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1 00:44:06Avon
無言(2)
我們向老師建議,上課愛講話或搗蛋的同學,可以罰他們到教室後面罰站,等到他們願意安靜下來再回座位,或者可以利用同學互相鼓勵的力量去影響他們,可以使得班上的風氣好轉,孩子們也會慢慢改正愛搗蛋的習慣,這樣學習才會事半功倍。老師則說明罰站是行不通的,因為被罰站的人還是繼續玩,而且愈多人站他們愈好玩,不過她已經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了,而且她也再次強調如果家長認為打的方式不好,她可以不用,顯然對家長的建議是不領情。
我們也提到連坐罰法的做法不妥當,老師則強調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當別人表現好時,你也會得到好處,所以別人或自己表現不好時,也應該同時受到處罰,這個社會制度就是如此,但是她會視情況來決定賞罰的輕重,但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群體生活就是這樣。沒錯,這個社會要講求合作、要講求分工,但表現特別好或特別努力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較好的鼓勵嗎?什麼都不做的人也可以平白接受好處嗎?同組中別人犯錯,我卻因為倒楣分在同一組所以也要受罰,那什麼才是公平?那要法治做什麼?
最精采的莫過於我提出那個男孩子脫別人褲子的事,引起了家長一陣討論與驚嘆!老師則說她從來沒有看過他脫人家的褲子,只聽說他去摸高年級女生的內褲,我向老師鎮重表示這是很嚴重的事,請老師一定要處理。老師則開始向大家說明這個孩子其實是太過於熱心,常把別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只是他總是用很激烈的方式和同學相處,家長建議老師既然他很熱心,可以讓他擔任某種職務,服務同學也可以轉移注意力,但是老師又說這樣反而不行,因為他可能會行事太激烈而時常弄傷同學,或者當事情變成是他自己的事的時候,他又反而不肯做了。
老師說這個同學好像有一股不可擋的魅力,同學雖然被他欺負,可是還是喜歡和他在一起玩,當同學去向老師告狀被他欺負時,老師也告訴同學說要遠離他,但孩子們卻偏偏要靠近他。我跟老師建議,當這個孩子有好表現的時候,其實可以請全班同學一起鼓勵他,讓他認為不只是搗蛋才會引人注意,行為好時同樣會得到讚賞,而不是一味要求同學們與他隔離,老師則說其實她也不是都用處罰的方式,也是會鼓勵他,但顯然她對這個孩子的行為糾正很有限,而且似乎有點縱容他,許多情況她都說她沒看到所以不相信,就像脫褲子事件,若不是我舉出一個我在早自習親眼看到的情況,她可能還會繼續替這個孩子的行為辯護下去。而且另一個家長也說她也看過這個孩子去摸老師蹲下時露出的內褲,我想這個孩子需要特別的心理輔導是無庸置疑的,而且老師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出如何處理脫褲子事件,我真的很擔心往後孩子若在學校再次被這個孩子侵犯時怎麼辦?
