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9 20:42:44舞影

中國漢唐舞舞出千年文化——《楚腰》

中國漢唐舞舞出千年文化——《楚腰》
走近重大舞蹈系,揭開中國漢唐舞神秘的面紗!
(一) 楚腰
《楚腰》(女子六人舞),北京舞蹈學院孫穎教授1997年編導,音樂選自古曲《淥水》。史書說:“楚人慕翹袖折腰之舞”,依此資訊編創了楚腰。當然也有感於先秦時代情思浪漫的楚文。相傳先秦時候楚靈王好細腰,楚地女子以腰細為美,楚地又盛行巫風,婆娑歌舞,事神娛神也就成了楚人的“時尚”。這個舞蹈根據楚文化的歷史訊息,也參考了湘、桂邊境銅鼓飾紋中的羽人形象,試圖表現先秦時代樸拙的舞風;坦蕩狂放的巫女神韻和不同于後世的秀麗嫵媚。杜牧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楚腰”出自《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唐朝杜牧的詩中也有:“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的讚歎。在我國漢畫像石、壁畫及古代造型藝術的中存在著許多“翹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漢樂府中記載著“亢袖起舞,奮袖低昂,頓足起舞,連臂踏地”的形象描述,不禁讓人浮想翩翩。《楚腰》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中國古代舞蹈的現代詮釋,重現了中國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態與風味。仿古,卻不泥古;創新,卻不媚俗;在濃厚的文化背景的支撐下,從現代人對歷史思考、追尋的視角,審視傳統的文化精神。
就中國古典舞的形態而言,在仿古或創新的中國古典舞如《霓裳》《飛天》《踏歌》等作品中,總有些完全相同或相似的東西貫穿於創作活動中,即以一種實現虛與實相統一的手段,追求完滿的舞蹈境界,《楚腰》亦如此。創作者緊緊抓住楚舞翹袖折腰的形態特點,突出女子舞蹈腰部的動態、美感,將歷史與現實、形態與意境這兩對相生相對的虛實關係滲透到舞蹈作品中,舞臺上栩栩如生的楚舞,讓人不知到底身在何處,仿佛漫長的歷史文化苦旅,在這一刻已是苦盡甘來,那不是文明的浮華,而是昇華。中國古典舞在中國古典美學要求下,從“氣韻生動”到“意境”、“意象”,無不遵循歷史與傳統的演進。《楚腰》在古典美學的虛實論的美學標準的要求下,也達到了藝術虛實統一的境界。在創作中,以有限的形態創造無限的意境;在審美中也對應著心態虛靜的審美心態。
面對《楚腰》,人們無法不以一種虛淨澄明的審美心態去體悟舞蹈的最高境界。舞蹈藝術不僅是形態的追求,還有對陶冶人類情感的理想追求。在《楚腰》中,我們既羡慕舞者的婀娜多態,又更讚歎中華文化的瑰麗與多彩。所以《楚腰》不僅屬於現代,屬於歷史,更屬於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對古代文化的緬懷與激勵的渴望。