樣。
 
  當然,人難免有情緒;有情緒,就不該壓抑,因為‥壓抑情緒,就會影響到身心健康——只是,有情緒,當要尋求「善解」之道,來抒發情緒——
想哭的時候,就找個沒有其他人的地方,好好的哭一場。
  阿文小時候,想哭,就鑽進菅芒叢,或是野薑花叢、樹上、墓仔埔去哭—— 沒其他人,就不會吵到別人,也不會被別人打擾,可以哭得很盡性、很痛快。
  生氣想罵人,可以大聲的唱歌、仰天長嘯;想打人,可以去打球、打棉被、搥枕頭,如此,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
  煩惱、憂愁的時候,運動、登山,讓自己汗流浹背,然後‥吃個飽、洗個澡、睡個覺,這便是很好的「抒情」之道。
  找人聊天、吐苦水,這也是個抒解情緒的好法子。
  只是‥情緒抒解了,「問題」還在呀!
  想要解決問題,還是得「動動腦」,想些法子去「改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挫敗、問題之時,常人都會驚慌失措,接著,就是「病急亂投醫」,一試做不成,便會「心灰意冷、氣餒志喪」,然後就會「一蹶不振」。
  聰明的人,就當學會鼓舞自己、激勵自己,以使自己,能夠‥「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捲土重來」,雖然「屢戰屢敗」,卻有「屢敗屢戰」的精神。
  但把一切挫敗、問題,當作是一種「挑戰」——
與其說‥「這個問題,實在很難解決——讓我頭痛死了!」
不如說‥「這真是個很好的挑戰——我會想到好辦法解決的!」
與其說‥「我真是笨死了,這件事情,一直都做不好。」
不如說‥「這件事情,真是考驗我『智能』的大好機會啊!」
  阿文有話說‥「動動腦,萬事好;不動腦,費手腳。」
  不要「自貶」、不要「自棄」,只要多用心、勤動腦——這招不行,再換一招;就算不能「解決」,至少有一天,也就能有所「改善」的。
  就像是「打電動」一樣,這方法,不能過關,就換另一種方法,只要不放棄,一試再試,自有「破關」的時機。
 
  阿文有偈道‥
「反彈先反省、抱怨先抱歉、求人先求己、改善先改變。」
「想要解決問題,就先改善事情;想要改善事情,就先改變做法。」

  解決問題,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改善事情,也不是很容易,不過‥要「改變」做法,則是在於「一念之間」,就可改變,念頭改變了,那麼‥言語、行為,就會改變。
  一巴掌,將打下去時,一念省覺‥〔啊!打人巴掌,是在侮辱人,打不得呀!我打他,他生氣了,也會打我……打來打去,就沒完沒了呀!我不喜歡被人打,別人也會不喜歡,被我打的!還是別打的好!〕於是‥把巴掌打在自己腿上。
  惡語將出時,一念省覺‥〔啊!「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霜!」罵人家,顯得我太沒風度、太沒修養了!我罵他,他也會罵我,罵來罵去,沒完沒了;我不喜歡被人罵,別人也會不喜歡,被我罵的,算了!還是別罵的好!〕
  所謂‥「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間。」 事情,就是這樣子。
 
  阿文有話說‥
「心懷慈悲‥快樂喜悅;心懷感謝‥溫馨蜜甜;
 心懷敬畏‥和平祥瑞;心懷謙卑‥受益匪淺;
 心懷厭惡‥鬱悶痛苦;心懷仇恨‥怨禍臨身;
 心懷凶狠‥夜半驚魂;心懷驕矜‥招損不盡。」
「滿懷慈悲心情,蘊釀天地祥和氤氳,以致日霽風光之美景;
 一念惱害意思,培育世間暴戾氣勢,終生兵爭馬戰的慘劇。」

  「天堂、地獄」,實在離人不遠——只在「一念之間」而已呀!
  要到天堂,還是到地獄,就看自己‥怎麼選擇、怎麼決定了。
  阿文有偈道‥
「懷開花落好、意煩鶯啼噪。萬象本心生,明性無不妙。」
  佛家所謂‥「相由心生——一切唯心造。」
  能善思之、善用之,自能體會‥此言真實不虛!
 
      *      *      *      *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4.03.20.三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賴文惠_001(上)。1997.07.20.日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769095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賴文惠_001(中)。1997.07.30.三 12:30:29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769096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賴文惠_001(下)。1997.07.30.三 12:30:29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769097
佈告於臉書。
※內存於:我的網站/01/B/B8/B83/3d05.htm
■標籤:#驚訝 #情感 #用心 #感通 #相應 #共鳴 #欣賞 #耕耘 #植種 #鬆土 #澆水 #除蟲 #拔草 #施肥 #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