老師還發給我們每位家長一張她規定的生活公約,寫滿一張A3的紙,她說若孩子都可以遵守這些規定,在她的班級裡就可以很好過,或許她要求的比較高,但是她認為若不這樣嚴格規範孩子的話,那麼孩子的紀律就不會好。我向老師反映,每個孩子在「聽」與「執行」的發展不見得都很平衡,有些孩子可能有「接收」到指令,卻不見得做得出來,有些孩子則需要重覆很多次的指令,就可以做得很好,這都需要老師及家長一起去輔導孩子改善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況且現在施行九年國教不就是要了解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施以不同程度的教育方式嗎?若老師們仍以同一標準來帶孩子,那麼某一族群的孩子永遠都會被犧牲掉。老師則表示在這樣的環境裡,比較沒聲音的孩子會被犧牲是無可避免的,她們只能針對當天發生的事去處理,實在沒有太多時間與精神去關注到每個孩子,所以往往某些孩子的問題她無法觀察出來。
家長提出下學期的晨光時間是否需要多一點的家長幫忙,老師則堅決表示一次只要一個人,而且必須事先告知是誰要帶活動,以及活動的內容。我則提出說故事或唱歌一個人是足夠的,但若是做美勞或摺紙之類的,可能多一二個媽媽幫忙會比較好,老師仍然認為一次一個人就好,否則孩子看到愛心媽媽就會開始依賴,她還舉了做鞭炮的例子,說那天還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就搞定,她可能不知道我們全家人利用星期日先在家裡加工了一整天,已經將大部分的工作完成,剩下的才帶到學校讓孩子一起參與,而且我還請了一個小時假才把活動帶完,我的用意只是希望能給孩子一些不同的感受,說說故事、做做勞作、唱跳歌舞,都是我們自願為孩子做的,但看在老師眼裡的又是什麼?我突然想放棄繼續帶下學期的晨光活動,Melody爸爸則說,他連Melody都不想讓她繼續到這個班級去上課了。
最後終於有個媽媽忍不住對老師說:「我們其實是希望能幫妳,畢竟教育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工作,家長也應該一起協助,只是妳那天這樣體罰小孩,而且長期累積下來情緒又不好,如果妳持續用打的方式來懲罰孩子,難保有一天不會因為情緒失控而造成不可彌補的錯誤。」我不知道這番話聽在老師耳裡,她有什麼感受,不過我想她仍會堅持她只是「罰」孩子,而不是「體罰」,因為花了三個多小時的討論會,她很努力的宣揚她的教學理念,卻聽不進家長的任何建言,甚至對於現有的問題都沒有提出任何改善及解決的方法。會後我們家長在校園外交換意見,大家都認為這個會議根本沒有達到原本的目的,反而讓我們對老師的作風與觀念引起反感。
至於接下來該怎麼做我也沒把握,轉班是不可能的,因為往後大家會有樣學樣,學校不會讓這樣的風氣開先例的,除非這件事公諸媒體,讓教育單位來定奪,可是畢竟對孩子會有負面的影響。轉學是可行之路,但誰知下一位老師又會是怎樣的風範?Melody爸爸倒認為不管轉不轉學,都要讓這樣的事件公諸於世,至少要讓學校甚至教育部知道,因為這位老師的許多做法與行事,都已經對孩子有不良的示範和影響,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往後人格的發展讓人擔憂啊!
我們也提到連坐罰法的做法不妥當,老師則強調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當別人表現好時,你也會得到好處,所以別人或自己表現不好時,也應該同時受到處罰,這個社會制度就是如此,但是她會視情況來決定賞罰的輕重,但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群體生活就是這樣。沒錯,這個社會要講求合作、要講求分工,但表現特別好或特別努力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較好的鼓勵嗎?什麼都不做的人也可以平白接受好處嗎?同組中別人犯錯,我卻因為倒楣分在同一組所以也要受罰,那什麼才是公平?那要法治做什麼?
最精采的莫過於我提出那個男孩子脫別人褲子的事,引起了家長一陣討論與驚嘆!老師則說她從來沒有看過他脫人家的褲子,只聽說他去摸高年級女生的內褲,我向老師鎮重表示這是很嚴重的事,請老師一定要處理。老師則開始向大家說明這個孩子其實是太過於熱心,常把別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只是他總是用很激烈的方式和同學相處,家長建議老師既然他很熱心,可以讓他擔任某種職務,服務同學也可以轉移注意力,但是老師又說這樣反而不行,因為他可能會行事太激烈而時常弄傷同學,或者當事情變成是他自己的事的時候,他又反而不肯做了。
老師說這個同學好像有一股不可擋的魅力,同學雖然被他欺負,可是還是喜歡和他在一起玩,當同學去向老師告狀被他欺負時,老師也告訴同學說要遠離他,但孩子們卻偏偏要靠近他。我跟老師建議,當這個孩子有好表現的時候,其實可以請全班同學一起鼓勵他,讓他認為不只是搗蛋才會引人注意,行為好時同樣會得到讚賞,而不是一味要求同學們與他隔離,老師則說其實她也不是都用處罰的方式,也是會鼓勵他,但顯然她對這個孩子的行為糾正很有限,而且似乎有點縱容他,許多情況她都說她沒看到所以不相信,就像脫褲子事件,若不是我舉出一個我在早自習親眼看到的情況,她可能還會繼續替這個孩子的行為辯護下去。而且另一個家長也說她也看過這個孩子去摸老師蹲下時露出的內褲,我想這個孩子需要特別的心理輔導是無庸置疑的,而且老師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出如何處理脫褲子事件,我真的很擔心往後孩子若在學校再次被這個孩子侵犯時怎麼辦?
老師還發給我們每位家長一張她規定的生活公約,寫滿一張A3的紙,她說若孩子都可以遵守這些規定,在她的班級裡就可以很好過,或許她要求的比較高,但是她認為若不這樣嚴格規範孩子的話,那麼孩子的紀律就不會好。我向老師反映,每個孩子在「聽」與「執行」的發展不見得都很平衡,有些孩子可能有「接收」到指令,卻不見得做得出來,有些孩子則需要重覆很多次的指令,就可以做得很好,這都需要老師及家長一起去輔導孩子改善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況且現在施行九年國教不就是要了解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施以不同程度的教育方式嗎?若老師們仍以同一標準來帶孩子,那麼某一族群的孩子永遠都會被犧牲掉。老師則表示在這樣的環境裡,比較沒聲音的孩子會被犧牲是無可避免的,她們只能針對當天發生的事去處理,實在沒有太多時間與精神去關注到每個孩子,所以往往某些孩子的問題她無法觀察出來。
家長提出下學期的晨光時間是否需要多一點的家長幫忙,老師則堅決表示一次只要一個人,而且必須事先告知是誰要帶活動,以及活動的內容。我則提出說故事或唱歌一個人是足夠的,但若是做美勞或摺紙之類的,可能多一二個媽媽幫忙會比較好,老師仍然認為一次一個人就好,否則孩子看到愛心媽媽就會開始依賴,她還舉了做鞭炮的例子,說那天還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就搞定,她可能不知道我們全家人利用星期日先在家裡加工了一整天,已經將大部分的工作完成,剩下的才帶到學校讓孩子一起參與,而且我還請了一個小時假才把活動帶完,我的用意只是希望能給孩子一些不同的感受,說說故事、做做勞作、唱跳歌舞,都是我們自願為孩子做的,但看在老師眼裡的又是什麼?我突然想放棄繼續帶下學期的晨光活動,Melody爸爸則說,他連Melody都不想讓她繼續到這個班級去上課了。
最後終於有個媽媽忍不住對老師說:「我們其實是希望能幫妳,畢竟教育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工作,家長也應該一起協助,只是妳那天這樣體罰小孩,而且長期累積下來情緒又不好,如果妳持續用打的方式來懲罰孩子,難保有一天不會因為情緒失控而造成不可彌補的錯誤。」我不知道這番話聽在老師耳裡,她有什麼感受,不過我想她仍會堅持她只是「罰」孩子,而不是「體罰」,因為花了三個多小時的討論會,她很努力的宣揚她的教學理念,卻聽不進家長的任何建言,甚至對於現有的問題都沒有提出任何改善及解決的方法。會後我們家長在校園外交換意見,大家都認為這個會議根本沒有達到原本的目的,反而讓我們對老師的作風與觀念引起反感。
至於接下來該怎麼做我也沒把握,轉班是不可能的,因為往後大家會有樣學樣,學校不會讓這樣的風氣開先例的,除非這件事公諸媒體,讓教育單位來定奪,可是畢竟對孩子會有負面的影響。轉學是可行之路,但誰知下一位老師又會是怎樣的風範?Melody爸爸倒認為不管轉不轉學,都要讓這樣的事件公諸於世,至少要讓學校甚至教育部知道,因為這位老師的許多做法與行事,都已經對孩子有不良的示範和影響,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往後人格的發展讓人擔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